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只破碗(72)
结果他一转头,就看到——自己的小人没了!
没了!
那嘴巴憋得哟!
让叶藤一阵好笑。
崔小丫也挂上了眼泪,并且一手紧紧抓住秦嘉宝的手,好似害怕秦嘉宝真的会消失似的。
叶藤好一阵无语,抬手将画补齐,两小孩才再度笑了起来。
柳芳娘这时候也牵着骡子回来了,兴奋地汇报:
“阿藤,骡子我租回来了,一日十文。”
叶藤:“行,花出去的钱你记得记账……呃,算了,回头买了纸笔,我来记。”
为了做事方便,她给了柳芳娘百文,并许了五十文以下的单笔花用可自行做主的权利。
崔田若是有小的花销,也是去找柳芳娘。
这钱虽然不多,账目还是得有的。
可她这会儿才想起,柳芳娘并不识字,总不至于今后那些细碎的东西都她自己来记吧?
叶藤一脑门黑线地想着,看来从今晚开始,还得教崔田夫妇识字。
暗自给自个儿加了项任务后,叶藤便招呼柳芳娘出发。
昨天她虽然挣到银子了,可有那些管事们的眼线在,她也不好去采买。
再加上大家都着急到竹溪村安家,只好什么也没买,先出城再说。
今日就不同了,谁会注意到她一个普通的小妇人?
然而,入城后……
当叶藤给几个眼熟的衙役打招呼时,不知怎么的,那些衙役们的脸色都忽然有些发白?
她狐疑地回头,就见到至少有三个衙役捂着肚子吐了。
呃……
原来是集体吃坏了肚子啊。
自觉看破端倪的叶藤便不做它想,先去买纸砚笔墨。
尽管叶藤全是捡便宜的买,可一刀纸、一支笔外加一小块墨,也足足花了她一两银子。
在心中换算了下一两银子能买到的谷子,饶是叶藤,也对这价格咋舌不已。
当然,书更贵,薄薄的《千字文》《三字经》就各要四百文。
还是字体歪斜,勉强没有错漏的手抄本。
印刷版的,价格直接翻了一倍。
要不是这两本书她背得不全,都想自个儿默写一本了。
叶藤将手中的《千字文》《三字经》大致翻了一遍,发觉与自己印象中大差不差后,也各买了一本。
叶藤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后,有一名相貌平平的圆眼男子走进这家店,将她采买的东西原样买了一份。
此时的叶藤,已经去了德春堂。
或许是挂在门口的灯笼给德春堂招来不少生意的关系,这次刘谦和对待叶藤等人的态度就好多了。
居然主动接过刘老大夫手里的患者,让他们能好好谈话。
刘老大夫见叶藤还真就在短短的时间里搞到了纸笔,笑得合不拢嘴。
忙不迭地将这两天抽空写的稿子拿出来,“还小半个月就要过年了,你什么时候能整理好?”
“您先别急,我这弄了一个初版,您先瞧瞧是否满意?”叶藤说着便将一块木板摊在了刘老大夫面前。
这是她抽空用粉笔做的粗略排版。
说实话,真正的《本草纲目》她还是读书的时候,无意中翻过,仅仅记得是采用的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
具体如何真记不得了。
她便按自己的理解,将药材按炮制前,以及不同炮制法来分大类,里面再依次以型、色、气、味、性等条目进一步细分,再佐以图样示例,做了一个简单的排版,请刘老大夫过目。
然而在叶藤眼中,只是简单的排版落在刘老大夫眼中,却不啻于开创医书记录方式之先河。
激动的他,连胡子都翘了起来。
赞叹完之后又情不自禁地原地转圈,“哎呀!经你这么一整理,老夫之前给你的稿子还遗漏了不少内容。”
说着就从叶藤手中将稿件要回去,叶藤笑着阻止道:
“您若是觉得这种排版方式可以,在下按此继续整理就是,有条目内容缺失,您后面再补也是可以的。”
刘老大夫一想,按这种条目分明的记录法,确实能不断填补内容,也就没那么着急了。
叶藤见此,便笑着请教道:
“刘老大夫,在下见有写‘凤凰衣’这味药材,不知此味药材做价几何?是否常用?德春堂是收不收?”
第41章
买买买捉虫,不用回看
一听到是与“钱”相关的,刘谦和就窜过来了。
再以有个疑难病症患者的由头将刘老大夫支走。
“你刚刚说凤凰衣?这东西你能搞到?或者应该说,你可有法子稳定地弄到这味药?”
凤凰衣养阴清肺,对咽痛失音、久咳、溃疡不敛、目生翳障、头目眩晕等症均有大用。
而所谓凤凰衣,其实就是鸡蛋孵化小鸡仔后蛋壳的内膜,洗净阴干所得。
本来应该是很常见的东西。
可惜大部分养鸡的农人都不知道这个。而懂药理的人,也不可能为了这味药去养一堆母鸡去孵小鸡仔。
导致这味很好获取的药材,反而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药。
所以,刘谦和才会特意问叶藤,能否稳定弄到这味药。
对于叶藤来说,她一点儿不介意临时换了交谈的对象,笑着答道:
“一开始量不会很大,但是可以保证货源的稳定。不过嘛……”
“只要你能稳定提供,我德春堂可以按一斤凤凰衣一两银的价格收。”
叶藤笑容不变,“刘大夫说笑了,差不多百枚鸡蛋才可得凤凰衣一钱而已。刘大夫可是记错了称重的单位?”
“叶小娘子提醒的是,那就一两凤凰衣一两银吧。”刘谦和眼也不眨地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