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470)
“我就是高兴,就是愿意,怎么样?!”
……
窦漪房明知他说的是对的,可就是拉不下脸来承认。
更不能接受他竟然用这样强硬的态度刺激自己,所以她采取了更激烈的方式驳斥了回去,只是眼里的伤心和悲痛怎么也掩饰不住。
“漪房,你这又是何必呢?”林清源看在眼里,也是忧在心里。
“我知道,关于启儿和武儿在你心中孰轻孰重的问题,你其实也很难抉择,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这做亲娘的,哪有不心疼的道理?”
“而我方才说那些话,也不是要责备你什么,只是担心你被一时的怨恨蒙住了眼睛,最后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错事来啊。”
“漪房,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一向聪慧懂事,我相信以你的智慧不会看不出这么做的隐患。”
“而你也不是故意要挑唆武儿去跟启儿争夺什么的,你只是被伤了心,只是想要启儿多跟你亲近亲近,是也不是?”他软下语气,对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我也不想的,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我没办法啊,没办法啊。”
“先生,你以前答应过的,你会教启儿敬我爱我,可这孩子对我一直都是尊敬有余,亲近不足。”
“可你答应过的,你答应过我的,为什么我的孩子还是跟我越来越远?越来越冷漠?”
“为什么?这都是为什么啊?”
……
窦漪房的情绪再也绷不住了,她哭喊着抱住他质问,甚至抬手握拳重重捶打在了他身上。
这一次,林清源没有推开她,更没有阻止她,因为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母亲无力改变现状,而只能声声泣血的控诉的悲哀。
他同情她的遭遇,但也没办法帮她,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小刘启的归属实在是牵扯太大,这孩子不仅是窦漪房的儿子,更是大汉的太子,这里头还有自己妻子的事……等等,早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了。
林清源现在做不了,也不能做什么来帮她要回儿子,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她一下。
“好了好了,启儿不会一直如此的,等他长大了,就什么都明白了,他会理解你的苦衷的。”他一边开解着,一边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以示安慰。
“先生,先生……”,而窦漪房听到这儿,却哭的更是不能自已了,不住的呼唤着他的同时,也更抱紧了他。
因为她终于知道,他并非一点都*不在乎自己,他也是理解自己,同情自己的。
“别哭了,我在呢,一切都会过去的。”林清源见状,虽然觉得有些不自在,但也不好这个时候讲究什么,只能再度安慰了两句。
而他不会知道的是,他这一次没有推开她,反而安慰她的行为,却也让她在悲痛之余察觉到了一丝可以拿捏住他的办法。
窦漪房垂下眼帘,遮住算计,只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他,目的就在于要他愧疚,更愧疚。
而一个男人一旦对一个女人有了愧疚之心,那接下来只要操作得当,他就只有妥协的份儿了。
刚才他们在房间里争吵和哭喊,声音可不小,窦长君也实在不放心,安顿好了小刘武后,又折回来偷看了一眼。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知什么时候自家妹子已经和林清源抱在一起了,顿时窦长君这心里就突突的。
若不是知道这场景绝不能泄露一丝一毫,否则他们全家都没好下场,他此刻只怕早就惊叫出声了。
窦长君几次三番想要冲进去分开两人,可最后忍了又忍,还是没进去,并装作没看见,快步走出去把风了。
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他居然还有心情发散思维,设想着也许可以用这件事拿捏林清源,要他更加尽心尽力的帮着他们窦家。
虽然他的初衷和窦漪房的初衷并不相同,可在想要拿捏林清源这一点上,却是殊途同归,真不愧是亲兄妹。
第249章
婚姻就像用柴火取暖,两个人应该轮流看顾,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温暖。
当南方汉朝宫廷里的纷争暂时平息的时候,北方匈奴王庭里也迎来了好消息。
五月迎亲娶回他们匈奴的汉朝小翁主林嫣然,现如今已经身怀有孕。
而她的丈夫,被册封为左贤王的稽粥王子,在得知这个喜讯后,更是第一时间就去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匈奴的冒顿大单于。
匈奴王庭的王账之中,冒顿听着儿子的叙说,也是高兴的很,毕竟,不管在匈奴还是在汉朝,家里添丁进口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
“稽粥啊,我们匈奴的王族从来都子嗣艰难,成婚许久都没孩子的男人多的是。”
“远的不提,就说我吧,这一把年纪了,也只不过才得了你和你弟弟两个儿子。”
“可你这个汉人阏氏才嫁过来没多久就有了身孕,可见你们这桩婚事确实如大祭司所言,是得天神庇佑的祥瑞之婚。”
“你这个阏氏娶得好,娶得好啊。”
冒顿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脸上的笑也是一直没停过,可见是非常满意的。
“父单于说的是,我也觉得嫣儿很好。”稽粥也很高兴,“不止是传承子嗣,更是为我们部族带来了平安兴旺。”
“自从我记事以来,这还是头一次在焉支山脚下过冬呢,哦不,这也许都不算是冬天了。”
他这话也是有根据的,自从小嫣然嫁了他,草原的春天似乎一直跟随着他的部族,入目之处,从来都是水草丰美,天朗气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