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169)+番外

作者: 酒神葡萄绿 阅读记录

“多谢老师。”小白心一暖,扶着穆王孙往学宫里走去。

学宫这半个月来,都是天亮开门,天黑关门。今天一大早,张宏就带着人入内,把里面该布置布置,该安排人安排人。

皇帝破格允许诸位名士住进藩王才能住的院子,他从接人开始,到后面安顿他们,和他们沟通今天的流程,每天都累的不行。

姜茂是管外面洛京的治安,张宏则是要防着那些名士们动手。

幸亏他们张家带去燕地的书够多,张宏也算了解不少学派的知识,有吵起来的他上去都能说些话,把他们安抚下来。

辩论台的事他也有所耳闻,只能可惜自己已经有官身了,不然他学公孙氏的,保证能辩倒全场。

皇帝在前,带着三公一起进入原本叫含元殿,现改名为弘乐阁的建筑。

外面是古朴的宫殿,里面却是标准的办公空间,内部分成好几组放着高脚桌椅,墙边书架上都垒的满满的竹简,有木牌标签分类。

走过正殿前面的办公空间,殿后是特意留的议事空间。

本来小白是想搞个大会议桌,但觉得太过社畜, 还是放弃了。

皇帝带头在里跪坐入座,穆王孙坐在他的左下方,丞相在他右下方,这二人再往下就是朱平和刘奉。

张宏嗓子一动,开始给其他名士大贤安排起了座位。

老实说,这个座位安排真是这些天他最焦急的事情了。

哪怕不知道今天穆王孙会来,但陛下和三公是绝对会到的,这几位自然坐在上首毋庸置疑,剩下的人就不是那么好安排了。

能参与到和皇帝一同开会的,都是名士大贤,他们的弟子都不够分量。他这些天接待的大贤,一共11个,除了他们,还有在洛京有住所的的名士,比如姚章的师弟曹珮

除了他们,琅琊学派的邹密,鲁氏的鲁智,洛京学派的原要,这些都是已经有官职了,但也作为学派代表,去找皇帝求了参与这事的机会。

具体编字改字,他们本人忙着各自官职或许没有时间参与,但是第一场会议可以来听听,后面他们家中子侄或学派弟子都会来参与的。

加起来一共二十二个人,都是不同学派不同地方的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大贤。向来讲究礼仪的中原,怎么坐当然是要有讲究的。

这礼仪的事,本应该是奉常李理来做,但皇帝和李理都认为学宫暂且还用不上奉常这种管一国礼仪的大单位,给面子也要等后面学宫正式招生开学再给,还是给典客府吧,诸国统一后这里少有外交工作,也该动弹动弹。

典客府的长官虽然是九卿之一,但是人活的很没包袱,觉得这事太麻烦,都交给张宏了。

一把手不管事,二把手则是只想做外交,没兴趣负责这些名士,也把事情都推给张宏,还说张宏这段时间表现都很好,等这事结束就上书皇帝给张宏封个典客少令,做个三把手。

未来典客府三把手的张宏欲哭无泪,他愿意升职,愿意干活,可到底能不能来个人教他,这座位到底怎么排才比较好啊!

-

小剧场

地下无所事事的阿飘们也在讨论这座位怎么排

太子:这肯定是按照资历来吧

求定:文无第一,这资历有是哪方面的资历,除了穆王孙,这些人我说邹密第一,原要首先就不同意。都是大贤,这怎么能比的,

太子:要不,按年龄?

武帝:他是求贤,自己前些天都说是只看人才能,这时候按年龄排,难不成改字编书的工作也按年龄分职位吗?

太子:要不就能力

武帝、求定:你疯了吗,这能力你排的出来?

第125章 亡与不亡

张宏觉得和安排这二十二个人的座位比起来,天天调节不同学派矛盾,被他们一起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他脑子里翻遍所学的礼和各国史书,也没怎么找到类似的例子。君王见大贤一般也就是见那么一两个,最多也不超过十个,没几个一次性召集那么多的。

想到脑壳疼的张宏和友人孙令暻抱怨,孙令暻虽然没被授官,但也被皇帝留了下来参与改字工作,一听张宏的烦恼,立刻给他支了个主意。

于是现在,张宏就把二十二个名士直接在皇帝对面以弧形排列,前面八个年纪大的,后面十四个年纪轻点的,体恤高年龄老人听力下降。

皇帝实现正对面的地方空出来,给史官刁无忌留着,这人早就求皇帝也要参与记录了,皇帝就让他来记录会议。

亲自引着一位位贤者进去,待他们一一向上首君王行礼坐好,张宏对着小白一拜缓缓退出。

等出了门,他转身就呼出一口气,没有哪个名士大贤有不满,很好很幸运。

众人都坐下来后,小白抬头看向在场熟悉或陌生的的大贤们,“诸位皆是我大晋贤才,路途迢迢,为了改字一事舟车劳顿到了洛京,孤在此,拜谢诸位。”

说完,他站起来对着在场诸人认真三揖。

在这个时期,也就只有皇帝的诸侯王哥哥们能受皇帝的礼。

朝会之上臣子向君王行礼后,君王也要还礼的礼仪已经没有了,更别提君王主动给臣子行跪拜礼感谢他出仕于自己国家这种。

明面上这样的礼仪不再有了,但君王做了,仍旧是合乎旧礼,并且表示他十分尊敬、重视在场诸位贤者。

待到小白三揖结束,对礼都很熟知的诸位贤者们也纷纷站起,再对着君王还礼。

等到众人都再次坐好,老丞相开始点名会议主题。

上一篇: 愿只愿他生 下一篇: 第四天灾与怪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