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汉支教指南(107)

作者: 花明月暗 阅读记录

除了一个人,左丞相樊哙。

“陛下,太子不是已经立过了吗?正是陛下的嫡长子刘盈啊,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商议的?”

樊哙头一个站起来反驳刘邦,且神情颇有些理所当然,他是武将,又是随刘邦起家的老臣了,肚子里没那么多花花肠子,自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

刘邦也知道这家伙就是个莽夫,跟他讲道理讲不通,索性不去理他,而是看向了另一边。

“右丞相,你觉得如何?”刘邦把话头扔给了萧何,期盼对方配合自己。

萧何一听,第一时间用余光扫了一下他不远处的审食其,见对方气定神闲,丝毫不慌的模样,就知道必有对策。

而张良的劝告也犹言在耳,这一瞬间,萧何就下定了决心,今天这事,自己可千万不能掺和进去,否则后果难料啊。

思及此处,萧何定了定神,对着刘邦拱手行了一礼后,开口了。

“臣以为,陛下素来深谋远虑,所思所想定然比臣更有见地,臣愿洗耳恭听。”

萧何面带微笑,言辞谦卑,挑不出任何错处,还给了刘邦继续下去的台阶,但刘邦并不满意。

因为在他的计划里,萧何应该主动向他提出改立太子之事,这样吕家憎恨报复的首要对象,就不会是自己。

刘邦本以为之前已经说动对方替他背锅了,可谁知临到头了,萧何竟然不配合,那他自然高兴不起来。

“右丞相,你是心有余悸,不敢说吧,”刘邦心里有火,没好气的给了萧何一句。

“臣惶恐。”萧何立刻请罪,但除此之外就再没说别的什么了。

刘邦一看更气了,干脆也不去指望他,直接看向了其他朝臣。

“你们呢?可有什么话要跟朕说吗?”他盼着有人接他的话茬儿,可满殿公卿却都在装聋作哑,偌大的宣室殿,如今却静的仿佛掉一根针都听的见。

“好好好,你们都不敢说,那朕自己说!”

眼看着他们一个个的都不配合,刘邦的脾气也上来了!

“太子刘盈虽是朕早就册立过的,可朕这些年看着,他是仁厚有余,威严不足,万一朕百年之后,他不能担起社稷重任,那朕岂不是愧对祖宗,愧对百姓吗?”

“有鉴于此,朕才想改立太子的,你们现在有什么话可说?”刘邦再次环视一周,试图看到配合自己的聪明人。

然而他只等来了大家异口同声的一句回应。

“陛下,臣等将竭力效忠朝廷,辅佐太子!”

此话一出,刘邦的怒气值瞬间爆表,奈何他怎么也不能像个流氓一样咆哮朝堂,且今日的关键还没开始,更是不能把所有大臣都给得罪,只能硬生生的压下胸中怒火。

“众位爱卿的忠心,朕从来都深信不疑,”他先安抚了一句。

“但是”,转折来了,“朕为江山社稷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废太子刘盈,立三子刘如意。”

“如意不但长得像朕,其秉性能力也都像朕,他遇事无畏,坚毅果敢。”

“虽说现在还年幼,为人处世有所欠缺,但朕相信,只要日后好生历练,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刘邦把三儿子夸了又夸,不知道的还以为刘如意是怎么个惊世奇才呢,殊不知今年也不过是个黄口小儿罢了。

刘邦讲的天花乱坠,然后朝臣们却不买账,刚才他不明说,大家也都装傻,如今他揭开了这层遮羞布,那就怪不得忠心之人直言了。

“陛下,臣有话要说,”须发花白的周勃站起来拱手行了一礼。

“这废长立幼可是大忌,万望陛下三思啊。”他是跟随刘邦的老臣,也是真心为大汉稳定着想,这才赶紧着开了口。

“就是嘛,要是长得像陛下就能立为太子,那陛下的侄子们岂不是也有机会了?”左丞相樊哙也在那儿帮腔,只是这比喻更让人生气。

“你不说话,能把你当哑巴卖了吗?!”刘邦心里本来就压着火,又听他在那儿说些混不吝的胡话,当即这怒气就朝他去了!

樊哙再没眼力见儿也看出刘邦的不悦了,讪讪的闭了嘴,刘邦刚想再说点什么,就又有人上奏了。

“陛下,嫡长子继承制乃是自周天子以来就存在的王朝规矩,且太子一事关乎天下根基,倘若轻言废立,岂不乱了朝纲,动摇国本?”

说话的是曲逆侯陈平,他亦是大汉的开国功臣,与张良一样,分属谋士之列,曾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他平时为人有些小心思,但大事上却是从不含糊的,所以才会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依旧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而他的立场也正如他所说的言语那样,是不偏不倚的,也是因为如此,众臣听了后,开始纷纷附和。

“陛下,臣也以为,此举万万行不得啊。”

“是啊,陛下,还请陛下再三思虑吧。”

“不错,千万不可啊。”

……

这些人未必都是为吕后和太子说话,更多的则是像陈平一样,希望维护传承已久的继位顺序,让王朝得以平稳过渡,而非平添波折。

“……”,眼看着朝堂上熙熙攘攘,却没一个人附和自己,刘邦恼怒至极,也意识到之前的一切全是无用功,甚至生出一丝懊悔,但很快他就止住了这种情绪。

“罢了,罢了,此事容后再议吧!”他不肯当下承认自己错了,便提高声音宣布,且不等朝臣们再说,就一甩衣袖起身离开了。

众臣面面相觑,但又不敢多说什么,只能也起身离开宣室殿,陛下都走了,这朝会自然开不下去,再说,今天的事根本就是浑水,现在不走,难道还在这儿等着陛下找后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