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175)
“母仪天下还不好吗?依你看,又有哪里不对呢?”张良继续反问。
“母仪天下当然好,但也不就等于说,公主腹中怀着的是个女孩吗?而且卦象上说,于子嗣有些妨碍,那不就等于讲,林清源可能没儿子吗?”
“那他要是没儿子的话,我们道家学派的传承该怎么办啊?”曹参忧心忡忡。
“你考虑的那么长远做什么?你我还能不能活到那时候还是两说呢。”张良却淡定的很。
“你是不用考虑,这无论怎么着你们张家都稳了,可我不行啊,我那几个儿子,唉,不提也罢,”话到此处,他无奈的摆了摆手。
“他们将来恐怕连守成都做不到,你说我能不提前积攒点香火情吗?”转而他就回到了正题。
“可在我看来,此事并不难办,那筮者只说子嗣艰难,又未曾说死了,也就是说,还有转圜的余地。”
“既然如此,你不若找几个好大夫准备着,万一哪天真用着了,也是你对他们夫妻的恩情不是?”
张良却让他不要太担心,并给出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办法。
“这个好,这个主意好,我想想啊,我之前在齐国任职的时候,好像当地确实有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听说还是扁鹊的传人呢。”
“等我想想法子,把他弄到长安来。”曹参说着说着就打算起来了。
“可我现在担心的不是将来的男孩,而是即将出生的女孩,”张良见状,赶紧把他的思绪拉回来。
“女孩怎么了?不是说要母仪天下当皇后吗?这还有什么担心的?”曹参不明所以。
“丞相,你我当初都问过那筮者,公主腹中这孩子的未来了,但你难道就没怀疑过,这母仪天下,可能有问题吗?”
“不然对方怎么会面露难色呢?”张良却一针见血指出了其中的不对。
“原是我会错意了,我还以为你今天找我来是为了……,诶呀,不提了,不提了,我们还是先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吧。”
曹参听到这儿,就知道自己猜错了,顿时老脸一红,好在他心理素质够强,很快就稳住了。
“那你说,这个母仪天下会有什么问题呢?”他顺着他问。
“母仪天下指的是要做皇后不假,而且也确实是件喜事,可那筮者却并未有喜色,反而为难至极。”
“故而我猜着,应该是这成亲的对象不符合常理,否则解释不通。”张良分析着。
“皇后要嫁的不就是皇帝吗?我们之前也猜过,应该是鲁元公主的女儿嫁给了当今陛下的儿子啊。”
“那样将来不就能应了这卦象了吗?怎么不符合常理?”曹参还没想透其中的关窍,反而振振有词的反驳着。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太后娘娘等不到陛下的儿子出生,她就要为公主的女儿安排婚事了呢?”张良却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测。
“不可能!那不就乱了纲常了吗?!”曹参愣了一秒后,下意识的就否定道。
“所以我才说,不符合常理啊。”张良却慢悠悠的接了一句。
“……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陛下不可能答应的,公主和驸马也不会答应这样荒唐的提议的。”
曹参听到这儿,瞬间睁大了眼睛,虽然他连连摇头,并不断的找理由否定这个猜测,可他心里却忍不住按张良说的去推算,结果却悲哀的发现,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说的通。
“……那,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他实在是想不出法子,只能去问对方。
“静观其变,因为现在一切都是推测。”张良如此回答道。
“就这么干等着吗?”曹参却沉不住气。
“或者我们可以祈求上苍保佑,公主这胎是个儿子,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否则……”话到此处,张良叹了一口气。
‘否则天下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曹参在心里为他补上了后半句。
别看只是生男生女的问题,可要是按这个推理下去,届时陛下和太后一定会闹得不可开交,公主和驸马只怕也不会善罢甘休。
这万一要是大汉最尊贵的一家人开始内斗,那可不就关系到江山社稷了吗?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曹参也无奈的叹了一声。
他们在这儿忧心忡忡,可当事人却丝毫不知,依旧沉浸在即将为人父母的喜悦之中,直到出了一件大事。
第92章
有使者从北方匈奴王庭而来,欲要觐见汉朝皇帝。
上巳节才过不久,便有使者从北方匈奴王庭而来,为示大汉是礼仪之邦,小刘盈特地在宣室殿召见了对方,又有群臣列席在侧,意在探问对方来意。
等到国与国之间例行的拜见后,那匈奴使者言说有大单于冒顿的亲笔书信一封要转交给太后娘娘。
此等要求一出,小刘盈和众臣皆是不明所以,但到底接下了此信,并让对方先下去休息。
等匈奴使者离开宣室殿后,小刘盈便打开了那封所谓的亲笔书信,所见皆为汉字,并非匈奴语,当即小刘盈便嗤笑一声。
可等他看了内容,这心里的不屑就统统转化成了怒火!
“放肆!”
小刘盈猛的将其重重拍在了桌上,脱口而出就是一声斥骂!
“陛下,到底发生何事了?”见他如此生气,众臣都不明所以,还是左丞相曹参先起身行了一礼,后又询问情况。
“朕都说不出口!你们自己看吧!”气的他抬手就将桌上书信抓起,随即就扔给了一旁的侍者!
对方赶紧将其拿住,并捧着送到了曹参面前,后者半是好奇,半是疑惑的接了过去,与小刘盈一样,他也是一看到内容,便瞬间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