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宠书香(37)

元宁的心思在此时活动开了。

记得前世这个时候,爹爹并没有在现在回家,而是年底了才回的。不过爹爹一回京,就被国公爷带到皇城里去给圣上拜年。那个时候,圣上想要起复爹爹,却被爹爹坚决推辞。

虽然时间差了一些,但这个时候,皇上应该已经有了要起复爹爹的想法。

不然,卫国公不会在爹一回京就马上上门。

如果,爹爹一直在朝中为官,就不会让赵琰深陷储位之争的漩涡里,如果,爹爹一直在朝中为官,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被盛元柔陷害致死。

甚至如果爹爹从来没有辞过官,恐怕姐姐的婚事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元宁再也没有心思吃饭,她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等到家人们都吃完了散了,元宁没有往蓁蓁院走,而是带着细叶悄悄往盛敏中的书房那边去。

书房里灯火透亮,隐约能听见卫国公和爹说话的声音,只是听不清楚说话的内容。

元宁就在外面站着,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才看到爹跟卫国公一起从书房里走出来。等到爹一个人回到书房的时候,元宁便往里面去了。

盛敏中独自站在书桌前,微微垂着头,两只手都撑在桌面上,似是沉思。

听到有脚步声,他没有回头。

“谁?”

“爹,是我,阿宁。”

第32章 进宫

盛敏中转过身, 脸上挂着温柔的笑意, 朝阿宁招招手。

“阿宁,过来。”

元宁走过去,倚在爹爹的怀中, 更加伤感起来。

“这次是不是害怕极了?”

“嗯, 怕再也见不到爹和娘。”只不过,父女俩说的不是同一件事。“爹, 这次您回来,是为了女儿吗?”

“当然。”

“那爹打算在家里呆多久呢?”元宁又问。

盛敏中慈爱地拍拍女儿的肩膀:“不会那么着急走的。我原是打算腊月的时候回家的,如今提前了两月回来,也就不回去了, 等转过年开了春再去。”

“爹, 您可以不走吗?”

盛敏中听到女儿的问话,心中微微一疼:“阿宁是舍不得爹爹吗?”

“是,阿宁舍不得爹。不止阿宁, 姐姐和娘也舍不得, 都盼着爹爹天天在家里。”

见女儿撒起了娇, 盛敏中轻轻戳了戳元宁的脸蛋:“阿宁,还记得小时候爹跟你说过什么吗?”

元宁微微低着头,过了一会儿才抬起头, 一双墨色的瞳孔直直地望着盛敏中:“我知道爹要寻访名山大川, 我也知道爹要作天下最好的文章。可是爹,除了这些,难道您的家人对您来说就不重要吗?”

“阿宁, 你当然是爹最重要的人。”盛敏中低下头,与元宁的视线持平,“是不是这次爹不在你的身边,你害怕了?”

“是!”元宁肯定的答道。

见爹爹愣住,继续道:“不但是我怕,娘也怕。我出事之后,娘就六神无主,几次在皇觉寺里晕倒,幸好有泓济大师在,才没出什么大岔子。虽然当时我不在,可我回来之后,姐姐一直在说,如果爹在就好了。爹爹,女儿真的希望能跟爹爹在一个地方。”

“爹知道这次你们受到了惊吓,阿宁不怕,爹一直都在的。”

“那不一样的!”

元宁知道盛敏中一时之间是无法改变主意,于是,她决定冒险下一剂猛药。

“爹,您知不知道,您不在京城里的这些年,几乎都没什么人上门做客。”

盛敏中望着女儿,不知道她想说什么。

“而今天,您一回到京城,卫国公这样的大人物就马上登门拜访。”

“阿宁?”

