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厨娘(796)+番外
五公主这边则是送了夏明月两个她亲手绣的荷包,以及她先前从太后那得的一些香料和茶叶。
而皇上这边,通过太后问他向范静兰讨要弓箭之事,得知了夏明月想要回金丘县城,便赏赐了一些金银,作为路上花销所用。
总之,夏明月入宫之时是一人一马车,待出宫之时,则是一人三马车,拉着许多东西回到自己家中。
范静兰跟着她一并回去,细商了回金丘县城的事情。
夏明月归心似箭,便与范静兰约定好三日后一早启程。
对于这个决定,范静兰自然没有任何反对的意见,在夏明月家中享用了一大锅的红焖羊肉之后,便急匆匆地归家。
兴高采烈地收拾东西。
范夫人和敬国公已是从宫人口中得知范静兰要跟着夏明月前往金丘县城之事,这会儿看范静兰比过年还高兴,只能是叹了口气。
自家的女儿自己了解,她这一去,不单单是因为夏云集,还因为夏明月。
知晓强拦着没什么用处,反而生分了感情,夫妇二人也没有阻拦,只帮着范静兰一并收拾东西。
且既然范静兰要前去金丘县城,那里距离西陲军的大营也算近,干脆也将素日里给范弘辉准备的衣裳、鞋子等物一并都收拾打包起来,让范静兰一并都带上,让她得了空给送过去。
“父亲母亲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就好。”范静兰答应地十分干脆,但目光扫过那些东西时,扬起了眉梢,“给二哥带这般多的东西?”
“比给我的可多多了,父亲母亲是不是太偏心了一些?”范静兰佯装不满。
“自然是要多给你二哥一些的,他这么久都没有回家,光是攒得就够多了的。”
范夫人更道,“此外,也是我刻意少给你一些,表达一下我心中的不满。”
自家闺女天天不守着自己和她爹,成天一门心思地往外跑,搁谁谁心里也不好受。
范夫人秉承有不满必须要说出来的原则,也就没有藏着掖着。
范静兰抿了抿唇,伸手抱住了范夫人,语气软糯糯地撒娇,“娘亲,你说我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怎么说?”范夫人伸手去摸她浓黑如墨一般的头发。
“能摊上像您这般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娘亲,可不就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范静兰笑眯了眼睛。
不理解,甚至心酸,但会尊重。
什么神仙娘亲?
她何德何能,竟是能够拥有这般好的娘亲?
“照你这般说,我这个当父亲的就不好了?”敬国公撇撇嘴。
“怎会?”范静兰急忙到敬国公的跟前也如方才一般撒娇讨好。
“那我这个……”范弘裕趁机开了口。
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范静兰对三人皆是进行了一番安抚和安慰。
范静兰在这里兴致勃勃地收拾行李,和家人告别,夏明月也是忙着打点行装,清点随行人员。
期间,更是抽空去了一趟贺家,向贺老夫人辞行。
但很不凑巧,贺老夫人与太后一并前去国寺上香祈福,前后要大概十来日的功夫,这几日都不在家中。
夏明月便请管事转达此事,更是将自己为贺老夫人特地做的蝴蝶酥和绿豆糕一并送上。
管事自然是满口应下此事,待送走夏明月之后,便急忙派人将吃食和消息一并送到贺老夫人的跟前。
一番忙碌之后,夏明月一行人和范静兰在约定的时间汇合,启程出发。
范弘裕亲自来送,更是给夏明月带来了先前答应她的,用于制作培育棉花苗土墩儿的起墩儿器。
第684章
心思 人在途中
起墩儿器皆是铁制的,经过充分锻造,外表光滑,工艺精巧,拿在手中有一定的分量,却在承受范围之内,单单是拎着,便觉得十分顺手。
这样的起墩儿器,范弘裕给夏明月做了十六个。
“多谢范大人。”夏明月收下后连声道谢。
“夏娘子客气。”范弘裕拱手,“这些我都着人试用过,坚实耐用,用着也还算顺手,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是。”夏明月笑眯眯地应答。
二人说了一会儿的话,范弘裕没忘记叮嘱范静兰一番。
什么不许淘气,要好好听夏娘子的话。
什么万事不能过于逞强,要听夏娘子的话。
什么要好好吃饭睡觉,听夏娘子的话……
范静兰,“……”
话说得十分啰嗦,而且许多话都是从前她出门时,大哥翻来覆去说过的,听得她耳朵都要起了茧子。
只是这其中,有一句话倒是没说错。
要听夏娘子的话。
“没问题!”范静兰连声答应,同时催促范弘裕,“大哥如果没别的事情的话,这天色也不早了,我和夏姐姐得出发了,否则若是太迟,晚上兴许赶不到投宿的地方,就得风餐露宿了……”
范弘裕撇撇嘴。
从京城出发,一路往西,两天之内要经过无数的村镇,就连官道沿途也有不少驿站,以范静兰和夏明月的身份,皆是可以投宿,绝对不会存在风餐露宿一事。
范静兰此时就是觉得他这个大哥啰嗦了而已!
范弘裕心里明白,面上也不过多吐槽,只再多说了一句“一路顺风”,便目送夏明月和范静兰等人一并上了马车。
夏明月和范静兰一行人数颇多,行礼也装满了好几辆马车,加上两边的护卫和侍从,显得声势十分浩大。
范家素来并不讲究这些排场,但此时范弘裕对此却十分满意,心中也因此而安定许多,送一行人出了京城的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