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只破碗(237)
而这愁云,便是——从去年十二月的那场大雪开始,直到如今春分时节,天上一滴雨也没下。
按说这种关乎田地的大事,作为农人的崔家人以及竹溪村村民们,应该是最最在意的。
可他们这段时间全情投入进了各个工地与其他生意中,竟然一时忽略了天气上的不对。
叶藤雇佣来种地的那六位前矿工,因感激叶藤的恩情,没有雨水便没日没夜地挑水灌溉,也没想着要跟主家说一声辛苦。
其他由竹溪村村民们雇佣来种地的人们,大都也是这个心思。
况且,这种老天不下雨的事情,说了又如何?
谁还能与老天对抗不成。
这便导致,在其他地方在为着久不下雨而愁眉苦脸时,只有竹溪村人毫无所觉,每天还都乐呵呵的。
竹溪村之所以能反应过来,还是因为经常来往各个村子的李红玉发现了不对,火急火燎地跑回来告诉大家的。
这下,整个村子的人都如遭雷击,再也顾不上工地啊、生意的。
对于农人来说,天下第一要事,那绝对是田地里的事情。
所有人全都丢下手里的事情,拔腿就往各家的田地里跑。
崔家人也不例外。
“哎哟!阿藤一走,咱就遭了大灾哟!”崔大娘痛心疾首。
旁边的竹溪村村民侧目:说的好像是因为叶藤离了竹溪村,老天爷才不给下雨一样。
明明是他们自己迟钝,拖这么久才发现好么。
不过村民们也顾不着吐槽,全都撸起袖子忙着去挑水。
崔大娘:“阿松、阿柏,你们俩谁脚程快?快去追阿藤,阿藤肯定有法子。”
竹溪村村民:……
他们也承认叶小娘子极有本事,可老天爷不下雨这事也找叶小娘子,是不是太夸张了?
然而,崔家兄弟却一点没觉得他们娘说的话有问题,两兄弟对视一眼,崔柏扭头就疾跑回家,跨上马背便疾驰而走。
因为要继续负责教导村里小孩读书而留在竹溪村的文诵,徒劳伸出尔康手,愣是没拉住人。
“唉……主人有留下王府的侍卫呀,他们自有传讯的通道,比骑马传递要快得多!”
不过,文诵最终也没去联络侍卫传信。
她看了眼天色,暗道:
“按脚程算,主人应该已经到了王府,而王爷的书案上怕是已经堆满了报灾的公文,报不报信,都已经无差了。”
这边,叶藤确实已经知道利州、梓州两地大旱的事情。
南益王愁得在书房直踱步。
直道老天不公,让他的属民们好不容易摆脱了叛军之祸,却又遭了天灾。
“此等天
灾大事,冯蜀锦怎么没写?“这是叶藤听到这消息后的第一反应。
不过她很快又想清楚了其中缘由。
冯蜀锦这人,本就对外界情况特别迟钝,不怼到她眼前的事情,她是看不到的。
她猜,对方这毛病估计也带进了看书的过程。
看来对方写给她的剧情内容,仅仅是冯蜀锦个人理解下的内容。
叶藤自嘲一笑,暗自给自己提个醒,不可过于依赖所谓的“剧情”后,便着眼于眼前的事情来。
干旱……
与这个词汇一同出现在她脑海里的,还有人工降雨。
呃……以大宣朝的科技树,人工降雨就不要想了。
叶藤的目光便转向了南益王书房的屏风上。
上面有利州、虞州两地详细的舆图。
利州偏北,本就雨水不充沛,人们饮水大多靠水井。
她在竹溪村生活时未见端倪,吃水、用水未见异常,就是说井中的水尚未受到影响。
换言之,地下储水尚且充足。
再加上河流中的水也没有枯竭。
也就是说……
“叶藤?”秦贺武见叶藤一眨不眨地盯着舆图看,喊了一声。
这时南益王也看了过来。
他还陡然想起来,眼前这个叶藤,她不是“人”呀!
那说不定对方也有什么“非人”的法子来解决这大旱的问题?
叶藤倒是没想那许多,而是转头问秦贺武:
“你改造后的那个压水井……嗯,就是能让水自动循环的那个,如果将其中的传输通道拉长……呃……你等等,我画给你看。”
说着叶藤便掏出随身携带的绿竹版黑板,画了起来。
“假设这边是一条河,这边是农田边的小水渠,两边用长长的竹筒连接,你那个装上后只需要一开始多按压几下就能一直持续自动出水的装置,最远能支持多长的竹筒?”
秦贺武歪头看了半响:“得试试才知道。”
叶藤:“既然要试,你不如再想想有没有法子让这个竹筒能尽可能地长?哪怕放弃‘后续持续自动出水’这个功能。”
秦贺武点点头,都没有问叶藤为何要这样,扭头就回了自己的院子,试验去了。
但是秦贺武不问,南益王肯定是要问的。
叶藤如实解说后,南益王都惊了。
“就贺武捣鼓的那些无用的东西,还可以缓解旱情?”
叶藤可算知道,为何秦贺武一提到南益王气就不顺了。
技术狂遇到一个贬低技术价值的家长,那确实气顺不起来。
于是,叶藤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跟南益王讲了大半天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直说得南益王不明觉厉,紧接着便无缝切换到经商模式,特自然地请示南益王,可否让常九志带她去王府名下的各产业走一遭。
南益王楞楞地点头应允,看着叶藤离开的背影,好半天才醒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