边关小厨娘(165)+番外
“八成是。”江竹果跟着点头,“就是不知道是什么……”
会是狗可以随便吃,不限量的吃食吗?
乌金也来了兴致,连瓦罐盆中没有啃完的大骨头都不再稀罕,而是到了吕氏和江竹果的身边,同她们两个一般,探着头的往里瞧。
两人一狗伸长了脖子的模样,惹得周氏和宋氏几个人偷偷笑了好几声。
而片刻后,夏明月从灶房出来,分别往外端了几个盆子。
其中一个是一根根长如小短擀面杖,看起来金黄酥脆,且油汪汪的粗条状物品。
第二个盆中则是堆满了一个个的小生煎包,只是这生煎包与平日吃的有些不同,是双面煎,上下两个底儿皆带有金黄色的焦皮,看起来更加诱人。
而第三个盆里则是满满一盆汤,整体呈红棕色,有一定稠度,里面有切成细丝的豆皮,小块的面筋,碎碎的木耳丁和黄花菜,红薯粉条等,最上面飘着一点香油和陈醋,看样子像是咸味的汤。
“油条,水煎包,胡辣汤。”
夏明月依次对三种吃食做了简单的名称介绍,接着进灶房拿了筷子,勺子和碗,招呼众人,“你们来尝尝看,看滋味如何。”
有了夏明月的发话,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首先是这油条。
如外表看到的一般,表皮焦脆,但内里却十分软嫩,因为是油炸的关系,油条喧腾且吃起来香味十足。
不必就任何东西,单单是这油条,感觉要连续吃上两三根方才过的过瘾。
然后是水煎包。
因为平日也尝过夏明月做的生煎,此时对这水煎包并不觉得十分惊奇,只觉得一如既往的好吃,且因为双面焦脆,更增添了几分风味。
最后,也是最让人惊艳的,则是这胡辣汤。
入口是烫的,带了一点点辣口,但并不突兀,反而觉得入口十分舒适,一口热乎乎的胡辣汤咽下去后,整个嘴巴连带着喉咙都变得热乎熨帖,后味涌上来的微辣感,过瘾开胃,让人忍不住赶紧喝上第二口。
而接连几口的胡辣汤下肚后,浑身都觉得暖洋洋的,汤中的浓香慢慢在胃和口腔中弥漫开来,让人觉得十分舒坦。
但这汤口味颇重,大半碗下去后,难免会觉得味蕾被过分刺激后产生倦怠,此时汤中点缀的香醋起了爽口解腻之感,汤中的木耳和黄花菜也皆是清香十足,重新提起胡辣汤的鲜活之感。
此时,若是搭配上最初吃的酥脆的油条时,浓香味会立刻上一个新的台阶,让人打开一个新的美味世界……
吕氏等人对这胡辣汤赞不绝口,甚至在最初尝的小半碗尽数都到肚子里头,又去舀上了一勺,继续过瘾。
而在解锁完油条配胡辣汤的新吃法后,众人更是将那油条撕成小小的块状,尽数泡入胡辣汤中,更用勺子将那油条段往下压上一压,好让油条吸饱了胡辣汤的汤汁……
这般吃起来,才觉得痛快过瘾!
眼见众人吃的过瘾,且称赞连连,夏明月的嘴角忍不住翘了起来。
果然,没有人能够抵抗一碗胡辣汤的美味。
就像曾作为名厨的她一样。
有段时间,她开始放弃做一些高端食材的烹饪料理,转而寻求街头小巷中的烟火气。
胡辣汤,起源北宋,源于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以小麦面粉、牛羊肉为主,佐以砂仁、花椒、胡椒、桂皮、白芷、山楂、甘草、木香等将近三十余种调料、草药,根据不同的配比熬煮而成。
第150章
难吃
一碗胡辣汤,滋味丰富无比,可谓是盛尽了中原人的醇厚和浓郁。
胡辣汤可以说是夏明月走遍全国找寻巷子美食时的一个途径地,也是让她十分惊艳的收获。
只不过,此时做给江竹果等人试吃的胡辣汤,并没有放牛羊肉,而是只用了羊骨熬煮的汤来打底,滋味亦是不差。
而为了能够增添醇香,夏明月在里面添加了一些水煮的花生米。
偶尔的咯嘣一口,既能增添点脆口的感觉,又增添了几分额外的醇厚浓香。
总之,夏明月的这一锅胡辣汤,达到了连夏明月自己都满意的程度。
“弟妹这胡辣汤准备什么时候往吃食摊上推?”吕氏询问。
片刻后又有些担忧,“不过这胡辣汤需得配着些主食来吃,油条和水煎包都好,无论配哪个都成,可这样的话,先前吃食摊上三个人忙碌怕是不够。”
且油条与现如今吃食摊上的蒸饺还不大一样。
蒸饺可以阶段性包一些,搁在蒸笼上蒸熟保温,现吃现拿即可。
而油条需得现炸的才好吃,连做带炸的,就又得再添上一个人手才行。
胡辣汤也得盛汤、端碗……
怕是得再添上两个人!
“现如今吃食摊上有蒸饺,馄饨,面条也有三种卤子,若是再上几样吃食的话,会不会种类太多了一些?”江竹果也提出自己的疑问。
种类太多,可摊位的桌椅有限,到时候每日卖的银钱可能多不了多少,反而因为种类多更加忙碌,说不定还会产生一些损耗。
容易得不偿失。
见吕氏和江竹果现如今对生意经营上都十分有心得,夏明月欣慰不已,笑道,“所以这些打算做成早饭的摊位。”
这几日她在整个金丘县城来来回回都转遍了,卖早饭的地方是有许多,什么包子、肉饼、豆腐脑、豆沫什么的,生意也都不错。
夏明月也挨个儿的尝了尝其中滋味,觉得实在是一般的很,而她做的这些吃食若是支棱个早饭的摊位出来,生意绝对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