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风流韵事[先婚后爱](38)
她听见范铭礼说:“知道了。”微凉的嗓音,同北城现在的天气很是相配。
到了酒店,她下车,回到房间,范铭礼也挂了电话。小姑娘正坐在床上,兴致勃勃地同她的朋友聊接下来去哪。年轻人就是精力旺盛,两天——准确来说只有一天半的时间,她们竟然想要周转五个地方,扛一堆特产回去。姜绮玉洗漱完,也想着做份旅游攻略,可惜做到一半,她嫌麻烦,还是按照先前想的,早上去鼓楼,其他时间,走到哪就逛到哪儿。
她算盘打得好,只可惜晚上睡得太死,第二天早上九点半才起来。简单梳洗后,看窗外的太阳正盛,姜绮玉伸出手感受了一下温度:正好,用不着穿毛衣了。于是,她从行李箱找了件衬衫配牛仔裤,慢慢悠悠地出了门。
酒店地段好,地铁站就在旁边不远处,坐几站,就到了鼓楼。北方的秋日和南方大不相同,太阳这么好,照得人暖洋洋的,一切都是干干爽爽。鼓楼周边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大多从北海公园里出来。鼓楼前几位大爷大妈,正旁若无人地踢毽子。毽子踢得老高,看样子,都不像是六七十岁的人,身子骨比年轻人都硬朗。
虽然来过这儿,不过还是拍张照吧。姜绮玉举起手机,打算找个好角度把鼓楼拍进去,却不曾想,在按下快门的刹那,镜头里忽然走过一个人影——
而这人,她再熟悉不过了。
【作者有话说】
祝大家除夕快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财源广进,心想事成~~
21
第21章
◎“可以吗?”◎
姜绮玉手一抖,精心选择构图的照片因此报废,她几乎是脱口而出了他的名字:
“范铭礼?!你怎么在这?”
而被喊到名字的人转过来,顶着目光走向她,颇为无辜地耸了耸肩,“我在这儿,很奇怪吗?”
“你这时应该在公司,在家,在不知道哪个朋友的会所……总之不应该在北城吧?”姜绮玉平复了下心情,想着范铭礼该不会是正巧也到北城出差了吧,便问他:“你是来这儿办公事了?”得到的却是否定的答复:“不。我觉得很久没来北城了,偶尔出来玩玩也不错。”
很有他范铭礼的做派。
不过,姜绮玉想,这或许是他们两人共同拥有的一个休息日。
“你要拍鼓楼?”范铭礼之前见她举着手机,便从善如流地退到旁边,将好角度让给她,“拍吧。”
姜绮玉瞥他一眼,重新抬起手机拍照。只是她已经找不回刚才的灵光,怎么拍怎么不满意。拍了好几张,她就作罢了。有时她会想,比起相机,美景或许更能印在人的眼底。
“拍完了。”她说。
范铭礼自然道:“既然拍完了,我们就走吧。”
“去哪?”
“你没想好?”范铭礼问。
姜绮玉看着面前的人来人往,简直不知从哪里下脚。她摇摇头,“不知道。”
她一贯是这么个人,旅游时是这样,工作时也是这样。好像没什么长期的目标,也没有什么伟大的志向,就这样凭着腿脚,走到哪算哪儿,不强求,也不期盼。
范铭礼面对她的一问三不知,也没做出多大反应。他应了一声,只说,我们往周边走走,便率先迈出了步子。他一走,姜绮玉也得跟上,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拨开源源不断的人流,掠过摆摊卖冰棍的大爷,一路走了锣鼓巷、鸦儿胡同、什刹海……其实傍晚来什刹海更好,这样就能看见日落时的银锭桥了。湖面呢,从早到晚,都依旧闪着细碎的光。
范铭礼今日穿了件浅蓝细格的衬衣,他人长得高,样貌又好,走在人群里,总是被人注视的那个。兴许类似经历很多,他本人对这样的注视恍然未觉,只是充当导游,偶尔给姜绮玉讲解讲解。
姜绮玉纳闷:“你来过很多次北城?”
范铭礼说:“不多。”
“那我看你对这里挺熟的。”
范铭礼笑了。“我有个朋友,就住恭王府后面的大院,这些都是他同我说的。说得多,自然就记得了。”
到了中午,他们走出景区,在附近随便找了家面馆——面馆是姜绮玉找的,她也不知道什么好吃,就选了家差不多坐满的。两人点了两碗牛肉面,不多时便吃完了。姜绮玉吃完,用纸巾擦擦嘴,问范铭礼:“接下来呢?”
她像是真把范铭礼当导游了。
范铭礼想了想,“雍和宫?”
“不去。我听说灵得太可怕了。”
他们没预约,自然也去不了博物馆或者故宫——这些地方其实也去过了,于是只打算随便逛逛。他们走了走商业街,看着太阳慢慢沉到云彩之后,夕阳的光辉铺满了整片天空。范铭礼请她上一家餐厅来,说那里的食材和手艺都极地道。他打了个电话,等到进店时,就有侍应生为他们引路上包厢。姜绮玉忽然想起,他们第二次见面,似乎也是差不多的光景。只不过这次,她的身边真正意义上的,多了一个人。
见她怔愣了一瞬,范铭礼偏头问:“怎么?”
姜绮玉看着他,忽然很淡地笑了笑。
“想起当时,我们也是在包厢见面。”她慢悠悠地说,“那时候,你还叫我姜小姐。”
范铭礼也笑了。他将菜单推过去,说:“这回总不好我点了。你来吧。”
姜绮玉接过菜单,按照自己的印象点了几个菜。他们这包厢靠窗,能看见外边的景致。华灯初上,步行街上熙熙攘攘,每人都有来处,也有去处。姜绮玉吃了两口菜,心想入范铭礼之口的东西果然不会差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