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庶女养娃日常(118)+番外
“先帝驾崩,朕乃新帝!”
...
世人皆未想到,当年的惠妃居然还留下了一子,居然就是那个生母不详的国公府小公子,这镇国公府真是卧虎藏龙,先前藏了先帝,如今又出了一个新帝。
先帝传位于此子李其溯,先太子虽不是先帝亲生,但先帝感念于与太子间的父子情分,将先太子封为宁王,将镇国公府小公爷封为异姓摄政王。
自然有臣子对先帝此等决议不满,但此时王家已除,新帝李其溯和摄政王已将天下兵马大权牢牢握于手中。
眼见着掀不起大风浪,便有臣子瞧着新帝年幼,故意在朝堂上为难新帝,没想到新帝虽然才十一岁,却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反倒噎得那臣子说不出话来。
而且新帝年纪虽小,脾气却是不好,并不如先帝那般手段温和,只不过短短一年时间,新帝就在摄政王的帮助下将朝中有异心之人尽皆揪出,而且减免赋税,广开言路,大惩贪官污吏,令百姓和乐,国家兴盛。
引得民间纷纷称赞新帝仁德,说新帝乃是天命所归。
至此,再也无人敢轻视这位小皇帝。
先皇后作恶多端,但先帝仁厚,还是放了她一条生路,命人将她幽禁行宫之中,终身不得出,但先皇后却不甘于此,竟在途中收买侍卫,联合了王家最后的残余势力意图作乱,但摄政王对此早有防备,安排的人手将先皇后包围,先皇后眼见希望散尽,最后关头举刀自戕。
只有宁王一人敢为先皇后披麻戴孝,又过了半年,宁王主动前往军中历练。
在李其溯登基的第三年,他突然做出了出兵北蛮的决策,李其溯御驾亲征,鼓舞士气,而打头阵的,俨然就是当初被嘲弄为废物的宁王。在摄政王司鹤霄和镇国公的合力征讨下,北蛮被灭,但李其溯下令善待百姓,将北蛮化为州县,成为大盛的一部分,以大盛法度治之,以大盛之礼教化,北蛮百姓与大盛的百姓待遇也一般无二。
一直以来与大盛关系平和的南离见此情形,主动朝大盛称臣,归为大盛州县,从此一并管理。
自此,天下统一,四海升平,大盛终于迎来了太平盛世。
第55章
国公府日常番外一
李其溯登基后, 边境和顺,诸事太平, 刚一登基时的动荡也在摄政王的帮助下渐渐扫平。摄政王虽大权在握,却与新帝有着父子的情分。摄政王尽心辅佐新帝,帮助新帝在登基后没多久便做出一番建树,渐渐朝堂上质疑摄政王的声音也越来越少。
李其溯如今也才十二岁,却是才思敏捷,心思深沉,一开始还有不少朝臣看着他年纪小对他心存轻视, 可随着他登基后一系列铁血手腕的实行, 却是再也没人敢小觑他了。
不过这可是苦了司鹤霄, 这一年来, 他几乎是天天住在宫中, 都没有时间和孟云禾风花雪月了。
孟云禾一有时间便会来宫里陪伴司鹤霄和李其溯, 但这一年来她也实在是太忙太忙了。
首先便是在她和孟云蕙的共同操持下, 她们的女子学堂终于开办了起来,因为是摄政王妃一手操办,倒是革除了不少往日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眼光, 不少女孩儿和孟云蕙一般, 都可读书习字, 踏出家门。
除此之外, 她们还创办了招收孤儿的慈善堂, 将那些小孩儿收进来, 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教授他们手艺, 以期日后能够养活自己。还有不少贫苦人家看这慈善堂里能吃饱饭,孩子也穿着整洁, 主动将孩子抛弃在慈善堂门口,想着叫孩子日后不必跟着自己再过苦日子。
孟云禾每日瞧着这世间百态,唯有独自叹气,这个世上命不由己的贫苦人还是太多了,想要改变又谈何容易。只希望司语舟能做一个好皇帝,日后慢慢为这些贫苦百姓踏出一条平顺大道来,虽然如今的情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换的,但这世道好一点,他们的生计就会好上一些。
孟云禾也想念住在宫里的司鹤霄和李其溯,但是她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尤其是那些小孩子,她希翼着试图从小改变他们的思想,叫他们为自己而活。因为他们都忙,一家三口总是聚少离多,有时候孟云禾抬头望着月亮,心里对那一大一小两个男人也是思念的紧。
这段时间前太子李其源一直跟在孟云禾身侧,一开始孟云禾还有些别扭,一是因为李其源先前尊贵的身份,二是因为李其源毕竟是个男子。但后来她发现李其源是真心实意帮着她做事的,一点也没有太子尊贵的架子,而且这个少年的眼里时常流露着哀伤,慢慢地孟云禾也有些同情李其源了。
李其源毕竟是舟哥儿的堂兄,左右也算不得外人,她将他看作和舟哥儿一般的孩子对待便是了。
李其源平常就住在国公府里,跟着国公府的侍卫长学习武艺,白日里就跟着孟云禾一块奔波,日子虽辛苦,却是不知比在皇宫之时痛快了多少倍。
但他还是时常梦见做太子时的日子。
冬日寒冻,城外来了不少逃难而来的难民,这日李其源跟着孟云禾前来施粥,劳累了一整日,已是傍晚时分,这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雪,再加上夜路难行,孟云禾决定休整休整,第二日再回去。
此处简陋,客栈也是那等子临时歇脚的,四处漏风,孟云禾倒也不嫌弃,就这样住了下来,她主动将最好的房间留给李其源,但李其源拒绝了。他现在早就不将自己当做是当初那个养尊处优的太子了,还没等孟云禾开口拒绝,李其源就一溜烟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