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182)
“当初商朝灭了夏朝后,淳维便带着残存部众离开了中原,远遁北方以求生存,他们又和原来地处北方的一些部落融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匈奴。”
“据我推测,如今匈奴内部实行的王位世袭制应该也是来源于此,毕竟,这个制度就是夏朝开创的。”
他将史料记载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为他解释这其中的内情缘由。
“原来是这样啊。”听到这儿,小刘盈的心情有点复杂,可能是没想到他们汉人和匈奴人如今敌对猜忌,互相对立,可千年之前居然还是一家吧。
不过他这点亲戚情节很快就消失殆尽了。
别说匈奴是夏朝后裔融合蛮夷之后形成的种族,如今还和他们大汉对立的实际情况了。
就看秦汉之前的东周时期,列国纷争,诸侯争霸,哪个不是沾亲带故,可最后还不是为了利益打的不可开交。
就连真亲戚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匈奴这个只是沾边的,一表三千里的外八路亲戚如何如何了。
现在的小刘盈在林清源的教导下,已经能够较为理智的从利益得失的角度,处理分析种种事情了,而不会没事发散自己那多余的同情心。
所以一切还是该以事实为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对。
小刘盈想到这儿,也就定了定神,不在去管什么亲戚不亲戚的关系,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疑问。
“先生,你接着说吧,到底为何匈奴王族的姓氏从未传出过呢?”他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
“据说是因为匈奴王族认为自己是上天之子,天神的后裔,普通人是不配知道他们的姓氏的,更有祭祀占卜,言说单于家族的来历贵不可言,不能随随便便被喊出。”
“其实我大汉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比如,民间不得有和皇帝重名之人,如若以前就存在,那么现在也要改,这就是儒家学说里推崇的规矩,即,‘为尊者讳’。”
“说白了,还是等级尊卑关系在起作用,在此规矩的框架中,上层自然而然就认为,下层人民不配,也不能直呼君主姓名。”
“只不过,我们汉朝避讳的是名,而匈奴避讳的则是姓氏罢了。”林清源跟他细细讲述其中的相似之处。
“那这个和他们的左右贤王的设置又有什么关系呢?”弄明白这一层后,小刘盈继续问道。
“刚才我已经告诉过你了,匈奴人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也就是说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确立继承人。”
“而左贤王的位子会被授予下一任单于,更准确一点描述的话,左贤王其实就是匈奴的太子。”
“而右贤王则是左贤王的替补,换句话说,他也必然是‘挛鞮’王族的成员,并同时承担着辅佐单于和左贤王的责任。”
“右贤王的位子非常重要,如无意外,一般情况下,都会授予现任单于所看重信任的亲兄弟。”
“一旦现任单于的儿子,也就是左贤王出了什么差错,且单于没有其他儿子可以承袭君位时,那么右贤王就会晋升为左贤王,成为当仁不让的匈奴太子,并拥有单于的继承权。”
“以现在的匈奴大单于冒顿为例,如无意外,他的儿子会是左贤王,而他的兄弟应该是右贤王。”
“但冒顿单于的情况,又和以往不太一样。”林清源摇了摇头,为其解说其中的特别。
“首先,冒顿是杀父上位,而他的弟弟当初差点取代了他,所以他夺得权力后,就把弟弟和后母一并杀死了,既然他没有了兄弟,那么现在匈奴的右贤王必然是空置状态。”
“至于冒顿的儿子,如我所料不错,对方现在应该还是个娃娃,根本不具备统领军队的能力,冒顿也不可能现在就把左贤王的位子交给对方。”
“要知道,左右贤王并不只是尊称,更是实力的象征,他们每个都分别统领着匈奴本部的一个万骑,最精锐的将士,最好的战马都在其中。”
“便是冒顿强行将年幼的儿子封为左贤王,也压不住这些人,有鉴于此,我们也就能推测,此时匈奴左贤王的位子,恐怕也是空缺状态。”林清源分析完后,下了一个结论。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就能解释为何边关涉及的战报中,最高也只有匈奴左右谷蠡王的记载了。”小刘盈总算明白过来了。
“先生,你之前说,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一起被誉为‘匈奴四柱’,如今他们欠缺两个,那我们岂不是……”,他甚至异想天开试图干点什么。
“岂不是什么?你该不是以为冒顿会把左右贤王空置的两个万骑交给别人吧。”可他还没说完,林清源就打断了他。
“没有左右贤王的存在,那么你觉得,这两个本部万骑,现在是谁在统领呢?”他挑了挑眉。
“……呃,冒顿自己?”小刘盈有些不确定道。
“不然呢?”林清源摊开手。
“这其实就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就跟左手倒右手差不多,匈奴如今虽然没有左右贤王,但对他们总体实力并没有任何影响。”
“甚至因为此时是冒顿在直接统领这两个本部,而加强了他们的士气和战力。”
“毕竟,冒顿的威名可是响彻长城内外,匈奴本部的士兵跟随他,只会变得更加凶残。”
“对了,你刚才想说什么来着?”他说完情况后,看着他明知故问道。
“……呃,没什么。”小刘盈讪讪的笑了笑,可见他也意识到自己方才那突如其来的想法是多么的莽撞和不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