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265)+番外
几年不在洛阳了,洛阳的变化不少,允许设市,廉价供士人租住的冬青街,还有府衙中供应上的轻薄纸张。
他对当今天子也有一个浅薄的印象,一个年轻、幸运,但又聪慧,果决,大胆并且毫无道德包袱的帝王,这些印象的来源都是洛阳奏报。
等他来了洛阳,才发现陛下都已经离开两个月了。问去哪儿了,北地边境,什么时候回来,夏至祭祀。
丞相和御史大夫他们淡定的态度,简直让单陵都以为天子离京是个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了。
可不应该啊,什么时候天子是这种常年不在国都的状态,他不处理朝政的吗?
有些事情,远在诸侯国的王都还是知道的不清楚,比如天子去年半年时光都耗费在了蜀郡,带着人在那儿煮盐,常年不在国度是个很正常的事,朝政都有百官干着,天子每次回洛阳都是为了重要节日。
刚来洛阳的单陵很不理解,哪有这样的天子的啊!
我才几年不在洛阳,百官怎么都不管管?别人也就算了,公孙丞相,穆王孙,你们两位也不管的吗!
现在,单陵所见的皇帝,那些浅薄的印象都有,同时还很仁慈。他并没有多少帝王的高高在上,十分尊敬他的臣子们。
而宣政殿的同僚们,不论有多少小心思,站在这里的臣子都敬他爱他,这种发自内心尊他为天子的状态,真的让单陵看的一愣一愣。
回来洛阳,的确是个对的选择。
等到该汇报的都汇报结束,散了朝,其他人陆陆续续都走了,现任御史中丞,吴王第五载止的舅舅沐筠,第一次在散朝时候留了下来。
其他人看沐筠不由得露出好奇的目光,这还是第一次看他留下来呢。
-
小剧场
潘侯(深吸一口气)(站起)(蓄力)(开大挨个骂)
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我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诸侯王们;诸侯王们安静下来,以为最大的敌人是边境;陛下平了边境,燕国乱民又成了大晋的心头之患;陛下稳住了燕地,又有新的东西成了大晋的心头之患。
臣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晋的心头之患不在边疆,不在诸侯国,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宣政殿!就在臣的同僚大臣们当中。你们这烂一点,大晋就烂一片!
小白瞪大眼睛:现场版,潘侯怒斥群臣?
群臣们:真的只拿了一点,你这骂谁硕鼠呢!
地下都是传统贵族政治体质的君主阿飘们:好爽。我们就不敢这么当庭骂下面的臣子。潘侯你多骂骂,我们爱听!
第170章 魏骁
“沐卿还有何事要奏?”
沐家也算是河东县有点名气的人家了,虽说家族里没出过什么知名人物,但一直也都在大晋朝廷上有人。
作为吴王舅舅,沐筠和父辈一样,平时在朝廷上都是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状态,这还是小白第一次看见他主动有事找自己呢。
“陛下,臣要举荐人才。”
沐筠一甩袖子,举起笏板规规矩矩躬身行了个礼。
“广陵人魏骁,年二十七,通诗书,晓礼易,在当地素有才名。
吴王听闻齐王为陛下举荐了邹氏、鲁氏这样的大才,深感自己不能为陛下分忧,在国内寻了贤才,托臣上荐。”
到底是自己外甥写了信来,只是举荐个人才而已,这种小事沐筠帮衬一下问题不大。
而且他也是真不想魏骁再在自己府上住了,希望陛下赶紧拿个主意,要么把这人收了,要么把他踢出洛阳。
小白瞅着沐筠的脸色不太对劲,广阳公主举荐人才时的可不是这脸色,不由得让他好奇道:“沐卿,这魏骁,你如何看待?”
我只想他赶紧走人。
心里这么想着,沐筠当然不会这么说,“臣第一次见魏骁,他持着吴王来信登门拜访……”
那魏骁拿着吴王信件来他府上后,沐筠也考察了一番,的确是学识广博的有才之士。沐筠才考了他一番,按照外甥的吩咐留他在府上住下,等到天子回京再来举荐。
安排好了,沐筠正满意的摸着胡子,魏骁就眉毛一竖,开始挑刺。
这人一点也不怕沐筠御史中丞的官身,也不怕他吴王舅舅的身份,上门的客人居然反客为主,指责沐筠该上朝的时间反而在府里,身为高品阶的官员却玩忽职守,这怎么对得起他身上的职责。
莫名其妙被骂一通的沐筠无话可说。
为什么我不上朝,那还不是因为陛下不在,天子不在他们一群官员跑去玄雍宫干什么?
才一眨眼的功夫,魏骁在沐筠心里就从一个年轻俊才变成了个混子头,他可算是明白外甥吴王信里说这人“年轻气盛,性情乖张,舅舅多多包涵”是什么意思了。
沐筠合理怀疑,这人是大外甥送过来给天子添堵的。
这么个故事一讲,小白就明白这是个何等“有个性”的人物,周祀都不至于这么低情商,当面挑上司的刺呢。
“沐卿你亲自考了一番,他的文才真有那么好?”
沐筠抬手:“虽没有成非那般的诗赋之才,但学问扎实,去洛阳学宫亦不会被那些大贤难倒。”
这是个很高的评价,同时也隐晦提醒小白,可以把人丢那儿去。
小白做了决定:“今天已经很晚了,赶在宫门关闭前你先回去,明日上午让那位魏骁入宫。”
这就是愿意亲自看看的意思了。
沐筠长舒一口气,心头的大石安稳落地,忙不急的就从地上起来,“遵命,臣这就回府通知魏骁明日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