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151)
“元儿,我……”他想解释,但刘元情绪不稳定,根本就不想听,直接转身跑了出去。
“元儿!元儿!”
林清源想追她,可却不小心撞在了案台上,自己跌倒在地,棋盘也被摔落,也就是这一停顿,等他再抬眼时,她已经跑的没影了。
房间里一片狼藉,棋盘棋子洒了一地,一切都乱了,乱的不知如何是好,就像他现在的心一样,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乱了,可小刘盈那边的进展却很顺利,吕雉果然同意小刘盈说的,让樊哙接掌南军统领之位,而北军统领的位子,暂时空置。
至于吕家的表兄弟们如何安置,小刘盈也有话要讲。
“母后容禀,如今二舅舅新丧,诸位表兄又无寸功在身,朕实在不好直接委任要职,恐朝堂上下议论。”
“与其强行委派以至不能服众,倒不如让表兄们一边守孝,一边跟在三姨夫身旁历练学习。”
“等守孝期过后,他们熟悉了军中要务,又得了孝子的名声,朕也好提拔他们,母后你看这样如何?”小刘盈把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你说的很是,你的那些表兄们虽说不成器,但到底比那个樊伉强多了,你三姨夫若能上上心,调教调教他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吕雉闻言,连连点头。
可见她也对娘家人的愚蠢无能又贪婪的样子,到了一种厌烦的地步,更何况小刘盈提的主意也不错,樊哙到底也是吕家的女婿,这般安排,也算周全。
而委任了樊哙后,吕媭也就不会闹了,自己的耳根子也能清净一段时间,吕雉想到此处,也就答应下来,让他这么下旨就是了。
“对了,母后,今年春日,土豆和红薯这两种新作物救了不少百姓,朕想进一步在关中推广。”
“倒不是说要地里全都种这个,朕知道,种多了,百姓们也吃不惯,朕想着,不管多少,到底每家每户都种上些,也好以防万一。”
“母后,你是知道的,朕现在年幼,身边可信可用之人,本也没有多少,这关乎社稷民生,天下百姓的口粮之事,又最熟悉两种作物的人,除了审伯父也没有别人了。”
“所以这件事,朕还是想交给审伯父去做,可他似乎多有顾虑,朕多次开解也不能减轻他的忧心,母后,你能不能去劝劝他?”小刘盈再次提了一件事。
“他啊,就是太谨慎了些,你放心吧,这事儿交我了,他必定会答应的。”吕雉一听又是重用审食其,要她去说和的,哪有不高兴的,当即就应承下来了。
就这样,母子两人达成了一致,时间如流水般划过,很快来到了次年夏天,守孝期也即将结束。
第79章
这情爱与婚姻,利益与心意,本就是一体两面,何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呢?
守孝日期即将结束,商山四皓也打算离开朝堂,回到他们隐居的地方去了,这两年多来,他们也对林清源这半个徒弟很是满意,近乎倾囊相授。
又得知那活人无数的土豆红薯等良种是他带来的,自是对他高看不少,并愿意助他一臂之力。
他们这次提前回山,腾出太傅的位置,除了实在是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之外,也是为了将来他们道家在朝堂上走的能够更加长远。
而这,也符合林清源和张良三年前的谋划,四位老人家辞官回乡那一天,他们两个都来送行了,小刘盈带着文武百官也都来了。
只不同的是,林清源和张良早就提前一步为商山四皓准备了践行宴,喝过送别酒了,所以这灞桥折柳的大场面,两人便没有前去。
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长安城的东边时,他们两个却早已由张不疑驱车,带着来到了西边的渭水凉亭处。
流水潺潺,花草妍妍,今日之景,一如初见。
只是比起三年前,林清源已全然用男子装扮出现,不在遮遮掩掩,整个人的气质也变得沉稳了许多。
至于张良,他亦是变了不少,不过是变得更加豁达了,整个人都显得仙风道骨的。
由此可见,退隐之后他的生活真的过得不错,当初那句隐居修道,也不全然是托词,如今看来,果然有几分成效在其中。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便进入了正题。
“留侯,当初你给我出那个主意的时候,是不是早就料到了今天?”林清源也不忸怩,直言相问。
“料到什么?你和鲁元公主的婚事吗?”张良笑了笑,“那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其实你自己心里也清楚,而我,不过是应你所求,为你找个拖延时间的办法罢了。”
“不管是当初,还是后来,乃至现在,我可从来都没说过,这法子能破局。”他平静的叙说着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
“……可她是鲁元公主,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样的婚姻,真的会幸福吗?”林清源的眼里都是挣扎,他一点也不看好他们的未来。
“小友,你能说出这句话,我真的觉得很欣慰,”岂料张良却点了点头。
“什么?”林清源不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
“你方才只提了你们的身份差别,而不再言其他困局,看来是已经迈过师生那道坎儿了。”张良回了一句。
“也许是因为她真的长大了吧,”听到这话,林清源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脖颈处。
那里一年前被她咬出的伤口早已愈合,甚至连疤痕都没留下,可他就是忘不了,或许她咬的那一下,不止落在了他身上,也落在了他心里。
“可她毕竟是个公主,我和她,还有这桩婚事,到底也还是掺杂着太多太多别的东西。”他现在纠结的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