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204)
“元儿的身子本来就不好,太医也说,她日后怕是子嗣艰难,万一真的不能再生,那嫣儿就是她唯一的孩子。”
“若是舍了嫣儿出去,那跟直接要我元儿的命有什么区别?”
“不能答应!绝对不能答应!”她的态度很坚决。
“谁说不是啊,这远嫁异乡,别父离母的,本就是苦了孩子,更别提还要嫁去匈奴那种蛮夷之地了。”审食其也赞同的点了点头,但随即他就话头一转。
“这桩婚事肯定是不能答应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该怎么拒绝,才能不伤了和气。”
“特别是在匈奴人拿出了自己的祥瑞,甚至许诺了尊贵地位的情况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曾听驸马说过,这匈奴人的大阏氏,就相当于我们大汉的皇后。”
“而且来访的使团领头人也讲,他们之所以会在六月前来求亲,也是因为他们部落的祭司占卜出了吉兆,所以才会如此的。”审食其又告诉了她一个新消息。
“祭司占卜?”其他的,吕雉都没有在意,因为她知道,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都不过是政治博弈的寻常手段而已,但唯有一个词触动了她的敏感神经。
“那这些个匈奴人可有言明卜言的内容吗?”她追问道。
“自然是讲了的。”审食其点了点头。
“据他们匈奴的祭司所言,在远离草原的南方,有一位尊贵无比的女孩降生了,她天生异象,是神明下凡。”
“祥瑞白狼理应伴她长大,并在将来的某一天,与其一起回归草原,如一轮明月那般,照亮匈奴大地,并给两个部族都带来和平与富足。”
“也正是因为这个占卜,他们才指名道姓的求娶嫣儿的。”他一字不落的转述了匈奴使节的话语。
“你也是知道的,自古这神鬼之事,从来都没个具体的定论,但历朝历代,那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匈奴的风俗习惯虽然与我们大有不同,但这点上,只怕有共通之处。”
“所以我才说,眼下这回绝的理由,不好找啊。”话到此处,审食其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其实若要破局,倒也简单。”吕雉听到这儿,眼眸不由得暗了暗,低声喃喃道。
“怎么?你有法子?”审食其一听忙问。
“左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吕雉抬了抬下巴,意有所指道。
“嗯?这是怎么个说头?”审食其皱了皱眉,一时没听懂她的意思。
“他们匈奴是借祭司之口,又仗自己实力不凡,这才敢来逼婚,我大汉虽不如它,但也未必怕了对方。”
“最重要的,他们不知我们内里的虚实,也就是说,眼下我们需要解决的,只有这个所谓的卜言而已。”
“只要我们的筮者也占卜出一个分量很重的预言,那么自然就有理由回绝了。”吕雉胸有成竹道。
“这倒也是个法子,可这占卜祭祀之事,到底不同寻常,还是要谨慎些啊。”审食其只以为她想弄一出以假乱真的戏码,好给回绝匈奴一个理由。
按理说,这个思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就像他方才所讲,这事儿确实很有些忌讳在里头,弄虚作假,恐怕不是不太妥当,而且太不妥当,故而他才会委婉的提点。
他是好意提醒,她又如何不懂,只是这次,他确实是多虑了,不过对方时时刻刻为她考虑的心,倒让她觉得十分受用。
也正因他事事皆为她着想,且丝毫不避讳什么,这才能得她绝对的信任。
“食其,你想到哪儿去了?这么大的事,我会不知道轻重吗?”也因此,吕雉闻言,却只嗔怪了一声,神色间却并无什么责难之意。
而她这般言语,也显然二人平日亲近非常,不在乎什么繁文缛节。
“你心中有数就好。”审食其见状,也松了一口气。
虽说史书上拿卜言设局的也不是没有,但现在真落到自己头上,那还是让他觉得有些心惊胆战。
到底这个时代的规矩在那儿,且‘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多少年传下的老话儿了,他便是再如何心狠手辣,那也是对敌人,而不是对上天乃至神明,不能不顾及着一些。
好在看吕雉的样子,并不想做到如何地步,他也算稍稍放心。
“我自是心中有数,因为我早就让人给嫣儿算过命了,她啊,将来是要嫁给一国之君,母仪天下的。”吕雉抬了抬下巴,得意道。
“亲上加亲,这也是好的,再过两三年,盈儿就到弱冠之年,届时也该娶亲了,日后有了儿子,正好和嫣儿相配。”
“如今又有这天生凤命的卜言在前,他们表姐弟便是差上四五岁成婚,也是不打紧的。”审食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个可能。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至于现在,还是先回了匈奴的求婚才是要紧。”然而吕雉却一反常态,并未接他的话茬儿,反而有意无意的岔开了话题。
“说的也是。”审食其也点了点头。
两人就此暂时达成了一致,审食其本以为此事总算有了破局之法,正想着去宣室殿一趟跟小刘盈商量。
岂料吕雉却道她会亲自跟儿子说,就不劳他走这一趟,并劝他早些回家休息才是。
审食其听到这儿,还并未怀疑什么,只是心里隐隐觉得有些违和,直到他出了椒房殿的门,站在走廊上,被那夏日的热风一吹时,却突然意识到了有哪儿不对劲儿。
‘嫁给一国之君,母仪天下,母仪天下……’,他把这话在心里翻来覆去的咀嚼,又联想到之前吕雉神色不对的事,当下心里就突然涌出一个大胆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