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320)
“可这些日子报上来的这些奏章中记录的事情,远远不能为其定罪啊。”刘盈摊开手,一脸无奈道。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赵王来长安也两个多月了,可从未得到宫中的召见,那不如我们主动去见他,看看能不能寻得些线索也好破局,你觉得呢?”林清源想了想后,问他道。
“他到底是朕的六弟,也确实应该给个申辩的机会,可朕贸然出宫去见他,母后那儿……”,刘盈犹豫的是这个。
“无妨,我们可以不让母后知道,让郅都寻几个贴身护卫跟随,早去早回就是了。”林清源却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
“至于长君嘛,漪房那儿快生了,他还是暂时留在宫中执勤,万一有什么消息,也能及时通知我们,你觉得如何?”还把人选都敲定了。
“这样也好。”刘盈点了点头。
两人就此达成一致后,又就一些细节商量了一下,在一月十七日那天偷偷出宫,去了赵王府。
两人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然而他们前脚才出了宫,后脚吕雉那儿就得到消息了。
但她并没有阻拦,反而吩咐人尽量拖延他们回来的时间,与此同时,她召来了早就准备好的产婆和太医,浩浩荡荡的朝着昭阳殿而去。
第171章
自己的亲兄弟却在府邸被磋磨成这样,刘盈岂能容忍?!
林清源和刘盈是傍晚时分到赵王府时,远远的便看到四处守着的侍卫,之前太后下令将赵王软禁在府中,严加看管,可见不是虚话。
好在如今这等场面他们都提前知晓,也做了应对,只一个眼神,保护他们的南军副统领郅都便明白该怎么做了。
他驱马上前,而林清源和刘盈则在他身后的马车里,四周都有侍卫守着。
几人到了赵王府近前,两旁的守卫伸手拦住他们。
“站住!什么人?”有一领头的守卫发问。
郅都下了马,并从袖中取出一面令牌展示给对方看。
“我是陛下身边的南军副统领郅都,奉命带赵王的亲眷进去见一面。”
“原来是郅大人,小的有眼不识泰山,您请!”
那领头的守卫看出令牌是宫中的印鉴,又听来人自报家门,想来不会有假,当即就客气了许多,不仅让开了路,还恭敬的行了一礼。
然而郅都并没理他,而是转身回到马车前,掀开帘子,小心翼翼的把刘盈和林清源扶了下来。
吩咐守门的人看好马车和马匹后,郅都便亲自引路,领着两人往府里去,随他们来的侍卫也一同进去了。
等他们都看不见了,门口另一个守卫才凑到一旁询问起来。
“头儿,咱们可是奉太后娘娘之命看着赵王府的,眼下这随随便便放人进去,合适吗?”
“你看到刚才那两个头上戴兜帽的,穿的是什么颜色的狐裘了吗?”领头的守卫却不答反问道。
“好像是一白一黄。”那人想了一下后,回答道。
“里子是什么材质的?”领头的守卫又问。
“似乎是锦缎,”那人犹犹豫豫的回了一声。
“这不就得了?‘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等闲之辈不配,也不能穿之。”
“而在狐裘中,也分等级,所谓‘天子狐白,诸侯狐黄,大夫狐苍’,你说前头这两人是什么身份?”话到此处,领头的守卫挑了挑眉。
“难不成是陛……”
那人差点惊呼出声,还是领头的眼疾手快一把捂住了他的嘴。
“噤声!人家既然没表明身份,那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你这么瞎嚷嚷,是想让兄弟们跟你一起陪葬吗?!”他压低声音警告道。
“……”,那人说不出话,只连连摇头,示意自己不敢了,领头的这才放开他。
“记住,干咱们这行的,闭紧嘴巴,站好岗,这才是真正的正经事呢,旁的什么,都跟咱们不相干的,明白吗?!”
也就是关系好,不然谁跟他说这些话啊,那人也知道这点,自是更加恭顺。
领头的见状,也很满意,虽说这也有笼络下属的嫌疑,但对方愿意依附,这说起来也就算不得什么,只能说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活法就是了。
不提外头他们如何,只说进了赵王府后,郅都也不含糊,直接拽了一个赵王府的下人,亮出身份后,让其带路去关押赵王的地方,那下人见是宫里来人,自然不敢反抗,乖乖的引路。
随着他们靠近关押赵王的地方,有其他赵王府的下人眼尖,想去禀报赵王后,也被郅都下令拿住,堵了嘴按在一旁,又取下钥匙,打开了门锁。
“陛下,太傅,你们进去吧,臣在门口守着。”郅都对他们道。
“嗯。”刘盈和林清源微微点头后,便推门进去了。
房间里的东西似乎很久没用过了,一进去便是阵阵发霉的味道,墙角门框上,都是尘土。
这也就罢了,屋里也似乎没一丝暖意,要知道现在虽是一月中旬,可外头的雪还没化呢。
刘盈和林清源见状,深觉不对,立刻朝内室而去,推开门却见有人正躺在床榻上,不是赵王刘友又是谁?
他身上虽然盖着很多被子,但脸色却仍是青白的,嘴唇也没有血色,奄奄一息,眼看着就要撑不住了。
“六弟!六弟!”
饶是刘盈和刘友并不如何亲厚,可看着亲弟弟这个样子,他又怎么能不心疼呢?
他把那些又潮又湿的被子扯开,又把自己的狐裘解下盖在他身上,并握着对方的手不住的呼唤他。
几乎是同一时间,林清源也立刻解下狐裘给对方盖上,又立刻把郅都喊了进来,想要带众人赶紧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