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351)
“在下惭愧,不过是得了些奇遇,比旁人多看见些东西罢了,并非前辈描述的那般神鬼莫测,不过,”林清源先是谦虚一番,然后就是话头一转。
“如果留侯肯提供一些线索的话,说不定我真的可以测算一下。”他看向张良,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说道。
“那好,我就给你提个醒,昔年萧何丞相在时,为先帝所忌,不得已自污名节,就此被下了大狱,还是当时的王卫尉入宫为其陈情,这才让先帝消了气。”张良提起了一件往事。
“那小友可知,是谁给萧何出的这个主意呢?”他挑了挑眉。
“难道不是留侯你吗?”林清源一愣。
“我确实提醒过,让他悬崖勒马,可真正给他出这个主意的,却并不是我。”张良摇了摇头。
“那留侯说的是……”,林清源皱了皱眉,使劲儿想了想。
“难不成,是东陵侯邵平?”他终于从脑子里翻出来和萧何自污名节有关的典故和人物。
“然也,可东陵侯是秦朝的册封,而且只是看守陵墓的职位罢了。”
“自我大汉得了天下,邵平就是平民了,平日里也不过是卖瓜为生,他又如何见的到当时贵为丞相的萧何,还成功为他献计的呢?”张良说到这儿,有意无意的给了他个眼神。
“那自然是有高人指点,且这高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林清源也是一点就通。
“后学晚辈林清源,见过司马季主前辈。”他猜到了这个老者的身份,并郑重的再次行了一礼。
“听闻前辈精通易经,尤擅卜算,想来那邵平定是从前辈这儿得了启示,这才能去给萧丞相献计的。”随后,他不急不缓的把所有的故事补充完整了。
“有趣,有趣,子房,这个小友当真有趣,还未交谈几句,便哄的我如此开心,难得啊,真是难得。”那老者听到这儿,连连点头。
“听小友的意思,似乎很认同我的卜算之术了?”他问道。
“前辈是天下有名的卜者,想来也定是有真本事的。”林清源闭口不谈自己的想法,而是用比较官方的说辞回答了他。
“真不真,假不假,又有什么要紧的?不过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罢了。”司马季主再次抚了抚自己的胡须,如此道。
“那……那不知,可否请前辈为我算一卦?”
林清源本来还以为他是要拉自己算卦,可听到这儿,却觉得对方果然有点门道,不是人云亦云的那种骗子,倒是带着些道家学派的神秘色彩,一时意动,竟是出口询问道。
“诶,不行,不行,我之卜卦,需要相面,而这相面呢,有一规矩,就是熟人不相。”岂料司马季主却摆了摆手。
“可在下与前辈是第一次相见啊。”林清源有些疑惑。
“你虽是第一次见我,但我却早已听说过你,也曾与市井街头见过了啊。”司马季主一本正经的解释道。
“老友,既然你不愿为清源相面卜卦,那不如替他拆字算易,如何?”张良在一旁提出了个折中的主意。
“子房啊,我就这点家底儿,迟早让你抖落光喽。”司马季主闻言笑着打趣了一句。
“拆字算易?”林清源却有些不解。
“这就是说,你随便写一个字,问出心中疑惑,我老友呢,就用易经来为你拆分解释。”张良为其解惑道。
“那不知前辈意下如何?”林清源本以为不能成,谁知突然峰回路转,一时欣喜不已。
“也罢,那就拆字吧,取帛书和笔墨来。”司马季主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可还是答应了。
不多时,东西备齐,他便让林清源下笔写字,而林清源思虑再三后,于帛书上落下了一个“涩”的繁体字,即为‘澀’。
“还请前辈指教。”待到最后一笔完成,他双手并用将这张帛书递给了对方。
“‘澀’字,水字偏旁,双刃在上,止于下,双刃者,刀也,遇刀之水,则必为血,而所谓止,可以解为停滞不前之意。”
“也就是说,最近小友所谋之事,恐将遭遇血光之灾,而你也知道这点,所以一直犹豫,要不要做。”司马季主拿着帛书,一一为其拆解。
“那前辈以为,此事,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呢?”林清源听到这儿,简直惊讶极了,因为除了具体事件之外,其他基本全中,而他也迫不及待的问出了下一个问题。
“小友,所谓拆字算易,说穿了,也不过是借写字之人心中所想之字,给当事人提个醒而已。”
“说对了,不要在意,说错了嘛,也别笑话,到底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啊。”司马季主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对他道。
“信则有,不信则无,信则有,不信则无,”林清源若有所思,之后果然没在多问,而是与他们谈论起道家经典,圣贤之言。
不知不觉,便过去许久,仍意犹未尽。
等傍晚离开这里时,林清源已经不似来时那般忐忑,甚至颇有一股坚定在其中。
回到鸿台后,他更是彻夜未眠,一直待在书房,直至第二日清晨,刘元实在担心去探望,却见他正伏在案头睡得正熟。
左右都是被揉成一团团的帛书,看样子都是废弃不用的,只有一张完好无损,且正放在他身旁。
刘元凑过去看,却见上面写着十个字,曰:‘虽私德有亏,然大义无损。’
第188章
只要踏出这一步,他就再也回不了头。
既然已经打算动手,那就干脆不再有任何犹豫,且必须在一击即中的同时,将自己摘的干干净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