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汉支教指南(198)

作者: 花明月暗 阅读记录

“这就最好不过了。”小刘盈笑着点了点头。

不管怎样,君臣二人至少在明面上达成了一致。

可叔孙通才出了宣室殿,回到自己的府邸,便迫不及待的派人找来了自己的挚友陆贾,将如今的情况讲给他听,并希望他能施以援手。

“我说,老友啊,你还没看清形势吗?陛下先下了诏令,随后才在朝堂上说这件事,那就代表他早就做好了打算。”

“你刚才也不是没有进言阻止,可结果呢?不还是碰了个软钉子回来了吗?”陆贾却很冷静。

“难道就这么让我眼睁睁的看着法家的人进入朝堂,还一上来就与我等一起位列九卿,平起平坐吗?”叔孙通愤愤不平的很。

“事情既然已成定局,你再如何愤慨也是无用,倒不如趁着这点时间,赶紧在廷尉府安插一些自己人,占得先手才是。”陆贾提醒他还是专注现在才是正经。

“你看你,不过是个法家学派的人要进来,你怎么就慌成了这个样子?”

“他张恢再怎么能耐,到底远离朝堂日久,又是贸然登临高位,这廷尉一职坐不坐得稳,还要两说呢。”

“他要来就让他来,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总比任他在背后筹谋什么,来的让人放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依我看,很是不必如此担忧的。”

陆贾一边跟他分析形势,一边出言宽慰。

“你说的也有道理。”

“既然陛下执意要他入朝为官,我等又阻止不得,那我干脆大方点儿好了,就让他来,欢迎他来。”

“可他来了又能如何?得了廷尉的位置又如何?能坐稳坐大了,才是他的本事。”

“我就看着,曹参他们那些道家学派的人,到底能不能容得下他和他的法家?”

叔孙通一听,好像也是这么回事,眼下木已成舟,与其焦虑懊悔,不若提前准备。

现在朝堂上最大的派系是道家,又不是儒家,万一他们争起来,说不定儒家还能捡个漏儿呢。

这边叔孙通和陆贾打着坐山观虎斗的主意,殊不知这个引入法家学派的办法,就是张良给出的,而张良正是道家学派的大贤之一。

本来他该秉承道家无为而治的做事原则,不该过多插手朝堂争斗的。

但现在情况不同,他又知道林清源绝非常人,将来对大汉的发展会起到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而对方又极其亲近于他,甚至是他们道家学派的一员。

这种种缘由叠加之下,也就促使张良决定为其做点什么。

眼下的事,不过仅仅是个开始。

第105章

殊不知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呢。

前朝九卿变动,此等消息自然引起了吕雉的注意。

而且听说是小刘盈先斩后奏,下了诏令后才通知的众臣,她心里便隐约有个谱儿了,只是还需要确定一下,于是便派人去把女儿找来。

另一头,林清源也已经猜到她会询问,便提前跟刘元嘱咐了一番。

不久后,吕雉果然派人来请,刘元也就去了椒房殿。

母女两个寒暄了几句,又问过小嫣然的情况后,便进入了正题。

“如今我们大汉新立不久,根基未稳,偏生这治国理政的人才又极度缺乏。”

“盈儿前些日子征召法家巨头张恢入朝掌管廷尉一职,也算比较妥当。”

“只是,现在的朝堂重臣,要么是道家大贤,要么是儒家学子,其他的也不是没有,但到底算不得什么主流。”

“要是加入别的也就罢了,可偏偏选中法家这样的显学,我担心,日后会有学派之争,甚至政见冲突啊。”

吕雉从治国角度来谈,且说的合情合理,其智慧丝毫不逊于前朝的大臣,可见她对局势的把握是何等的精准。

“母后所言极是,”刘元点了点头,“先生也跟我说过,当初他和盈儿一起拟定廷尉的新人选时,也考虑过这点,不过最后还是选了张恢入朝。”

“哦?这是为何?”吕雉听到这儿,追问道。

“正如母后所言,如今我大汉急缺人才,可民间又有许多大贤,空有一身本领,却无上进之路,那么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弄出一个合适的选官制度。”

“对此,先生说他确有办法可解燃眉之急,但毕竟如今所处形势不同,他也不能确定他所提出的制度就一定适合现在,所以还是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谨慎行事才行。”

“故而这次征召法家学派的人物入朝,也是一次实验,如若效果不错,那么后续也就可以跟上了。”

刘元定了定神,将林清源的筹谋娓娓道来。

“这话说的很是,完善选官制度嘛,确实需要谨慎些。”吕雉听到这儿,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那他有没有说如何解决学派争斗的问题?”她还没忘了最初的担忧。

“母后,你不知道,先生说,大臣们争斗起来才好呢,若是他们真的铁板一块,那坐立不安的,就该是我们皇室了。”

“不过,先生也说了,适当的争斗会促进国家的发展,但是过火,甚至控制不住的党派之争,就会损伤国本,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才是。”刘元也一一为其解答。

“嗯,这话真是说到点儿上了,我担心的也正是这个。”吕雉也深以为然,“元儿,你的这个驸马啊,真是干练又精明,将来必定会辅佐盈儿开创盛世。”她给予高度的评价。

“母后,你快别夸他了,”岂料刘元却笑着摆了摆手。

“他啊,不过说起来头头是道,这做起来有效果,那自然是千好万好,可他也担心万一没效果,或者招了坏处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