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厨娘(277)+番外
“人家赚一万两,哪怕拿一两出来,做的也是一两的善事,你一文钱都不拿出来,那就啥都没做,说起来,还真是不一样呢!”
“哎哎哎,你们听我说,重点不是这儿,这是开酒楼,平日里客人来来往往的,大多还都是男客,这招些女子去做活抛头露面的,我瞧着多有不妥,且做活的有男有女,这男女厮混在一处,哪里还有名声可言,我看那,这不是去做善事去了,是变着法儿地想败坏一下旁人名声呢!”
“饭都吃不上了,还在乎名声,你那名声值几个钱,是能当饼子吃还是能当粥来喝,得了吧,穷讲究的货。”
“就是说,就你这满脑子都是腌臜的人,说出来的都是腌臜话,我估摸着旁人名声不好,都是你们这些满心都是腌臜的人给编排的。”
“……”
日子转眼到了十四。
十五是元宵节,十四这一日,许多人已是开始忙碌筹备。
金丘县城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县城,逢年过节的吃食唯有一个——饺子。
为遵循传统,夏明月等人亦是包了一些饺子。
不过考虑到过年期间饺子吃的饺子数量属实不少,即便滋味再好,仍旧是有些乏味,便少包了一些,且包的是荸荠肉馅儿的。
剁得碎碎的荸荠和猪肉馅儿搅拌,哪怕煮熟之后,荸荠仍旧保持了爽脆口感,且荸荠的清爽滋味和肉馅儿混在一起,不仅能够解猪肉馅儿的油腻,更因其独有的后味越发显得饺子滋味醇厚香浓,美味可口。
包饺子之余,夏明月领着自己的三个徒弟,做了一些元宵。
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
这里的元宵,是实打实滚出来的。
黑芝麻、白芝麻、熟花生炒熟碾碎成末,和融化的猪油、白糖混合到一处,团成拇指大小的圆球。
搁在室外稍微冷上一冷,让馅料稍微有一些硬度后,放入倒了糯米粉的大木盆中。
第251章
涮羊肉
晃动大木盆,使盆中的馅料均匀的裹上一层糯米粉,用筷子夹出,放进温热的水中吸饱水分,再次放到糯米粉盆中滚动粘糯米粉……
如此重复十来次,直到元宵滚成合适的大小即可。
而此时的元宵,亦是变得白而圆,看着十分喜人。
吃的时候水开下锅,煮开后点个三四次凉水,待元宵尽数飘起来后,便可以捞出盛碗。
元宵因为是用滚糯米粉的方法制作而成,一层一层的糯米粉十分瓷实,吃的时候表皮口感软糯,但比包的汤圆多了一些瓷实感,内里的芝麻花生馅儿细腻甘甜,香浓无比,十分好吃。
夏明月喜欢甜,在元宵碗中又放了些许糖,吃着滋味更加甜津津的。
除了芝麻馅儿的,夏明月又做了一些红豆沙馅儿的元宵,甚至用纯糯米粉做了一些没有馅儿的实心汤圆。
只是这实心儿汤圆个头极小,如花生粒儿一般大小。
对于这种一没有馅儿,二个头极小,吃起来不够塞牙缝的小汤圆,所有人皆是有些质疑它的用途。
但很快,这样特殊的汤圆,成为了所有人喜爱且追捧的吃食。
因为夏明月拿出来了年后新做的酒酿,加了鸡蛋、枸杞等,做成了美味可口的酒酿汤圆。
酒酿酸甜可口,实心儿的糯米汤圆软糯无比,在还寒意十足的正月中,热乎乎地来上一碗,好吃舒坦。
这几样汤圆,除了自己吃的,夏明月给葛掌柜、武熊还有书院那各自送去了一些,亦是让何顺子给德馨园带去了许多。
十五当天,整个金丘县城张灯结彩,十分热闹。
到了天擦黑时,满大街的灯笼高挂,五彩缤纷,更是好看。
许多铺子为了新的一年讨上一个好彩头,皆是在自家铺子前头挂上几个缀着灯谜字条的花灯,供来往的客人猜谜,若是有猜中的,可直接拿走。
茶楼酒肆那边更是热闹,因着春闱在即,书生们即将出发赶考,这是临行前最后一个大的节日,便都想着聚上一聚,喝茶饮酒,热闹一番。
且猜灯谜这种有趣又能讨彩头的活动,越发让书生们兴致满满。
除了猜谜之外,又自发组织了些作诗和对对子的比试,以烘托氛围,因而此时的茶楼酒肆内,欢声笑语不断,偶尔更是喝彩声阵阵。
只是这番热闹,并不属于悦然酒楼。
学子们此时对其唯恐避之不及,甚至连一些钟爱其菜肴的老主顾,碍于面子也不敢再时常光顾,只能偷偷地买上几道菜回去吃。
连大门都不敢进出,生怕被旁人瞧见了说三道四。
邹福泉有些不满这些人做贼似的模样,显得悦然酒楼十分上不得台面,但若不如此,又怕连最后这些老主顾也会不再光顾,便只能忍着怨气配合。
但这怨气,从来都是越忍越多。
邹福泉将所有的不满皆是算到了葛掌柜和夏明月的头上,但此时却也不敢再轻举妄动,以免再影响了悦然酒楼的生意。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往后日子还长,咱们便走着瞧!
邹福泉的这些心思,夏明月并不知晓,反而是趁着元宵节这两日,让夏记的吃食摊卖上了两日的酒酿汤圆,算是让吃食摊增添一些新意。
金丘县城地处北方,对酒酿这样的吃食接触并不多,只觉得十分新奇,再尝过滋味后,亦觉得入口舒适,因此颇为受欢迎。
十五过后,天气渐暖,年味渐弱,所有人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夏记各处生意一切如旧。
因为各处吃食摊对加盟之事的大力宣传,县城周边一些镇上的人开始盘算着在镇上开夏记吃食铺子的事儿,甚至有人想加盟卤味吃食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