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将发(4)
“自然是晚上回来多多打牙祭了!夫人,今日这道小炒嫩南瓜倒不错,又鲜又甜!”他搛了一筷子到她碗里。
方夫人边嫌弃边吃了。
苏定慧默默进食,尽可能减弱自己的存在,吃完了饭,便准备回去了。
刚走出来,从上房窗下经过时,她听见母亲问道:“夫君,你刚才说的那些年轻人里头,有没有家世清白人品端正还不曾婚配的?”
苏定慧脚步放缓了些,但没听到父亲的回答。
等了会儿,还是走了。
晚间洗完澡在绞干头发时,她又想起了这件事。
看来母亲真的如王柏舟所言,想将她尽快嫁出去,好绝了她从医的路。
不过……母亲看上的人,应该很难看上一个病殃殃的娘子为妻罢?
那她还不算十分危险。
苏定慧把这件事放下,又拿起了手边的脉案集看。
次日一大早,她定省完又到了医馆,外面的门板子还未完全卸下,只开了个口子让人进出。
“师父不在?”苏定慧在后院找到了正拿杨柳枝刷牙的学徒,昨日见过的叫明石的,问了句。
明石赶紧漱完口道:“师兄你可来了!昨儿半夜有人敲门求医,把师父带走了!那群人连骑的马都不一般,每只马蹄子上都是铁,踢踢踏踏的可吓人了!这不,到早上了还没回来!”
“明石!”
他刚说完,却听见外面有人叫他,一听即喜道,“是师父!”
苏定慧赶忙和他到了前堂。
来人除了方老头子,还有个佩剑似是将军之人,行了个军礼,见他们来略点了下头就匆匆离开了。
苏定慧忙扶方老头子坐下,给他按起了肩部,“翁翁忙了一夜,辛苦了。”
方老头子靠在椅背上,想到那个身份特殊的年轻人,摇了摇头,“辛苦不算什么,麻烦,这可是个大麻烦!”
第3章
方老头子说了一句就缄口不言,过了会儿,打发明石去库房里看看还有三七花没有,称个大几斤出来,每日熬点汤水备用。这几日天气渐热,因为暑气来求医问药的人只多不少,一碗三七花下去最是清热生津,灌下去有病也能好大半。
明石摸摸脑袋应声去了,方老头子眯起来假寐的老眼睁开,叫苏定慧停手,坐到位子上。
“翁翁有什么话交代?”苏定慧就近挑了个灯挂椅坐下。
方老头子道:“你可知道今日求医的是何人?”
苏定慧自然不知,摇了摇头。
方老头子长叹道:“蜀王李玄冲!谁能想到我欠了他父亲一个人情,现在要以这等方式偿还。偏偏故人旧债,不还我自己心里又过意不去啊!”
“翁翁说的是刚被圣上封了防御使的蜀王?他不是才从北边回来,受了刀剑伤?”
“并非我所负名的刀剑伤、箭伤,而是内科。”
苏定慧大吃了一惊,隐隐不安,连忙追问下去,“翁翁素来不以内科负名,光汴京名声胜过您的少说也有七八人,还不算那些太医院的圣手,怎么想到来找您?”
也怪不得她如此惊讶,上个月才到汴京的蜀王是因守疆有功来受赏的,原本他封地在川蜀一带,却因年少即数战成名,将名远扬,以至被调到了北边抗击契丹一族,驻守长达七八年之久,让契丹人秋毫不敢进犯,举国上下视他为英雄。连她这般无心朝堂事的人都知道,圣上中年了还无一子,日后皇位只怕要落在旁系身上,这位蜀王以彪悍军功著称,入主东宫的希望极大。
也因为如此,他因久在边疆而未有婚配之身引得汴京名族蠢蠢欲动,丝绸宝石日贵,皆想要妆扮其女、以女下注,将他变为东床快婿,有那光耀门楣之日。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物若求医,首先是太医院,再次也有坊间名医,近来医道日衰,甚至有名医将攀权之心摆在明面,听闻显贵抱恙便自荐上门,绝不至让堂堂蜀王找不到看病的大夫。
那又为什么想来请翁翁?
方老头子却没回答,转而问道:“子惠,脉案集你可看到了脱疽一节?有何解法?”
苏定慧想了一下,很快便道:“脱疽乃寒湿之邪痹阻血脉所致,虽分为阳虚寒凝与湿热化毒两类,皆是瘀阻不通造成,故不论哪一种,都用活血化瘀来解。试以寒凝类为例,以当归四逆加乌头汤为基础,随四诊增减剂量,辛热解冻,当为最佳。”①
方老头子两眼微微发亮,问道:“你怎么选了这两个汤方子?四妙勇安汤也可通畅血气,为何不选?”
苏定慧道:“当归四逆汤原在《伤寒论》中有记,养血通脉,手足突然冰凉时可用之通贯血气。乌头汤则是《金匮要略》所述,大辛大热,用来化瘀通脉最宜。两汤合用,想必可以尽快通畅血脉,让病体恢复健康。至于为何不用四妙勇安汤,只因此汤加生黄芪可以化腐生肌,适宜用于易生溃烂腐肉的湿热一类,却不好用在多表现为肢体冷硬麻木、真心痛等症状、却没有溃烂迹象的寒凝一类上。”②
“说得好!那如果我告诉你,蜀王犯的恰恰是阳虚寒凝,用药之人也用了你口中的两个汤方,只是在后个方子上……”
苏定慧顺着他思绪往下,以个医者的视角看去,渐渐冷静下来,沉着地想了想乌头汤的方子,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各三两,川乌……五枚。
“翁翁的意思是,这位殿下中了川乌的毒?”
麻黄、芍药、炙甘草药性缓和,黄芪也属甘温,只有这个川乌,本是剧毒,却可以通过煎服之法,将蜜两升来煎,煎到升余时去川乌,只留蜜水入药汤。蜜性解百毒,去乌之毒,使得川乌最终得以入药。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