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良娣升职记(66)

作者: 锁乐 阅读记录

庄姝几人也同

玉芙去了王妃院中。

王妃因世子一事犯病,现下脸色难看至极,可她见庄姝几人走来是展开笑颜,阿姝比她想象中要沉稳许多。

她拉住庄姝的手说:“好孩子你别怕,我们这就出发。”

庄姝回应王妃道:“阿姝不怕”

车夫已在王府门口等候,为了出行方便,只让套了两辆马车。

城内各处张贴告示,百姓们都背着行囊在府衙和士兵指挥着逃往避难所。

这次要搬离的主要是宅地低洼的人家,因考虑到福鼎寺不可能容纳得了全城的百姓。

官府便以各坊各街巷为点,择高处由官兵驻守,以便城中百戏可以避难。

军营所在处正是水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平阳王一早去军营便是为了让士兵们能安全撤离。

平阳王府这等家中有马车可以远行的官眷才被安排到福鼎寺。

福鼎寺修建在半山上,是一座百年老寺,当年修建之人便考虑到山洪这一危害,为此做了防御,故而山上寺庙并未受到影响。

庄姝一行上了山,刺史夫人同另几位官夫人已在寺中安顿好。

刺史夫人见到王妃和庄姝直道阿弥陀佛,“寺中未见到王妃可是把我吓坏了,大家都无事就好。”

王妃道:“王府离得远,这才晚来了。”

众人到寺庙天已经被暮色笼罩,大雨仍未停。

庄姝被安排在东边一个小厢房内,毗邻的便是柳四娘。

听柳四娘说尚意也在寺庙中,许是同曹家女眷在一块儿。

庄姝安顿好,用了斋饭便去给王妃请安。

却见王妃厢房房门紧闭,双珑正立在廊下低声吩咐小婢女几句话,庄姝刚走近,小婢女对她一福身便垂头走开。

庄姝上前喊了一声双珑姑姑。

“娘子来了。”

庄姝道:“我来给王妃请安。”

双珑却道王妃已歇下。

庄姝见只双珑和一婢女两人守在王妃身边,一问才知玉芙去膳房煎药去了。

庄姝问:“王妃今日还头疼?”

哪知双珑眼眶当即便红了,她拭了拭眼角的泪道:“娘子不知,王妃昨夜担心世子一夜未眠,今日不过是强撑着身子。王妃晚间又犯了头疼,连晚饭还不曾用。”

在庄姝眼中双珑是王妃身边最为得体,妥帖的姑姑,现下她却顾不得体面这般拭泪。想必王妃情况比她想得还要严重。

此时房内传出王妃的问话声:“可是阿姝来了?”

双珑忙将脸上眼泪擦拭干净,推开房门朗声道:“娘子来给王妃请安呢。”

王妃起了身,夜间山里温度低,双珑拿披袄披在她肩头。

双珑走至门口道:“娘子请进。”庄姝这才走了进去。

双珑搬了凳子让庄姝坐下。

王妃披散着头发半坐着,她冲庄姝一笑,“厢房可收拾好了?我这边无事,今日奔波了一天,你早些回去歇息。”

庄姝道:“有雁远和长琴在无需我操心,倒是王妃身体可好些了?姑姑说王妃还未曾用晚饭。”

王妃唇色苍白,一副病态,摇头道:“吃不下了,待会喝碗汤药,明日起来兴许就好些了。”

闻言,庄姝蹙眉道:“我叫雁远去熬些粥,王妃多少喝些。”

庄姝想起她们上京路上,她感染风寒饮药时王妃总盯着她先用饭。大夫说药性强的药需得垫饱肚子才能服用,不然会伤了脾胃。

王妃听着这话耳熟,不正是从前阿姝吃药前她总挂在嘴边的话。

王妃对上庄姝灼灼目光,终是妥协,点头道:“那就吃些吧。”

庄姝冲雁使一眼色,雁远便退出了厢房。

有庄姝在,王妃精神好了不少,双珑心下也不免松快许多,见室内昏暗,又点了根蜡烛。

庄姝小坐片刻便见雁远回来了。

她怪道:“怎么这般快?”

雁远说:“这甜粥是玉芙姐姐煨在炉子上的。”

原是玉芙想到王妃说不用晚膳,又怕王妃醒来要吃东西,在寺庙不同在王府方便,她便在熬药的时候顺手熬了甜粥。

正巧雁远去熬粥,玉芙得知庄姝劝动王妃用粥,便将甜粥盛了出来让她端来。

庄姝道:“原是如此。”她接过白瓷碗坐到床边,“阿姝服侍王妃用甜粥。”

王妃点点头,面上不显,心下却有一股暖流涌过。

用过甜粥后,玉芙将煮好的汤药端来,庄姝又服侍王妃用了药。

直至王妃睡下,庄姝才带着雁远离去。

第33章

挑选实是家世不显赫,唯恐将来委屈了……

翌日,庄姝在寺庙中悠扬的钟磬声中醒来。

此时时辰尚早,微弱的光线从菱花纹的窗棂射。入禅房内,庄姝侧躺着静静地聆听者屋外动静。

待敲钟声结束,屋外便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庄姝翻了个身,心底总有几分怪异的感觉,一时间又摸不透。

“娘子醒了?现下可要起来?”雁远在外屋听到了内室的动静,出声询问。

庄姝还记挂着王妃的身体,便应了声起来。

雁远进内室点上蜡烛,庄姝坐了起来。

此时长琴从屋外带着洗漱用物进了内室,一脸高兴道:“娘子,今日停雨了。”

庄姝这才惊觉自己方才奇怪的是什么,连日未停的雨声,今早并未听见,她一时竟未察觉。

万幸,连日的雨终于停了。

庄姝梳洗完毕便带着雁远去了王妃厢房。

此时王妃也起了,玉芙正在替她梳妆。庄姝便在旁边小坐一会儿。

双珑同另一个小婢女提着一个小食盒进来道:“方才寺中的小沙弥送来斋饭,带了个好消息,道是城外排水渠已挖好,丑时开始城内的水就渐渐退了。奴婢瞧今日约莫会是个晴天,待城中退了水咱们便可下山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