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158)
“人家不是托了你吗?怎么你还找上我了?”曹参也觉得纳闷儿呢。
“那我这又是做提亲的,又是做高堂的,那我做的过来吗?”
“再者,林清源怎么说也和商山四皓有半师之谊,这要真论起来,你我可都是他的长辈。”
“他无父无母,那我们替他操持一下婚事,不应该吗?”张良挑了挑眉,振振有词道。
“应该……是应该啊,”听他这么说,曹参也有些语塞。
“可他跟鲁元公主的婚事怎么拖了这么久呢?”他疑惑的是这个。
“你不是说他们早在七八年前就认识了吗?以你我对太后娘娘的了解,她要真认准了这个女婿,不应该先下手为强吗?”
“怎的就拖到了这个时候呢?”曹参越说就越觉得蹊跷。
“那当然是因为……呃,年轻人嘛,有些傲气和想法也正常,不过如今都好了,这婚事兜兜转转,到底还是要成了。”张良不欲多言什么,轻描淡写的就准备把这篇翻过去。
“傲气和想法?”曹参仿佛猜到了什么。
“难道之前,这个林清源并无意愿迎娶鲁元公主吗?”该说不说,要不人家是丞相呢,这脑子转的就是快。
“……”,被他一语道破真相,张良也有些尴尬。
“这重要吗?总归现在结果是好的不就行了吗?”但他依旧没讲其中的纠葛,而是一针见血,切住了重点。
“对我们的将来也好吗?”曹参看了他一眼。
“不然呢?”张良不答反问。
“那就行”,曹参听到这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在打哑谜,但他们自己知道,刚刚这短短几句,就已经定下了道家学派未来的路子和人脉。
不是曹参不想‘无为而治’了,实在是他的年岁也不小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去了,偏他家里的子侄又不争气,他也不得不想办法赚点香火情了。
君不见张良这个大智者都参与进来了吗?这就说明这个叫林清源的年轻人,定有不凡之处,如今他接了这替人提亲的差事,也算结个善缘。
当然了,他也不会忘了,这机会是张良给的。
什么叫人脉和路子啊,这就是了,他们同为道家学派的学者,关键时刻还是要守望相助的。
就这样,男女双方的亲友都已到位,这婚事也就正式提上了日程。
第83章
皇帝嫁长姊,诸侯迎公主,实在是体面光耀至极。
秦汉时期的婚礼流程,基本来自周朝定下的礼制,后来儒家学子将其汇总,著成《仪礼》一书。
此书中主要记载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贵族阶层日常所用种种礼制,主要包含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
如今叔孙通是国家的奉常,主掌各种礼制,他又是儒家的掌舵人,那这次婚礼的规矩自然也要按他们之前定下的来。
虽说按照贵族身份不同,婚礼稍有差别,但大体是差不多的,而秦汉时的婚礼制度,正确的名字应该是‘士昏礼’。
所谓‘士’者,说的是贵族身份,而‘昏’字,则代表举行仪式的时辰是在黄昏,之所以选在此时,也是有原因的。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所言,这黄昏时分,正值太阳下落,月亮升起,故而新郎迎亲,新娘出嫁,寓意‘阳往阴来’,是为大吉,故而选择在此时。
具体的流程分为六个,曰:‘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所谓‘纳采’,是指男方家人亲自出面,带着一只鸿雁上门提亲,而且最好是由男方亲自射下的鸿雁,那样意头更好。
据说这样能在彰显男方射艺精湛的同时,也能体现对方承担责任,养护家庭的能力,也让女方的家人放心*,自家孩子嫁给他没错。
不过林清源的射箭技术显然不达标,要他射下天上飞着的鸿雁,那更是难为他了。
好在这个流程也不是非要男方亲手射下的鸿雁不可。
所以他便亲自选了一只漂亮的鸿雁,然后将其交由丞相曹参,由对方带着去求婚,女方家人则按规矩在宗庙里接待他,以完成这第一个步骤。
其次便是‘问名’,依旧是男方亲属提雁上门,询问女方名姓,将其拿回家与男方的放在一起,并令人对其进行卜算,以测婚事吉凶。
当然,吕雉也早就命人算过刘元和林清源的婚事了,其结果也已经通知了张良和曹参,那意思就很明显了,这个步骤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但张良和曹参还是认真请人来卜算了,可这结果怎么说呢,卦象显示婚事是大吉,但这子嗣上似乎就有点儿……
其实当时那个筮者也是说的模棱两可,可张良和曹参何许人也,当即就觉出了些不对。
但等他们再追问时,对方却怎么也不肯开口了,只一个劲儿的重复婚事是大吉,且是必成的。
见对方实在不肯解惑,张良和曹参也就没有如何再问,尤其是曹参,他不觉得这事儿和他有关系。
只是张良考虑的就更多了些,私下里又找到这个筮者,也不知他得了什么回答,只面色有些沉重,不过人前却并未显露。
曹参后来曾随口问了一句,他也只是搪塞的说道没有大碍,糊弄过去。
不管怎么样,这一步,也算是过了。
然后便是纳吉,其实就是男方亲属提雁上门,将之前问名取得的卜算吉兆告知对方,其过程所用礼节,基本与纳采一致,此行依旧是曹参走了一趟。
再然后就到了重头戏,也就是纳征,或者叫‘纳币’,也就是男方家派人把聘礼送到女方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