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桃将发(132)

作者: 挑灯看文章 阅读记录

从此让人知道了,原来重症不能留,留下便是害了周遭之人。

宽宅大院里头不再有任何人进出。

濒危之时,蜀王口授,两日后便锁死宅门,将浇了油的柴火投入宅院。

时间一到,他靠在门后,离外面最近的地方,将点燃的火把丢到了柴火上。

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等十五日后再去敛骨,果然没再有人患重症。

“我和你父王,与你和她,不一样”,太妃仍旧昂着头,“你若一意孤行,我就派人将这门……”

“母亲,若没有我,您当初会去陪父亲吗?”

当时那些姑姑们说了一句话,才拦下她,“世子还小”。

太妃眼睛迅速红了一圈,哑着声道:“……不,不会,没有你也不会……”

她摇头,却连自己都不信。

若没有他,怎么会不去呢?

只要一想到她的心上人孤独地承受了那样的灼热,她就觉得,生不如死。

第104章

“那便当我随了父王罢。”

李玄冲低声回了一句,便离开了门后。

太妃在外看见他身影远去,直至不见,抬手碰到了门板,刚要用力推开之时,轻轻一颤,又将手收回了袖子。

她低下头,仿佛受了疼痛地一敛眉,眼眶湿润了许多。

可再抬头,眼中却干涸一片,不见丝毫水光,神色凛然。

她回到下榻地方,正要找方老爷子来商议,郫县又来了辆马车,载着范家的两位娘子。

侍女将人引进来,范大娘子匆匆忙忙地赶到堂上,心急如焚道:“姑母,我们来了,这些日子您可还好?”

范文君紧随其后进来,也叫了声“姑母”。

“你们怎么来了?都坐罢。”太妃随意指了指两个位子。

范文君顾不上坐,直问道:“姑母,罗穆什么消息都没有就走了,我猜他定是来了这里,他还好吗?”

范大娘子呵斥了她,“文君!你来这里只操心这个人吗?”

“我也是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着急,所以才问问姑母”,范文君顾不上和她争辩,又看向太妃问道,“姑母,罗穆可还好?没出什么事罢?”

这时候她本该在家里待嫁,听说郫县出了天大的事,想着罗穆肯定会被派来,便想赶去问问,谁知到了他家府,已是找不到他了。

这段时间益州城里人心惶惶,都在说着十四年前的那场大疫,觉得和这次的处处都像,简直像要重演一遭。

谨慎些的老人已经安排子孙备下米粮油面,打算数月不出门了。

几乎家家户户都做了准备,怕这次的疫病染到自己家里来。

她找不到罗穆,又没消息,王府里头也找不到人,央求父亲才来了这里。

但她没想到阿姐会替她一起求父亲,还坚持要和她来这里。

太妃倒是理

解,让她放心,“罗穆被派去底下了,再有两三天或许就回来,你不必过于忧心。”

范文君道那就好。

范大娘子咬咬唇,站起来,抬眼看了看周遭,也流露出担忧之色,“姑母,王爷可还好?我听有大夫说,疫病之时不能过于操劳,免得身体劳累,一时抵御不能。我自知人微言轻,但还是想提一句,您和王爷千万要顾着自己身子……”

“这我知道,多谢你。过来也不容易罢?这里的路不好走。”太妃摆摆手,让她们坐下说话。

范文君便坐下了,又道:“其实还好,这里山路颠簸几下没什么,就是心里着急。不过一听姑母刚才的话,我觉得什么都是值得的。”

“你这孩子。对了,你们从益州过来不容易,但这里确实不好呆,明天一早便回去罢,和你父亲带声好。”

说着,太妃叫来人,便要安排她们的行程。

范文君还好,范大娘子又站了起来,“姑母不要赶我们走,正是父亲派我们来的。他知道姑母来了郫县,每日念叨要亲自过来,只是益州还有您吩咐的事,走不了,所以退而求其次,送了我们来。我们虽不能做什么,却可以陪着姑母,叫姑母安心些。姑母不留我们,回去父亲只怕要大动肝火,操心这里的事。”

太妃也就不好说什么。

但也只打算留她们呆个一两天,尽尽心意。

且还叮嘱道:“来了这里不要乱走,免得出事。”

“我们知道的。”范大娘子受教地点点头。

到了夜里,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起来坐在窗下,倒了杯茶喝。

忽然听见两个侍女走过,低语道:“西院为何有重兵把守,每日还有个大夫进进出出,难道是王爷出了什么事?”

“不知道,别问了,还有百来个防疫病的香囊没做呢,只管做自己的事罢!”

“我就随口一问!白日我也不敢乱说的。”

范大娘子喝尽杯中冷茶,披上外衣,躲着人来到西院。

她见院门处便有持刀的亲卫,凛了凛神,忧心忡忡地向里头看了眼。

又低头打量了自己这身装束,寝衣上披了外衫,便是再忧心,也找不到进入的借口。

她想了想,来到范文君房中,取了她的衣衫,还有那腰牌,换了打扮后重新来到了西院前,躲在一处花影后。

想方设法见到他,然后呢?

他真的会动容?

还是嘲笑她的自作聪明。

因见多了那人的冷脸,或者说对她的忽视,正在踌躇着,只见一阵喧嚣传来,院门外迎来了一对人马,定睛一看,却是罗穆。

他脸色肃然,快步进了西院。

范大娘子一咬牙,觉得正是时机,便走了过去,将腰牌一闪,“太妃说罗将军回来了,让我带两句话给他。”

上一篇: 小通房她只想混日子 下一篇: 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