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358)+番外
有人认为陛下不愧是天子,慧眼识人,招贤令来无名小子那般口气狂妄,也就陛下看出他的不凡,对他委以重任。
如今,这小子出场就是灭了月氏,一战成名。
得此大将,是我大晋之福啊!
这种说法在洛阳是最受一部分人的追捧,哪部分人呢,那些通过招贤令被陛下选中的人。
天子这般有眼光,分得出什么是鱼目和珍珠,周祀这等天才将领就是被天子选中的珍珠,我们这些人也是被天子选中的,自然也是人才。
至于谁是鱼目,谁知道。
留在洛阳,没有被天子和诸位大臣选上的,那些被暗指鱼目的士人一听,就明白这传言是那些人传出来的。
他们当然不能否认天子的识人能力,但也不能让其他上岸了的士人把他们这些人贬损踩在脚下,于是他们就开始狂吹周祀。
什么落魄贵族后裔、生而不凡、自幼孝悌坚强,得上雍学派启蒙,发奋读书,但是不被乡里人接受认可,来了长安,得遇明主,今年才崭露头角就一飞冲天……
在周祀不知道的时候,洛阳士人们已经给他写了好多个不同版本小作文,大家逐渐完善他的故事线,给他编了个少时天才,后不被理解,最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爽文主角故事。
算算年纪,周祀今年才二十三。以后还有的是机会能打,但是现在,他就是成名成的同年龄段的人都嫉妒。
心里嫉妒,但又在人家这样的光芒下忍住不能嫉妒,还得张嘴夸人,洛阳年轻人们心里别提多堵了。
落魄是落魄,但是并没有被乡里人欺负的周祀回了洛阳,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是什么反应,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留守在洛阳,一些认识周祀的人觉得不太对。
周祀嘛,身世怎么样他们这些熟人还是知道的,不会被那些洛阳街头巷尾的小故事欺骗。
他人肯定不是什么草包,但是什么时候周祀能强到出道第一战就灭了月氏的?
是他在洛阳做中郎将的时候,我们还是没和他混熟,被他藏了一手,以至于没能看出他的天才?
不应该啊,就周祀那个傲气的性子,他真干不出来藏一半露一半的事。
真就是我们看走眼了,只有陛下一双慧眼,看出他的厉害?
-
小剧场
洛阳人:陛下选出了天才,但天才不是我。
仝拾的阿飘祖先看着自己子孙的历程,感慨万千:我纵使出使诸国,几十年都为一心为燕国,怕是也比不过子孙这来月氏的一趟。
周祀的祖先同样有这个感慨:谁说不是呢。这自己有才啊,还不够,还得赶上好时候,碰上个识才的君王才够。
不少名士名臣飘们纷纷点头。
他们二人的子孙肯定自身能力素质那是够够的,这一身的本领,还真是也遇上了能让本领尽数发挥出来的好时候。
第五家的阿飘们:嗯,没错,我们家的天子就是这么慧眼识珠、知人善用,还大气的不行。
自己带头发展了那样一个兵工厂,把大晋冷兵器升级到如此地步,都能忍着不对外开口,这功劳就这么轻飘飘的给了臣子。
上哪儿给那些臣子找这么好的君王啊!
第213章 公孙
“虽说昔日在洛阳学宫的周祀,也是不卑不亢,意气风发,但老夫也没想到他居骁勇至此……”
作为昔日第一轮招贤令的面试官之一,朱平也在为自己的走眼耿耿于怀。
这时候的士人还有几分从前诸国并立时期的风姿,大家都喜欢自荐,并且自荐人要的就是这种落落大方、胸有成竹的自信,不然你畏畏缩缩的,君主都觉得你是个半桶水。
周祀那个态度没什么不好,但他一个新人直接夸下海口自己上个战场实践后就能比新生代的王归还要厉害,那都不是傲了,是狂。
朱平相信周祀赶来自荐君王肯定是有点东西的,但也没想到这人还真就是一点牛皮没吹。
初出茅庐就拿下月氏的战绩,可以说是他们大晋直接升起的一颗天才将星了,是我朱平看走眼了,不如陛下能识人。
关键是这么个新人,陛下居然就放心让他做攻月氏的主将,还让王归给他做后勤,这用人的胆魄,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所不能及。
公孙弘安慰朱平:“陛下到底是陛下,我等不如君王有慧眼也是难免。陛下封王归为凉州牧,命他经略河西、西域,有王归坐镇后方,还有周边供应军需,这胜仗也就是胜的比我们快了些。”
嘴上这么说,老丞相心里却完全不是这么想的,毕竟陛下什么事都不瞒他,白登山的工匠们和奇水弟子们一天天都在干什么,他是知道的。
老丞相只感慨还好这天子是他们家的。
这要不是自家天子,是个被亡国的王室后裔,人家直接一个天星下来,先给对家一下,再拿天星造兵器直接起事,是个朝廷都受不了。
朱平:“我大晋肯定是不会输的,但是这胜的也实在快过头了。”
太尉刘奉宽慰道:“你们想想,那月氏占着河西之地才多少年,就已经如此骄横跋扈。为这一己之私,就能劫掠我大晋使团,可见目光短浅。
周祀可给了他们机会交还使团,月氏王室应下之后转头就变,还一意孤行要和我大晋开战。有这样的君王,月氏又能是什么国。”
白登山那事,知道的人不多,但刘奉是太尉,所有军政大事都归他管,再机密的事陛下也不会瞒着他。
这次周祀的胜利,固然有他自己的军事天赋作为基础,但那些精锐的武器和甲胄,加上奇水弟子们改进的工程军械,也是胜利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