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您有新的渴了么订单(208)+番外

作者: 大鹏炖翅 阅读记录

那些国富民强的大国也纷纷来劝,像极了一群慈厚宽仁的长者在劝说一个浑身脏兮兮眼神恶狠狠的少年。

他们说,你要有大国风范。

他们说,战争总归是要流血的,是要用无数人的性命填补的,既然城池还回去了,那你就见好就收,不要穷追不舍。

他们说,我们要爱好和平。

可是凭什么呢?

凭什么你觉得那些抢回来的城池,一句还给我们了,就能轻飘飘的抵消?

之前对我们国家的痛苦视而不见,恨不得人人都来咬一口肉吃,现在来劝我们爱好和平了?

不过,之前战局僵持是碍于师出无名,那些大国将士兵驻扎在他们境内,敌国自认为有倚靠,洋洋得意。

现在好了,瞌睡来了送枕头。

既然你觉得理由不够,那么公然刺杀一国之君,这理由够吗?足够我们雄师出征、踏平边境了吗?

十几年了,那些横山帝在位时欠下的债,也是时候该连本带利的讨回来了。

你们之前趁我们弱势劫掠我们领土,现在我们也要你们十来座城池,不过分吧?

于是,次日昭国将士大摇大摆的靠近敌国境内,嚣张道:“我们有两个士兵在你们这里走丢了!”

敌国犬戎一脸懵。

啥子???

第181章 两国舌战,自当雅量

不管怎么说,这场仗还是开打了。

承祚元年秋分,谢以骞亲自率兵突袭敌军营帐,当日以敌军帅领头颅向对方宣战,并且言之凿凿信誓旦旦:

公然刺杀我朝天子,践踏我朝尊严,还藏匿我国士兵,你们是何居心?

敌军不得已,只能向那些驻扎在自己国家的军士求助,可昭国这边却不管谁来试探都一翅膀把他们扑回去,正气凛然道:

我们是在合理报仇,报仇懂吗?

那边顿时就迟疑了,好像……是啊,人家占理啊!

于是他们齐齐调转矛头,恨铁不成钢:本来在舆论压力下,形势一片大好,你们没事去刺杀人家皇帝干嘛?嫌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是不是?

听到这话,那些犬戎恨不得在自己额头上刻一个大写的冤枉,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

谁闲的没事干那玩意儿?我们根本就没派人去刺杀昭国皇帝!

反正昭国不管他们怎么说,都是一副“行了你们不要再狡辩了”的表情,新仇加旧恨,昭国将士们上下一心,战线全面推进。

事情到了这一步,犬戎那边再怎么迟钝也反应了过来,顿时愤怒恍悟: 他们这是赖上我们、把屎盆子往我们头上扣呢!

明明那些古老的中原国家最擅长的就是「忍耐」,它们讲究什么见鬼的「宽和」「仁义」,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它们绝不会主动发兵,甚至会漫长且无限的忍耐下去。

而昭国的百姓因为经历了数十年干旱,忍耐力比其他国家的百姓更强。

也正是因为有这份了解,他们往日才有恃无恐,就拿准昭国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可现如今怎么突然就强横起来了?

没办法,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也焦头烂额,只能私底下义愤填膺的低骂一句:还说我们蛮子呢!

呸!到底谁才是蛮子啊!

不过,也确实是自己这边趁火打劫、理亏在先,现在能怎么办呢?也只能打碎了牙咽回去了。

他们忍气吞声的派遣使者去谈判,看看能不能用什么其他的方式割割腿肉,捏着鼻子把这尊‘瘟神’请出去。

但他们忘了,两国谈判,看似拼的是舌头,其实拼的是拳头。

谁的拳头更硬,谁就有话语权。

第一天,两国之间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字面意思,没什么实质性内容。

第二天,两国之间坦率的进行了交谈——分歧很大,根本谈不拢,没法沟通。

第三天,两国之间充分交换了意见——各说各的,一致不了,吵得厉害根本达成不了协议。

第四天,双方增进了了解——双手一摊,我们承认分歧很大,但已经很努力地克制了。

第五天,昭方表示不满——我们吵得很厉害,摔杯子了。

最后,昭国单方面掀桌子,怒喷道:又想让我们走,又不肯割地赔款,浪费我们时间呢?!

既然谈不了,那就别谈了!

开打吧!

褚芙早在事发后不久就得知了徽元帝遭受刺杀这件事,急件由帝王亲卫送到了自己手上,她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特别是那个人临死之前那句未尽之言。

不管真心假意,但确实居心不良,其心可诛。

知道了事情后续的展开,她也再一次感叹,徽元帝跟横山帝简直不像父子,俨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

他太冷静、太理智,甚至到了淡漠不近人情的地步,仿佛把能够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七情六欲跟理智完全剥离开来。

不过对于开打,她是持赞同态度的。

所谓自然界的弱肉强食,也不外如是。

只要昭国这边稍微露出一点宽大处理的苗头,他们就会野心燎原、卷土重来。

就是要一顿把他们打服了,让他们怕,打从心底里怕,只有怕了,才不会犯。

后续走向确实也如她预料的那样,两国谈判不成,只能打,敌国那边又打不过,于是又忍气吞声的坐下来继续谈判。

坐下来时,敌国使节看见对面的昭国使节,好不容易才端正的心态又是一个不稳,嫉妒的眼神控制不住直往那飞。

该死的昭国,明明之前不是被命运眷顾的一方,他们都以为那片土地被长生天抛弃了,可没想到还有这种造化,冒出个奇奇怪怪的奶茶店和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