元宁再次扬起脸,直视着父亲:“盛府之所以还是盛府,就是因为有您在。如果您不在家,这个盛府对别人来说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宅院而已。”

盛敏中看着元宁的目光有点不同。

眼前的元宁,竟然想得这样多,与他记忆里娇滴滴爱胡闹的元宁完全不同。

“阿宁,你……”

“爹,您听我说完好吗?我知道,我还是个孩子,很多事情是我不该想也不该管的。可我既然知道了,我就必须告诉您。您知道吗?大姐今年十六了。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娘想给她说亲事,可是娘跟几位从前常来常往的夫人提过,却没人搭话,娘在家里急得团团转。她素来是不爱交际的,可为着这事,今年出去赴了好几次宴。就前阵子我也跟着去了一趟卫国公府,虽然娘是一品诰命夫人,人人见了都得行礼问好,可那些夫人们都宁肯围着比娘品级更低的夫人打转,对待她们比对待娘更殷勤。”

盛敏中皱了皱眉,以为女儿沾染了那些高门宅院里那些妇人的坏习气。而且,她才十岁,怎么开始谈起婚嫁之事……

“阿宁,你怎么能……”

元宁伸出手,捂住爹的嘴巴。

“我知道爹爹瞧不上这样阿谀逢迎见风使舵的人。爹,您与卫国公是知己,我也知道,公爷和夫人都是好人,绝不是什么见风使舵的小人。可您觉得,公爷肯与我们家结亲吗?”

盛敏中一愣。

元宁把手缩回来,望着父亲,无比郑重的说:“如果,我是说如果,国公府的檀哥哥喜欢大姐,您觉得,公爷会派人前来提亲下聘吗?”

她知道父亲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在心底默默叹了口气:“我知道爹一直对娘说,婚事不能只由她做主定了,一定要问过哥哥和姐姐的意思。元宁虽然读书不多,也知道只有身居高处的人才拥有做决定的权利。一位公主可以决定要下嫁给一个穷酸秀才,但一个穷酸秀才,能自己决定要迎娶一位公主吗?”

元宁的一连串反问,彻底问住了盛敏中。

不是这些问题难回答,相反,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显而易见。

只不过这些问题,盛敏中从来没有考虑过,更没有考虑过小女儿会闯到书房来质问他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像利剑一般正中靶心,叫他毫无回击之力。

元宁见父亲陷入了沉思,她也知道,自己不能把他逼得太狠。况且,只是把爹逼迫妥协是没有用的,只有爹的想法转变了,所有的事才能真正改变。

于是,她往后退了一步,跪在了盛敏中身前。

“今晚女儿说了许多话,也许这些话不对,但都是女儿的肺腑之言。冒犯了爹爹,请爹爹罚就是了。”

盛敏中看着跪在地上的元宁,露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微笑。

他知道,他小瞧了眼前的元宁。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他以为自己无比了解的元慈和元祯,是不是也跟元宁一样,藏着许多不为他知晓的想法呢?

盛敏中第一次觉得,他真的离自己的家人太远了。

“夜深了,你先回去睡吧。你说的话爹都明白了。”盛敏中伸手去扶元宁。

明白了?

元宁搭着盛敏中的手站起来,心里沉沉的。

该说的她已经都说了,就不知道爹爹会怎么做了。

她咬了咬唇,弯腰告退了。

盛敏中独自在书房站了许久,一直到了子时,才把盛府的管家喊过来。

“老爷,您有何吩咐?”

“明日一早,你带着我的名帖跑趟国公府,去见公爷。麻烦公爷把我回京的消息禀告给圣上。”

“是。”

……

“姐姐,你看,前面就是皇城了!”元宁轻轻地将车帘挑开一条缝,远远地瞧见前面巍峨气派的城墙,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

元慈伸手就把车帘按住,“在皇城可不像别处,不能乱动乱看。”

“是,知道了。”元宁乖乖认错儿,脸上却掩饰不住的笑意。

也不怪她沉不住气。

那夜她冲到盛敏中书房里说了那么多话,爹爹没有责怪她,但也没做什么改变。

就这么忐忑不安地过了十天,宫里传旨的公公,请他们一家去宫里参加太子的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