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117)
“陛下自从在朝堂上提了这事后,就一直避而不见,我就是想劝,那也没办法啊。”樊哙也觉得委屈。
“你这个只知道屠狗的脑袋,真是有够傻的,他不见你,那你就不会去见他吗?”吕媭另辟蹊径。
“当年你在鸿门宴上及时护驾,保住陛下的性命,难道那天也是项羽请你进去的吗?”她挑了挑眉。
“你是说闯宫见驾?这能成吗?”樊哙觉得有点不靠谱。
“成不成的,你试试不就知道了,也别自己去,太打眼,多叫上几个反对陛下这安排的大臣,届时就算陛下想问罪,那法不责众,他也是没法子的。”吕媭这话说的倒比较稳妥了。
“……行吧,我考虑考虑。”樊哙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别看他这夫人刻薄,可有一句说的对啊,陛下这次实在是做的太过分了。
搞定了这边,吕媭就赶紧给姐姐传了信,知道樊哙肯帮忙,吕雉的心就安了一半,而另一半,则是要看林清源那边了。
却说林清源得了刘邦要带小刘盈上战场的消息,第一反应也是这家伙走火入魔了。
虽说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出,但那时小刘盈已经十四五了,虽未成年,也是少年郎君,可现在他才十岁啊。
明明年岁不一样,可刘邦居然还做出了相同的举动,这要不是鬼迷心窍了,那就是刘邦对吕雉和吕家专权的忌惮,已经彻底超过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慈爱之心。
虽然后面这点林清源怀疑他根本就没有,或者说就算有,也只是给了三皇子刘如意,总之没有小刘盈的份儿。
不管是哪个刘盈在刘邦这里,只要一跟刘如意做对比,似乎总是被放弃的那个。
想到这儿,林清源对自己的小徒弟就更心疼了,他当然知道这事要怎么破局,但这个主意却不能他来出。
其原因还是因为叔孙通那一出以死明志,此事过后,儒家的威望和名声已然大大有所增强,但这对于即将借用商山四皓力量的他们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林清源必须想办法。
有鉴于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书信托张不疑送出去给商山四皓,要他们出主意解决刘邦要带小刘盈上战场的事。
这既是为了平衡将来儒家和道家的势力,也是为了卖商山四皓一个面子,林清源相信,他们会明白他的示好的。
第60章
他是真怕这姑娘跟他说点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啊。
林清源的书信借由张不疑之手传到商山四皓手中时,他们四人已经到了长安,不过并未进宫,而是被建成侯吕释之妥善安置在了吕家的一所别院中。
原是刘邦即将御驾亲征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吕雉就告诉自己二哥,先不要让商山四皓进宫了。
因为这个关头恐刘邦无暇顾及他们,也发挥不出最大的力量,故而还是选择先隐藏起来,积蓄实力才是。
其中缘由,吕释之也如实告诉了商山四皓,他们也清楚这不是最好的时机,所以并没有急吼吼的要求什么,而是平静的接受了这个安排。
然后,他们就同时收到了林清源和张良的传信。
林清源的书信托了张不疑送出,张良自然知晓,为防有什么不周全,他这才特地写了一封转圜宽慰的书信,与之一起送去给商山四皓。
而商山四皓看到张良如此情真意切的回护这个小辈,且这个小辈又这么识趣的卖他们面子,认可他们的能力,那他们自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而且还颇为满意。
那么这个主意由他们来出,自然再合适不过,商山四皓随即就把建成侯吕释之叫来,与他分析起其中的利害和破局之法。
夏黄公崔广最为年长,这话头也是由他来起。
“夫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眼下太子已为储君,只差一步便可君临天下,那这军功在身于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他首先引了一句《道德经》的名言,并以此给这件事定了性质。
“不错”,甪里先生周术这次难得的没有跳出来反对,而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此战若赢,对太子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无足轻重,可要是输了,恐会落下极大的把柄。”
“又给当今陛下以废太子的借口,最终引来不可收拾的祸患,故而此事,断不可行。”他也下了定义。
“岂止不可行?简直就是根本不行!”绮里季吴实也进一步分析,“别说太子才十岁,根本无法上阵打仗,便是他足岁,那淮南王英布又岂是好相与的?”
“说起淮南王英布,建成侯,你对他的了解应该比我们更深吧。”东园公唐秉看向了吕释之。
“四位老先生慧眼,英布确实不好对付啊。”吕释之拱手行了一礼。
“昔日,他曾是项羽座下的大将,战力非凡,若非当年他临阵倒戈,如今这天下还指不定是谁在坐呢。”话到此处,他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言辞间虽有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也能从侧面反应出英布确实很会打仗,乃是一员猛将。
不然素来以擅长作战指挥的吕释之不会有此一言,可见他对英布很是忌惮。
“再者,我也清楚,朝堂上这些武将,都是与陛下平辈之人,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肯定不愿意让一个小娃娃指挥的。”吕释之无奈的很。
“这就好比让一只狼崽带领群狼去应付猛虎,纵然狼群战力非凡,但因不是狼王在指挥,恐下面也配合不好,对吧,建成侯。”夏黄公崔广为其总结了一下。
“可不是?”吕释之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