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497)
毕竟,小翁主这会儿怀着他们匈奴未来的王孙,也确实是不容有失的,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两人就此达成一致,又谈论了些草原上家长里短的趣事,并约好什么时候把送给小嫣然的礼物和书信给他送来后,林清源就离开了这里。
数日后,匈奴使团踏*上了回程的路,带着他们和汉宫达成的盟约协议,以及一对父母对女儿和女儿腹中外孙的殷切期盼,返回了草原之上。
车队浩浩荡荡离开了长安,彼时,林清源和刘元正站在城墙上望着。
“先生,你说我们将来能有机会再见见嫣儿和外孙吗?”刘元靠在他身上,轻声问道。
“会有那么一天的,我跟你保证,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让咱们的嫣儿带着小外孙一起回来省亲的。”林清源搂紧了妻子,郑重许诺道。
“我信你。”她听到这儿,总算安心了,但眼底却是浓重的化不开的悲伤,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会做到这点,可她担心的是,自己看不到那一天。
林清源因不知内情,所以也不知她的担忧,只觉得她近来很没有安全感,便想方设法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陪着她,哪怕这会让他更累。
渐渐的,刘元也觉得自己不能再悲春伤秋的荒废光阴了,她必须为他,为女儿,为自己在乎的那些人做点什么,至少在这最后的年月里,不至拖累他们。
她开始振作起来,把宫务再次抓到了手里,她佩戴了自己母亲吕太后的首饰,但却不是那彰显权力和霸气的龙纹金钗,而是为了守护家人而存在的玉镯。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来自她大汉公主的骄傲,也是她作为吕后女儿的底气,更是代表了她自己的心意。
比起权力,刘元显然更爱自己的家人,她不是吕雉,也成不了吕雉,但在某种意义上,她们又是极度相似的。
这不止是因为她们血脉相连,更是因为她们都有自己要守护的人存在。
也因为她的振作,窦漪房的日子变得越发难过,这倒不是说刘元在吃穿用度上亏待了对方,她还不至于用这种手段。
只是物质上的充盈并不能填补精神上的空缺,特别是这会儿无论是刘元,还是林清源,甚至是刘盈,窦漪房的丈夫,都不在愿意与其好好沟通的时候。
那种精神上的压迫和冷暴力,足以让窦漪房的情绪变得一天比一天暴躁。
可她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她本能够借助自己和刘盈的孩子们缓和气氛的。
可惜的是,现在小刘启不属于她,甚至对她敬而远之,而小刘武又还太小,不能给她什么实质上的帮助。
至于女儿馆陶公主,她下意识的觉得,女儿比不上儿子,所以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在上面。
而窦漪房的兄弟们,弟弟窦少君已经完成了学业,并通过了科举考试,回到他们的祖籍清河郡去担任官职了,并不在她身边。
而哥哥窦长君最是会趋利避害的,眼看着窦漪房这会儿明显被冷待着,他哪里敢明目张胆的帮她去触当今陛下的霉头呢?
窦漪房现在简直孤立无援,可她到底是史书留名的奇女子,在发现形势对自己特别不利后,终于停止了自己无用的哭闹,并逐渐冷静下来,开始寻找破局之法。
她变得平和而谦逊,并日日写着忏悔,不管是不是在装,至少收到她书信的刘盈不免有些动容,只是碍于形势,还不能放她出来。
而刘元则是冷眼看着她耍弄手段,并不做什么干预,只是对小刘启更加关心,事必躬亲,越发怜爱。
就在长安的汉宫里再度起风的时候,草原上的匈奴王庭也终于迎回了他们的使团,缔结的新盟约和大量礼物的到来,令所有人都欢欣鼓舞。
第263章
帝后失和久了,难免前朝会有所揣测。
出使长安的使团回到了草原,大批的礼物和合约缔结成功的消息令整个匈奴王庭都欢欣鼓舞。
左大将呼衍氏第一时间去向冒顿大单于做了详细汇报,而小嫣然的丈夫稽粥王子也在场,听说双方谈妥了,大家都挺高兴。
只是说着说着,左大将呼衍氏就给冒顿大单于使眼色,都是跟自己快一辈子的老部下了,冒顿一看就知道,这是有事儿要单独跟自己说啊。
“稽粥啊,你岳父岳母来信了,快拿回去给你阏氏看一看,还有那些礼物,都搬过去,让她先挑,你也多陪陪她。”冒顿信手拈来就是一个合适的理由。
“是,父单于。”稽粥也没怀疑什么,行了一礼后离开了王账。
“说吧,还出什么事儿了?”等儿子一走,冒顿就把目光投向了左大将呼衍氏。
“回大单于的话,确实还有件事,只是太傅不让臣告诉小翁主。”他行了一礼后,如实道。
“怎么了?”冒顿眉头一皱,疑惑的看着他。
“是长公主,长公主她有身孕了,但是孩子没保住,只是太傅不想让小翁主知道,特地嘱咐臣不要说,免得她担心。”
“还有,太傅似乎对我们王庭内部的安全有所疑虑,担心有人会对小翁主腹中的孩子不利。”左大将呼衍氏转述道。
“我看谁敢?嫣然肚子里怀的,是我们大匈奴的王孙,未来的继承人,谁敢害这孩子,看本单于不扒了他的皮!”冒顿一拍桌子,霸气侧漏。
“……大单于,臣和太傅进行了一次交谈,他虽然没有明说,但臣感觉,长公主这一胎,怕是没得蹊跷,似乎和权力有关。”
“也因此,太傅才会担忧起小翁主腹中孩儿的安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