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我的金手指是我哥(117)

作者: 沐兮所求 阅读记录

冉冉嘴角一抽,这人也是个糊涂的。不过想到原著中写到过,林黛玉刚刚到贾家的时候,回忆说贾敏常说外祖家和别家不同,她看到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已经不凡,所以林黛玉到贾府那是处处小心步步留意。

这是多蠢的人才会在夫家经常说娘家的富贵。

林如海不在意,林老夫人会怎么想。

还有贾家哪里和别家不同了,京城这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达官显贵。王府,公主府都不少,贾家有什么特别的,特别的势利眼,富贵心吗。

“敏姐姐说笑了,我就是个粗笨的,原来在府里的时候三天两头的不小心出事。劳烦老太太跟着担心受怕的。就算是元春我也是比不上的。”

“再说,哥哥和公主的婚事马上就要到了,到时候家里当家的就是公主嫂嫂。”到时候她和亲哥都要听人家的话。

她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他自己比较喜欢的媳妇。她这个做妹妹的自然不能拖后腿。

贾敏嘴角温婉地笑意一僵。

冉冉对贾敏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什么恶感。她读过红楼梦,也挺喜欢林黛玉的,但那只是对书中人物的一种喜欢。

不涉及真人,有些人不喜欢王夫人,觉得王夫人不同意宝玉娶黛玉就是坏的。

但你要是母亲,你有儿子,你儿子想要娶一从开始吃饭就开始吃药的妻子,你愿不愿意。更何况古代最重视的是什么,是子嗣。林黛玉这样孱弱的姑娘,在婚姻市场上不是受欢迎的存在。

“敏堂姐不必过于担忧,家里人丁兴旺,老太太日后膝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孙辈承欢的。”

贾母再怎么样也是过了一辈子富贵的日子,天伦之日也没有少享受。你还不如关心关心你婆婆吧,最后弄得人家家里绝嗣。

说真的冉冉都怀疑林家上辈子是欠了贾家多少孽债啊。

冉冉不想和贾敏再说废话,直接以更衣的借口离开了。

之后就是开宴,女眷们在荣庆堂,男宾在外头正堂。

回家的路上,冉冉撑着手想事情。

“怎么了,在贾家遇到了什么事情了吗?”

冉冉自然不会对亲哥隐瞒什么,将贾敏的话一一说了。

“感觉林妹妹的亲妈智商情商一般,就一个普通的妇人而已。”

越泽好笑,“这原本就是普通的妇人,就算是林黛玉,薛宝钗也不过就是普通的小姑娘。她们生在这个时代,时代的局限性她们自然也是有的。她们聪明,但养在深闺,要说有大格局那不是为难人吗。”

“不过贾母这边就算是隔房了也是长辈,要是真的有事情,那还真的无法丢开手。”比如要是贾母病了,冉冉作为过继出去的女儿,如今的侄女要不要侍疾。

以后贾家站错队,受到打击了,要找靠山了,他作为驸马不怕什么。反正皇家公主驸马的名声都一般。

但妹妹这边不是这么容易能够摆脱贾母的纠缠的,老人家想要你陪她听戏,今儿这个过生日,明儿那个回请。人家请十回,你总不能十回都拒绝。

贾母没有女儿在身边,作为唯一的侄女,冉冉不能推脱。

“难怪,我如今的任务进度非常的缓慢,可以说是毫无进展。”

越泽点头:“过继出来是走了很大的一步。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完全摆脱了贾母,之后的事情要从长计议。”

之后的时间他们也没有心思在这些事情上了,钦天监算出的吉日越来越近。公主府和驸马府都已经建造好了。

冉冉也已经跟着亲哥去看过了,一个词,中规中矩。

婚礼的准备冉冉这样的未婚姑娘能够帮上的不多,不过贾家,特别是贾敬这位族长非常的热心。很多事情都由他吩咐人去办了。

越泽也不推辞,他手里的人少,也不擅长这些事情。这门婚事对贾家的好处也是不少的。他心安理得。

第108章 红楼庶女翻身记 23

皇家嫁女儿,自然是非常的气派。

从皇宫到驸马府的街道早在三日前便洒了黄土,禁止普通百姓在中间走动了。

禁军更是早一个月就让京城各个大门严进严出了。

贾敬这边更是忙的脚不沾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贾赦贾政那真的是废物点心啊。政务他们不会,庶务他们也不会。

交给他们一点事情,总是随手就交给下人去办了。交给下人办也没有什么,但是之后就一点都不管了,这是人干事。

贾敬这个时候很想去祠堂哭一哭,叔父您给侄儿留下的是什么兄弟啊。

果然叔父的东西不好拿。

婚礼当天,就算冉冉再不愿意,还是要将贾母等人接到驸马府里。

看着和一些太妃王妃说的高兴的贾母,冉冉叹了一口气,这还真的是狗皮膏药怎么都撕扯不开。

不管冉冉怎么想,婚事还是一切顺利的给办下来了。

冉冉也在第二天见到了公主嫂嫂。

是个美人,清爽大气的美人。

“冉冉见过嫂子。”

“别多礼,快到我这里来。”三公主看着和驸马有三四分相似的小姑子,印象极好。

“妹妹几岁了,有什么喜欢的……”一大堆的问题砸下来。

冉冉也不嫌烦,一一回答。

总的来说姑嫂第一次相处还是很愉快的。亲哥全程笑的温柔地看着她们。

然后冉冉很有眼色的不打扰两人的新婚蜜月时光。带着一大堆的礼回到自己的院子。

“主子,首饰珠宝一半是内造的。还有这皮子,都是非常难得的贡品。这大红色的狐裘非常的难得,就是在宫里主位娘娘恐怕也不是全都有。”山奈对这些东西如数家珍,这些年冉冉身边的几个大丫鬟跟在她身边也受到了两位教习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