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468)+番外
水稻这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必种,只是他们的种植方式还是很原始,农学院一边育种一边来推他们试验过的优良种植方式。
剩下的茶,这个最不着急,慢慢推广种植、制作就好了,甘蔗重要性仅次于水稻,糖现在可都是大晋最紧俏的物资,糖票都能做钱来使的。
南边的人、地都是大晋的,本地人付出劳动力,大晋来养活他们,也会发点工资,还会给他们带来大晋的商品、药材,医生和老师。
到底也是把他们看做晋人,小白没想着一直搞这种可持续性剥削模式,只要现在先把人都聚拢,培养一下而已,几年之后就给了政策。
有人干活勤快的,努努力,他就能自己在种植园买田来自己种,种出来的东西,只要交点税就行了。
或者你要是去开荒,种子和工具种植园都能提供,考虑到南边的自然条件,七年都不收税呢。
一开始,当地百越人都是觉得在种植园就挺好的,干活就有吃的,还有医生和老师,也有工资拿。
但人不是傻的,看见曾经部落的上层不去种植园干活,反而也是开辟种植园,雇佣人,然后种出来的甘蔗都卖给晋人,一算自己的干活量和人家卖甘蔗挣的,有想法的人就会自己咬牙也买田或开荒。
他们本就是一边种自家的田,一边出一部分劳动力去种植园干活,省点家里口粮的,现在发现自家种些甘蔗也能卖给种植园,那就试试,一试挣得钱多,大家就都开始一边种粮,一边种甘蔗,有多余的劳动力自家也种点茶。
邾苗管着种植园,种植园的所有权也是在天子手里,他的园长身份,其实都能算是一个县丞,只是暂时没编制而已。
几个种植园中间也有小镇,那就是行政办公的衙门和大晋商队在的地方,等以后修水利工程的人到了南边,会从这里开始,一点点整修南边的水道网络。
【你别说,这种模式刘彻觉得可以。
百越他现在还没拿,但他可以学第五小白啊,直接就派人过去搞种植园,花点钱打发百越上层,雇人来给自己种田。
现在才打赢匈奴呢,懒得搭理百越,可以也找人先对百越使用小英对殖民地的那些离间计,他自己就在百越开种植园,搜集稻种,找茶找甘蔗。
他也好想要自己的朝廷能发糖票啊,这糖票就是一个收割贵族富商的利器,还能造大烟花,太有用了。
有些事情,抄抄穿越者作业也挺好。
反正百越那里估计都还是落后的奴隶部落制度呢,封建主刘彻对压榨他们毫无同情心。
想到做到,他立刻和自己的班底们开始商量。
桑弘羊:……
很想吐槽,陛下,都是皇帝,为什么人的道德水平能相差如此之大。
你看看人家,怪不得人家能得天眷顾呢,那真是他应该的。】
第252章 小小的大晋旅游季 四
他们这里水热条件好,甘蔗能种两季,不过现在是六月,夏天的甘蔗都没成熟,邾苗便带他们去看看制糖厂,介绍介绍他们现在每年的甘蔗产量和出糖数量。
小小以前也是给直播间观众们找过榨糖资料的,各种科学进步后的机械出糖率一般在9%,就小白这个复杂的纯人工制糖,还能把制糖率拉到5%,算他厉害。
【三国时期,孙权就觉得,自己也能搞这个种植园,不为茶,为甘蔗。同时他也觉得,江东其他家族应该也都不想放弃这个甘蔗种植园。
光是甘蔗能生产的糖,那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钱孙权自己觉得不能挣,还得防着其他家族的人为了挣钱走私给那两个对家。
季汉那边,刘备完全不担心的,他们蜀地的雨热条件也不差,甘蔗他们自己也能种,不怕。】
【没有百越烦恼的大唐,李世民也在思索交趾那里要不要也跟着试着搞个种植园。
一直以来交趾那里就是流放官员的地方,但如果能利用起来,靠着种点经济作物慢慢开发,那边对大唐归属程度也会越高。
就是他也没想过用他大唐的百姓迁去那不毛之地,可如果也采用种植园模式的话,他肯定自己这边的人不会有大晋那边那么温柔,感觉又没名声又损功德。
想了又想,李世民还是觉得算了,就弄种植园吧,反正他这里天道也不搭理,缺德就缺德吧,他要白砂糖!!!】
邾苗还带小小去看了试验田,骄傲的介绍道:“我这种植园,算是诸多种植园里稻子培育的最好的!这一块是单季稻,那边的是两季稻……”
这真不是邾苗吹牛,他们邾家人对帮助天子打理产业园的事,那是在上心不过了,天子留下来的种植手册,他们严格遵守,长安农学基地的学生过来,他们也都无条件配合人家,让他们慢慢做实验,奇奇怪怪没见过的沼气池,他们也配合来修。
几年下来,虽说稻子的育种进步缓慢,但是稻子的科学种植,可以说做到了人力能做到的极限。
不看总产,就只算同样品种稻子的亩产,这些年也是他们种植园的亩产最高,足以见得他们种植的时候有多用心。
【汉武朝,人在上林苑试验田的赵过仔仔细细看大晋南方种植园的水稻栽培,不由得赞道:“的确种的好!”
水稻田里稻子的间距,肥和水的管理,水分供应,病虫害防治,这些都是稻子种植需要注意的事。
现在稻田里的稻子正是长高后要结穗的时候,并不需要人太注意,却也有不少人守在稻田边上,低头写写又抬头看看,可见他们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