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只破碗(27)
不过崔老汉说得怒气冲冲,脸上反而是带着喜色的。
只看他们现在有的这些东西,谁能想到他们是一群逃难了两个多月的流民呢!
前面两个月那是过得真艰难,好似自从叶藤娘俩回来与他们家亲近开始,就一天好过一天了。
儿子打猎次次都能有收获不说,老伴和媳妇竟然还能挖回好大一筐野菜。
以前哪有这样的事!
阿藤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啊!
崔老汉下意识地便将视线扫向了叶藤。
和崔叶氏挨着走的叶藤并不知道崔家私下的打算,她离开山洞一段距离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相比于三天前,温度骤降了好多!
之前她大部分时间都围坐在火堆边,还真没注意到周边气温的变化。
“这么低的温度……大部分流民都会承受不了吧。”叶藤一想到那些穿得比她少得多的流民们,顿时觉得更冷了。
不过,按脚程算,除了走回头路返乡的那一批,另外两个方向上的流民应该已经抵达了目的地才对。
“唉,自有官方安置,我在这操什么闲心。”叶藤暗自嘀咕一句便不再想这些,继续听崔叶氏讲八卦了。
第15章
流民抵达叶藤所料不错,无论是去……
叶藤所料不错,无论是去梓州青阳县的,还是与他们同路,去嘉元县的流民们,确实都已经抵达。
只是……
无论哪边,流民们的情况都谈不上好。
先说梓州青阳县那边,他们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是在气温骤降前到达的。
可也就仅此一项了。
梓州青阳县确实是远近闻名的富县,可这与他们抵触流民并不相冲突。
若非青阳县离利州忒近,怕做得太过给了南益王府收拾他的借口,青阳县令恨不得派人直接驱赶。
“南益王府平叛平那么快做什么!若是虞州还乱着,本县就能像虞州的那些县令一样,以恐有奸细混入为由名正言顺地驱逐那帮废物了。”
青阳县令跟自己的心腹师爷抱怨一通后,便让人将流民的入城费用增加到十文一人。
如此一来,那帮废物交不起入城费不能进城,他眼前也清净。
至于这大冬天的,流民们缺衣少食会如何,可不在青阳县令的考虑之中。
“唉!等等!”青阳县令的师爷连忙喊住传令之人,对县令劝道:“听闻南益王刚死了世子,正疯着……咱们还是不要做得太明显了。”
见县令没有立即反对,师爷连忙建议道:
“不若发出布告,就说大人怜悯流民生活艰难,从即日起所有人的入城费用都提升到十文,这多收的入城费将用来赈济流民。”
青阳县令一听,不禁大赞,“此法妙哉!有了这布告,南益王不仅不能寻本县的麻烦,还得感激本县‘善’待他的领民。而且……”
“而且青阳县的百姓们还会恨毒了那帮流民,说不定会自发地驱赶。不仅能达成大人的初衷,还能再给县衙添一项进项。”师爷接口道。
就这样,青阳县的布告一出,满县哗然。
“入城费原本只要一文,如今多出九文白送给流民?凭什么!我家也无余粮,怎么不送我?”
“他们是虞州之民,不返乡跑咱这地界祸害人!”
原本对流民就没有好感的青阳县百姓,如今看流民的目光中甚至都带上了恨意。
导致原本有意接济投奔而来的亲朋的青阳县人,也不敢有什么动作了,全都龟缩在城里不出。
而县城附近的村庄,原本只是守住村口不许流民闯入。
县衙的公告一出,他们不约而同地将防守升级,连许多要道都给守住了。
导致流民们被阻拦在县城城墙下之后,连想退走都不能。
而会选这条路的流民,除了少数来投奔亲朋的,大部分都是自身存粮不够去嘉元县的。
走投无路之下,绝大多数人不得不插上草签,将自己卖掉。
就这,还只是壮年男子的活命之路。
至于其他人的下场……活下来的人就没有一个人愿意说愿意回想的。
而另一边,前往利州嘉元县的流民们,则是不幸地在路上就遭遇了大降温。
且不说有多少人是在夜里睡着睡着就再也没有起来。
就活着的人里头,也有大半人精神萎靡、面色潮红,还咳个不停。
当他们步履蹒跚地抵达嘉元县时,瞬间
就让整个县城如临大敌。
瘟疫!
这伙流民,全染上了瘟疫!
早在崔大爷、崔青竹他们家跟着崔田走的那天夜里,流民之间就已经在传有关瘟疫的事情了。
第二天,当崔青竹被身边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惊醒时,就觉得情况不对。
他慌里慌张地起身,那么明亮的阳光照射到他身上,可他仍止不住地发抖。
即使好多年过去,那一幕也是他不愿想起的梦魇。
只见犹如被山壁环抱在怀中一样宽广的空地上,挨肩并足地躺着许许多多的人。
近一半的人都是整个身体都蜷在一起,咳得撕心裂肺。
然而他们身边却有不少人,挨得那么近,却好似一点不受影响一样,仍然躺着一动不动。
可当崔青竹仔细看去,才发现那些人——双眼紧闭、双颊潮红。且呼吸极为微弱,显然是已经陷入昏迷。
而更吓人的是,其中还有一些——即使是有近处的火堆烤着,脸上也泛着青白之色,身体不见任何起伏,四肢也呈不自然地角度僵着。
死了?
这!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