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只破碗(209)
待陶管中蓄满水,验证过其中水流能循环流动后,崔柏便迫不及待地再次爬上平台,将放置在正中央的炉子点燃,给大陶锅中的水加热。
叶藤为了让他们对温度计有深刻的认识,便用细线绑住最后一只温度计,放置于陶锅之中。
“哎呀!!银线动了动了!”
“水越热,银线爬得越高。原来温度计是在测热度
啊。”
虽然看明白了温度计是怎么回事,但是崔老汉等人只要一想到这玩意儿能保证鸡蛋孵化成功,对其敬畏之心反而更重。
看向温度计的眼神都可用虔诚来形容了。
一旁的秦贺武也若有所思。
烧窑的时候,窑洞内的火力是关键,崔叶氏之前是单凭经验,以固定的烧制时间来粗略判断何时添柴何时灭火何时开窑。
他改建窑洞后,是用火照子,也就是含铜的黏土来确认窑洞内的火力状况,大宣工部的大匠们烧瓷时所用的也是这个法子。
但是与叶藤手里的这个温度计,却没得比。
若是能更加精确地测量窑洞内的火力,或者说温度,是不是就能烧出品相更好的玻璃来?
然而,对于他的疑问,叶藤却回答不了。
水银温度计最高能测到多少度她不知道,但是烧瓷器得要上千度的高温,这个常识她还是知道的。
显然,不管水银温度计能测到多少度,起码绝对不可能到千度那么高。
略微沉吟后,叶藤才回道:
“我手里的温度计只能测冰水(零度)到沸水(一百度)之间的温度。测不了窑洞内的温度。但是应该也有其他的法子去测的,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秦贺武听完再次陷入了沉思,叶藤见此,也不再打扰他,带着崔老汉等人爬上爬下。
通过屋内悬挂的四只温度计读数,不断调整屋内竖着的陶管位置以及大陶锅内的水温。
足足折腾了一个时辰,才终于达到叶藤的要求——温室内大部分地方的温度都能控制在三十七度到三十八度之间。
慎重起见,叶藤还一再叮嘱崔老汉等人,温室内的四只温度计,务必要每个时辰都查看一遍。
再之后的工作便简单得多,将竖着的陶管固定死之后,便是将一架一架早已打造好的多层孵化架搬了进来。
在叶藤画出的地方一一摆上。
要说还存在的问题,那便是孵化架上得一一标注鸡蛋开始入孵的日期。
然而,崔老汉与崔松、崔柏两兄弟都不识字、不识数。
不是说不会算数,而是他们只会口算,不会写数字,同样也认不得数字。
这……
崔家三个大男人头一次为自己不会写字而羞愧。
还是崔田主动站了出来。
“阿藤,只是学数字的话,叔他们要不了几天就能学会。这些天我反正需要每日回来运酸菜,就由我先记着吧。”
批量孵化之法与玻璃制法一样,算是叶藤事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不可能轻易交托于他人。
目前也只能如此了。
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件事产生的化学反应,原本叶藤只看到崔叶氏被柳芳娘不一样的表现打击到,以为只会有崔叶氏改变思想,会愿意学识字。
结果最终居然是整个崔家人都下定决心要学,其中甚至包括崔老汉与崔大娘。
嗯……还包括被崔大娘摁头跟着学的冯蜀锦。
有意思的是,他们一家子还不好意思让叶藤知道,自己一家子躲屋里,让崔小丫偷偷教他们。
叶藤无意中发现后,偷乐了许久。
当然,这都是后话,且说叶藤这边搞定温室的布置后,便在竹溪村留了三天。
除了她想亲自盯着温室里的孵化工作上正轨外,倒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秦贺武那边已经调配好了多种玻璃配方,亟待实际烧制验证。
二是叶藤自己也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首要事情便是她回来当天与薛咏斌提到的话本。
叶藤自家知道自家事,她是真没有什么讲故事的天分,若是真按她转述的内容来,非得糟蹋了《西游记》这部经典著作不可。
故而,她留在竹溪村的三天里,除了定时定点巡查温室的情况以及戏台的搭建情况外,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摁着薛咏斌给改写《西游记》。
薛咏斌睡了一觉后,脑子清醒不少,对于自个儿昨日的纠结自嘲不已。
村民们明显过得越来越好,他去较那个真做什么。
而且,就冲叶藤这边慢慢扩大的用人规模,完全可以将那些可怜的窑工家属们推荐过去。
只是,他才提起了这个话头,他娘就笑了起来。
“哎呀,你藤姨找你写话本你就安心写。旁的事用不着你瞎操心,那些人家的活计我早就和你藤姨一起给安排好了。”
薛咏斌这才知道,原来他娘与叶藤早半个月前就已经在逐步安排了。
有的是被叶藤直接雇佣,例如竹溪村那六家与家住县城的陈、梁两家。
前者是帮叶藤开荒种地,后者是去叶藤的两家铺子里帮忙打杂,今天就会上工。
有的是赊了豆子,让其发豆芽,叶藤这边则会按期上门去收。
家里有菜地的则是赠与菜蔬种子。同样,只要他们种出来,叶藤都会安排人上门去收。
再有会针线活的,则是让其领了绢布、丝线与花样,在家里绣绢花,叶藤会付工钱。
……
林林总总,叶藤并没有平白施舍粮食或者钱财,却几乎给了他们每一家靠自己双手活下去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