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79)
“那等这次我们出游回来后,先生可不可以做一把琵琶教我弹?”刘元请求道。
“好啊,就当是你这些日子帮忙的报酬吧,”林清源答应着,还打趣了一句。
“先生,你非要什么都和我算的这么清吗?”他只是随口一说,岂料这姑娘却想多了。
“……”,林清源有些不自在的别开了眼眸,“元儿,我们还是继续吧,不是说,还要梳头发,戴首饰的吗?”他不接话,有些生硬的转移了话题。
“……是要梳头发,戴首饰,”知道他是故意避开,刘元也不拆穿,毕竟,他们有那个约法三章在,她也不能如何,便也顺着他给的台阶下了。
然后两人挪到了梳妆台前,林清源跪坐下来,刘元开始给他梳头。
她将头发正面进行中分,将前侧垫上假发,再将真发往后梳遮住,形成两侧鼓起的效果,后侧的头发与梳到后面的发丝一起用丝带收拢盘起,并完整束系,好似锥形,故名锥髻。
锥髻是汉代女子们的家常打扮,刘元之所以给他梳这个发型,也是为了增添亲和力,毕竟,他们这次出去郊游是为了体察民情,也该体现出来才是。
这样头发梳好后,接着便是戴头饰,刘元选了一支玉簪插在身后的锥髻之上,而前侧正面左右鼓起的部分,则用两支相同款式的垂珠流苏金钗装饰。
届时起身行走,便会达到一步一摇的效果。
当然了,要想保持姿态优美,那就需要练习才行,而且是必须练习,否则肯定穿帮,毕竟,男子与女子的行走坐卧还是很不同的。
知道她说的有理,所以林清源再怎么别扭,还是听她的话学习这‘莲步轻移’,好能早点成为一个合格的‘汉家女娘’。
除此之外,还有说话的声音,用词……等等,也都得紧急突击。
好在林清源经历过现代应试教育的洗礼,本人又聪慧非常,这才能在几天之内就出成效。
待他练的像模像样了,之前阴干的胭脂粉饼也能用了,一切差不多准备就绪,出游的日子也越发临近了。
第41章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十二日一晃而过,张良依旧日日都去渭桥边垂钓,而且一天比一天早,而他的长子张不疑的不解,也越来越深。
终于,到了十三日这天清晨,张不疑实在忍不住好奇了。
“父亲,天色还早,便是要垂钓,要图清净,也不必急在一时啊,”他跪坐在张良身旁,轻声说着话,“更何况这些天,你这鱼……”他欲言又止。
“我这鱼,一条也没钓上来,根本就是在做无用功,你想说这个,是也不是?”张良巍然不动,连头也没回,就把话接了下去。
“孩儿愚钝,”张不疑赶紧低头认错,可见对方是说中了的。
“你以为于渭水垂钓却毫无所获者,只为父一人吗?”张良理了理手中的钓线,“昔年的姜太公如何?”他提醒他。
“姜太公是用直钩,自然钓不上鱼,可父亲你用的是弯钩啊,”张不疑小声质疑道。
“……”,张良简直气笑了,“那你觉得姜太公和我钓的真是鱼吗?”
“不然呢?不是父亲你说要钓鱼观景的吗?”张不疑闻言,抬头看向他,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清澈的愚蠢。
“我告诉过你的,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张良忍了又忍,再一次重申表象和本质的不同。
“奥,我知道了,父亲你是在钓人!”张不疑仔细想了想后,突然恍然大悟。
“昔年姜太公钓鱼,并无一条鱼上钩,但却遇到了周文王,并与之一起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父亲拿这个做比,难道你等的人是陛下吗?”他还挺会联想的。
“不对啊,陛下不是去了洛阳吗?”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猜测,再次陷入了疑惑之中。
“父亲,那你到底是在等……”,他想不出来,第一反应就是去问。 :
“你太吵了。”但张良是一点都不想在听他的嘀咕了,直接打断道。
“……”,张不疑听到这儿,只好讪讪的闭了嘴,并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自己好像又干了蠢事,还惹恼了老爹,导致人家都不愿意搭理他了。
张不疑素来把父亲张良当做敬仰崇拜的对象,并立志要做一番事业,也让父亲为自己骄傲,可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总是慢半拍不说,也没有自己父亲那样的高瞻远睹,只好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做一个孝悌君子。
但他心里还是很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的,如今被嫌弃,这心情自然也就低落了不少,不过他仍是守在张良身旁侍候着,这份坚持和谦虚倒是让后者暗暗肯定。
张良不怕儿子笨,就怕他笨还不听话,那样就真没救了。
一时想不通无妨,但一直想不通,那就有碍了,还是大碍。
索性儿子还没到那个地步,这也是唯一让张良欣慰的地方。
眼看父亲轻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张不疑就知道这是放自己一马了,顿时喜笑颜开,乐的什么似的,服侍起来也更加周到,捶背,递茶……等等做的一应俱全。
张良也不管,只随他去,但看神色还是很受用的。
张不疑的心情也就多云转晴了,待父亲也更加殷勤,只是已经过了清晨,还不见人来,他就有点着急了。
因为最近张良都是钓一会儿鱼后,和他一起回家吃早饭然后再歇会儿的,所以张不疑也就不会特地带吃的。
可今日他如往常一样,看时辰差不多了就喊父亲回家,对方却巍然不动,看样子是不等到人不罢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