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汉支教指南(447)

作者: 花明月暗 阅读记录

“先前叔孙通不是在朝堂上叫嚷着小翁主那母仪天下的命格,叫嚷的正欢吗?”

“那他是怎么得来的这个消息呢?无非是通过探问卜算的筮者,那么如此一来,他的嫌疑就最大了。”

“当然了,这也不排除别人参了一手的可能,届时查出来有谁,你就如实告知就行了。”

张良先说了一些为官之道,随后又给儿子指了一条明路,这意思也很明确了,让他去查叔孙通和儒家。

如果里头还牵扯到了别人,也不必隐瞒,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保住自己的安危,又给对方一个交代。

“可是父亲,万一这事儿,陛下也有份儿参与,那……”,张不疑想到了一个可能后,十分的为难,只得再次求教道。

“陛下不是万一有份儿参与,而是一定有份儿参与,哪怕这个筮者不是他杀的,也必然是因为他死的。”张良却摇了摇头后,十分笃定道。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猜的还真是丝毫不差,但这并没有解决张不疑提出的后一个问题。

“父亲,儿子是想问,我该怎么跟太傅禀报这件事。”于是乎,张不疑只能再次重复了一遍自己的疑问。

“罢了,你调查完之后,把结果给我,然后通知清源到家里来一趟,我亲自跟他谈吧。”

张良知道,一旦这件事真的把刘盈牵扯了进来,那在林清源那儿恐怕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情绪震动。

还有汉匈联姻的事,对方也一直没个准信儿,所以思来想去,张良还是决定与对方面谈一次。

“儿子知道了。”一听老父亲会亲自出马,张不疑瞬间就安心多了,恭敬的行了一礼后,出门去调查了。

而张良却没有他这般轻松,眉头皱的很紧,而他面前的棋盘上的局势,也正陷在焦灼里。

“风雨欲来啊。”他不由得感叹了一句,也不知是在说棋局,还是在说朝堂。

第237章

我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

张不疑的动作很快,不多时就把牵扯到此事的种种线索和蛛丝马迹全都查了出来,并汇总在一起交回了自己父亲张良的手中,而张良又派人去请来了林清源,亲自跟他分说。

“自从匈奴人前来求亲之后,陛下的态度是肉眼可见的不喜,叔孙通从来都唯陛下马首是瞻,标榜自己为忠臣直臣,那这次自然不会放弃为君分忧的机会。”

“而想要回绝匈奴求亲,又不至于伤了和气,那就只能在生辰八字上做文章,所以他才去找了那个筮者,试图令其出示一份证明。”

“可那筮者近来缠绵病榻,原是无法回话的,叔孙通便召见了对方的随侍之人想询问一下。”

“那些伺候的下人不敢怠慢,便将他带到了收录卷宗的书房,并查找了小翁主的生辰八字。”

“犹记得当年小翁主出生时,先太后便亲自下令命其卜算,其依据便是生辰八字,也因此,叔孙通不止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还看到了那个母仪天下的命格。”

“所以,他才会在朝堂上说了那番话的。”张良把几张帛书先递给林清源,在他看的功夫,自己则在一旁解说。

“叔孙通是急着表功,以为把我女儿嫁给太子会是整个皇室乐见其成的事,所以才会不管不顾的将此事在朝堂上捅了出来。”

“明着是为国分忧,为君分忧,实则还是利益作祟,贪心所致,简直混账!”

林清源看着帛书,听着解释,随即便冷笑一声,直接道出了对方心里的小九九。

“叔孙通和儒家贪心不足也就罢了,那张恢和法家又是怎么回事?为何他们也牵连了进来?”当他看到第二张帛书记载的眉头后,却产生了些许疑惑。

“我倒觉得,他们没有参与,而是被拖下水的,原因就在于叔孙通和儒家将此事抛出来后,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夸赞和奖赏,反而迎来了陛下的怒火和冷遇。”

“以至于他们察觉到不妥,为了分散落在自己身上的嫌疑,这才会把张恢和法家一起捎带上了。”

张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且只凭这点蛛丝马迹就把真相推了个七七八八,可见这大汉第一谋士的名头是实打实的。

“不过,依我看,张恢和法家也不是全然的无辜。”但随即,张良又补充了一句。

“怎么说?”林清源皱了皱眉。

“我怀疑,张恢虽然不知小翁主的命格,但却猜到了你并不想把女儿嫁入皇室的想法,又见叔孙通上蹿下跳的张罗这件事,便起了冷眼旁观,擎等着对方掉坑里的心思。”

张良把两派之首的算盘那是剖析的明明白白的。

“可我不愿把女儿嫁入皇室的事,从未对外人言啊。”但林清源仍有疑惑,不知自己的心思何时泄露出去的。

“你虽未曾对人言,但这些年却一直把周亚夫带在身边教导,且去岁代国之行还特地允他跟随,平素也不阻止他和小翁主接触。”

“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匈奴使团言说了求亲之事后,周亚夫便再也不曾去鸿台探望过小翁主了。”

“虽然周勃明面上说自己的儿子病了,不宜走动,可这病的也未免太是时候了吧,许是避嫌也未可知啊。”

“而周亚夫年轻气盛,指不定在郅都面前说过什么,或者露了端倪,让其猜到了几分,郅都要是知道了,那就跟张恢知道没什么区别了。”

张良这番话基本就坐实了张恢和法家知情,但却闭口不言的行为了。

不过这也正常,说来儒法两家到底是死对头,张恢不提醒叔孙通,而是看着他掉坑里也是应有之理,毕竟,没的说要资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