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551)+番外
由于十三殿下都还没请老师,一直就住在阳泉宫,并不知道他和陛下两看相厌的大臣们偷偷转动眼睛,看看上面的第五婴,再看看靠在柱子上闭目养神的小白,很是惊讶。
敢这么公然和陛下两看相厌,十三殿下不愧是得天眷顾之人呢。
【也是通过重山的工作日志,我们能知道,被史书寥寥几笔带过的明帝,是一个什么样的聪慧青少年。
他确实是武帝为大晋选的一个很好的继承人,只是身体太差了,这真的不能操劳,只能好好疗养。
尽管明帝没有如圣天子一样给重山知遇之恩,但是他以前对重山也不差,因为如此,充分了解明帝是个什么叔控的重山,后面有什么圣天子出品的好东西都没忘记给明帝的墓里再随点。
你的好叔叔亲自编纂的教材,还是他手写的。天子的亲笔重山也不能随便留,烧掉又很可惜,干脆就送你了,前老板!
你这么爱你叔叔,他送你的所有玩具你都要陪葬带走,他编的教科书,你一定也会在地下好好学习的吧!】
虽然得知自己未来的成就心潮澎湃,但一直低头假装自己不存的重山听到这里,都不由得嘴角抽搐。
皇太孙殿下素来聪慧又知礼,我以后就算给他再陪葬个十三殿下的东西,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怎么被你们后人这般促狭一说,感觉那么不对劲呢?
然后天幕上就展出了从明帝墓里挖出来的圣天子教科书手稿。
睁眼看了眼上面教材内容的小白:……
重山到底以后和求定多大仇啊,死了都不忘记给他埋课件。
已经顾不得想帝王之墓被挖之事,那些纸张上排列错落有致的新字,从一到六年级的数学、科学教科书,那快速翻过的教材,上面内容都是什么玩意儿!?
朱平恍然发现了什么,惊道:“那上面不是说圣天子自小就不上课的吗?上课也都是睡觉,功课都不写的,如何能编出未来大晋学子的教材?”
虽然走马观花的翻阅他们什么具体内容没看清楚,但是这些东西,绝对不是他们以往贵族教育的内容!
朱平的问题也是天下所有注意到这一点的大家想问的。
说好的圣天子幼时不爱学习呢?不爱学习的人能亲手写出这样好的字,编这么多的教材出来?
第286章 直播观影十
【说完了重山,本来我是想说单个人的,但是后面发现,他们的成就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说一个人就必须要说另一个,当然,你们也可以是认为我没法选出最知名的那个,于是我就把他们整合在一起, 他们就是——学宫英才。】
所有人都精神一震,来了来了,终于要说这个提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学宫了!
【学宫英才,顾名思义,就是洛阳学宫、长乐学宫培养出来的人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两座学宫的起源。
先是昭明元年,圣天子发布招贤令,广邀天下人才来洛阳,宣布成立洛阳学宫,日后大晋的人才都会在学宫甄选。
昭明元年开始,学宫里的构成是这样的,通过招贤令选出来的人才、丞相写信邀请过来的著学派大贤和他们的弟子,以及找了各种门路,贵族和官员们举荐来的两位贤才和他们的弟子。
学宫这个时候的工作就几个,配合天子改新字、编《洛字》、《诸国字典》和《诸国史书》。不过编书不是个轻松的工作,在这么多人才的努力,和扶仙宫的纸张供应下,一直到昭明五年,也就才编好了《洛字》和《诸国字典》,《诸国史书》一直等到昭明十五年才编好。】
不管是大晋官员还是没入朝堂的学派们,他们都觉得后人对这编书这事有误解。
5年就能制编好《洛字》和《诸国字典》,15年编出一本《诸国史书》,这已经不慢了,甚至可以说是速度非常之快。
【明面上学宫的主要工作好像就是编书,可来了洛阳的英才们,做的事情可远远不止。
先说鲁氏,被齐王举荐,昭明元年入京,人家直接就去给广阳公主送礼,走捷径赶紧先见天子。
在和圣天子聊天,确定了用工器来改变、提高大晋人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方针,鲁智直接就被封了建造署署长,挂靠在少府名下,还有了能出入扶仙宫的资格。
昭明二年朝廷官制大改,少府的建造职能归了工部,税收职能归了户部,鲁智一跃成为户部副部长,官职从二品。】
等等,你先别继续,跟我们说清楚这个改官制是个怎么改法?
什么叫少府的税收职能给了户部,建造职能归了工部?
那少府还有什么?
还在齐地的鲁氏纷纷心头一震,很是不敢置信。
居然有皇帝,接纳了他们鲁氏学派,并且还是真心实意,又给官职还给发展方针的。
圣君!不愧是后世都认可的天赐圣君!
【昭明元年,元年鲁氏的主要工作是在扶仙宫协助重山一起造纸炼铁,昭明二年,除了几个鲁氏子弟留在京城做官和在学宫修书,剩下的大批鲁氏子弟都随圣天子去了蜀地,挖井炼盐。
鲁氏先祖鲁大师曾受蜀地商人委托,让蜀地也能有自己的盐,只是他有生之年这个目标都没有实现,鲁氏子孙们却牢记他的嘱托,每一代都会有人入蜀,去找合适开凿的盐井,试验提炼出食盐的方法。
圣天子得知了鲁氏的目标,很是赞同。他不只想让蜀中百姓都能吃上盐,还想让天下百姓都无需为盐烦恼。
于是他亲自带着鲁氏子弟去蜀中,用鲁氏弟子们探索百年出来的深井技术,成功提取出了食用盐,让蜀地从一个需要在巴地买盐的地方,一跃成为高产又高品的井盐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