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听说我去太空送死了?(6)+番外

作者: 厉长洲 阅读记录

“韩旭,用时——22分05秒,速度最快。精确度,97%,两项合并第一。”

韩旭微微抬起头,嘴角扬起一抹浅笑,眼神里透着隐隐的骄傲。

“吴岳,24分30秒,精确度,90%——”

……

“风起,用时29分40秒,精确度,98%。”老教官的声音在场地里回响,每个候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老教官缓缓走到风起面前,目光锐利:“风起,你花了8分钟修理设备。这是设备故障,你是可以申请重考的,为什么要修理设备?你对自己很有信心,是吗?”

风起吸了一口气,“是,我有信心。”

“就剩20秒的信心?你差一点就不及格了。”

“我是任务专家,我知道,太空里没有第二次机会。我有把设备修好的信心。”

“不错!”老教官点了点头,“这个理由,我倒是可以给你加点分。”

络腮胡教官的眼睛亮了:“要是她加点分,把速度弥补一下,凭她的精确度,绝对能进前三名啊!”

然而下一秒,老教官的脸突然板了起来,声音也变得严厉:“第一场淘汰了五个人,场地里空出了五台机器,为什么当时不换一台?”

风起愣了一下,犹豫了一秒钟:“报告,我没有想到。”

络腮胡教官“嘿”了一声,插话道:“太空里可没有空余机器,铁疙瘩玩意儿重得很,连个备用的都不给带。”

老教官没理会他的调侃,继续盯着风起:“如果有第二台设备,如果状态良好,你会优先使用吗?”

风起立正,声音干脆:“报告,会。若有备用设备,且备用设备状态良好,我会优先使用备用设备完成任务。”

“现在是这种情况吗?”

“是!”

络腮胡教官忍不住咂了咂嘴,“老张也没这么实心眼儿啊,怎么教出来的学生这么憨?她应该坚持刚才的理由啊!她不要加分了吗?”

瘦高教官摇了摇头:“但她说得没错。航天任务,完成是最高的优先级。按现在的情境,修设备不是最优解。”

“可就看她十分钟修完设备,拿头发丝儿救场的灵活度,至少也得酌情加点分吧。”络腮胡教官耸了耸肩。

全场的目光在瞬间都集中到了风起身上。大部分人或许还不明白“头发丝儿救场”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好奇、羡慕,甚至带着些许不可思议的情绪,已经在空气中蔓延开来。

韩旭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再看看风起的,脸上露出一点遗憾的神色。

老教官抬起头,语气不再刻意严肃,嘴角带着一丝笑意:“风起,你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他的目光落在风起身上,像是在重新审视这个人,缓缓说道:“临危不乱,非常冷静,下手果断,是你的优点。但太果断了,忽视了其他要素,就是你的不足。”

风起站得笔直。没有发夹,她鬓角的碎发被汗水黏在的脸上。

老教官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有一点很重要。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一点很难得。你有修设备的决心和信心,也很不错。”

“老张很会看人啊,没选错学生。”

风起听到老教官提到“老张”时,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但她的目光依旧沉静而笃定。

她知道,修设备的决定可能有争议,但那是她对任务专家职责的理解——太空中,没有备用方案可用时,唯一的选择就是让现有的设备重新运转。

她抬起头,声音清晰:“谢谢教官,您的评价,我记下了。”

络腮胡教官咂了咂嘴,笑着补充道:“啧,真没见过谁还能用头发修设备的。就冲着这手灵活度,我还是坚持得加点分,不然太浪费了!”

瘦高教官点点头:“确实,修设备这一点说明她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虽然速度慢了,但完成任务才是航天任务的核心。”

老教官总结道:“灵活度是亮点,决心是加分项,但完成任务本身,才是最高优先级。我看,今天的测试就有结论了。”

阳光透过场地的天窗洒在风起的操作台上。她抬起头,恰好看到一只白色的小型无人机从技术测试区前低低飞过,机翼上醒目的国旗和航空航天标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小无人机在空地上盘旋了一圈,镜头略微歪了一下,对准了测试场地,仿佛想进来近距离观察一下。

“程昊!”络腮胡教官走过来,“你小子,别摆弄你的无人机了,你们组的新来的轨道专家,是不是今儿个就要到了啊?”

小无人机落在一个高挑的人影怀里,那人脸上带笑;“是啊——今天晚上到!”

“听说那位是‘烛龙’的发现者?”

“您都知道啦?”

“叫啥来着?”

“杜铭。杜甫的杜,铭记的铭。”

“嚯,这乍一听,我还以为叫‘赌命’呢”

风起眨了一下眼睛,小行星“烛龙”的发现者吗?

第5章 杜铭

杜铭刚抵达首都国际机场。暴雨刚刚过去,空气里还带着些微的湿润感。

一号航站楼前,车流缓缓移动。不时有交警连声吹哨,用力挥手:“送人的送完快走!别都堵在这儿!都动一动,往前开!不要在这里等人!”

有人孤身远走他乡,也有人揽过久别重逢的肩膀。

人群川流不息,只有更古不变的阳光,照在首都国际机场的玻璃墙上,闪闪发光。

杜铭拖着行李箱,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机场大厅。

正是暑假,大厅里充满了出游的小家庭。孩子像野马脱缰,家长拖着大包小包紧紧跟随,一眼也不敢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