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23)+番外
小白放了点心:“等回了阜阳,张家那边的赔偿足够你置办一台好点的织布机了。织室那边的教你教的如何?”
“织室的姐姐们待我很好,教我织布裁衣,虽然不如姐姐们技艺精湛,也学会了,我阿娘都不会呢……”
那一天,织室的姐姐们一起用叶子给她洗澡,帮她梳头,祝贺她有了新的生活,让她没走之前好好学织布裁衣,为父报仇的名声和织室教授的手艺,出去了怎么也饿不死。
也是那时候,她才发现似乎那天坐在上面的仙人,为她做的,远比她想的还要多。
说到这里,她又是一拜。
小白听了表情一凝,“你阿娘也不会织布吗?”
刘芍点头:“家里没有织布机,地也只有一点是种麻,剩下的都要种粮食,每年麻和粮食交了,剩下粮食除了种子勉强够吃,麻却不够做衣服。
而且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有织布机,都是家里种的粮食和麻收上来了,拿去跟村里另一户有织布机的人家换布。
我从前和哥哥穿的是阿爹阿娘的旧衣,阿爹阿娘的衣服也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种出麻给织出来的,他们也穿的以前的旧衣。
那户人家的婶子和媳妇没日没夜的搓麻织布,除了给他们自家穿,就是给别人家织布换取粮食和桑麻……”
小白发现自己以前果然就没认真看过这个世界。
他也没有穿越的经验,脑子里下意识就觉得农耕社会,那不就是家家户户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但现在和刘芍的家境一对比,他脑海里的小农经济生产力至少也是到了明清时候才能出现的情况。
在这个奴隶制转封建制的时期,以前拥有土地的多是大贵族,后来小贵族分了,他们都是直接用的奴隶。
诸国时候,生产力的需求和各国征战,奴隶没了,只有卖身的奴婢。征战过程中死了不少人,为了能多收粮食赋税,也就多了不少开始拥有土地的小自耕农。
刘芍一家显然就是这样的拥有土地不多,但够一家生活,因此每日的心思都花在土地上的小自耕农。
他们一家连拥有土地的时间都不一定有多久,更何况是拥有织布机。
这个时代男女都是参与劳动的。
哪怕是贵族女性,小白知道的公主和姜太后她们,宫殿里头也有织布机,会自己织布,从前生产力更低的诸国贵族女性更是人人都要采桑织布。
想到这里,他问道:“你们家,什么时候会有新衣服穿呢?”
刘芍回答道:“每年的时候阿娘都说明年就给我们换新衣了,但我数过,种上两三年的麻,才够换到一块布的。也就大哥长得太快了,穿不下父亲的旧衣,阿娘去年给他做了新衣……”
小白:“除了你们家和家里有织布机的那户,你知道的其他人家里也是如此吗?”
刘芍:“有些人家里地多些,收的粮食和麻也多些,有些人家衣服穿坏了也是能继续穿着干活,补到衣服都烂了都不一定有足够的麻换衣服。”
小白:“一亩地能种多少麻,能织多少布?”
“麻一年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收十一二斤,交上一两斤,二丈五尺的布得花个三斤麻,没有织布机,织多少麻还得给那户的婶子一半……”
衣服是消耗品,布匹也一直都是紧俏物资。
小白记忆中,家里没大面积发展起来以前,哪怕有纺织工厂,布票都还是一直存在的。
而除了织布做衣服,麻还有其他用途,制鞋、造绳、造纸,甚至还是重要的军需用品。
麻很重要,但种植量有限,比起它来,总是粮食更重要的。
他想,他还需要再多了解一点这个世界。
“再给我多讲讲你家的故事吧,刘芍。”
“是,陛下……”
看着上面眼神变得平和的皇帝,刘芍不懂眼里的情绪是什么。
很多年以后,她才恍然惊觉,那是愤怒,是对这个他的天下不满意的愤怒。
第21章 营养品
刘芍一家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家,家里田算不上很肥,种的黍、稷、菽都有。
虽然是田税抽1/10,但田地亩产不可能每年测量,都是有定量的,除非特大灾年朝廷减免,每年都是固定缴纳多少。
总体来说亩产3-5石,在什么都好一点灾都没有的好年头,这个产量交够赋税,也供父亲和哥哥三个成年劳动力吃饭,再多供母女俩,一家五口勉强生活。
父亲每年一段时间被抽调去服徭役,后面哥哥再大一点就有哥哥去了,所以家里人多,劳力多就是有各方面都有优势。
一家里,除了衣服粮食和土屋子,能称得上财产的也就一点碎布针线,几个陶罐、陶碗,几双木筷,一个木勺,一把柴刀就没了。
平时吃的粮食也都是黍、稷、菽这些煮煮,菜就是家里院子种的萝卜、葵菜之类的,或者野菜,基本就是煮一煮,撒点粗盐这么烹饪。
盐也不是白色的盐,是颜色黯淡的粗盐,有咸味,也带苦味。
小白这个是知道点的,毕竟他做皇帝能吃得上的精粮都是小米,作物相比较起来耐寒好种产量高。
至于稻子、麦子这些,有人种,但吃的贵族不多,因为脱壳都很麻烦,在脱壳技术也并不发达的现在,太麻烦了,还拉嗓子,都是只有平民百姓才会蒸煮着吃。
比起其他难脱壳的作物,小米确实是个好得多的作物。
产量高,营养丰富易加工,还好储存,保质期是稻米的两倍,很适合作为军用物资和征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