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雍正女儿后(190)
“我三婶是想着把我养废掉或者挑出我的错处让我不能袭爵,这样一来我三叔的儿子就可以顺水推舟袭爵。”星德一边说一边将刚刚小二端上来的水煮虾剥开放到虞燕的碗里,“这一次考不上也不打紧,夫子说了按照我的水准本就是再过三年考会更有把握一点……先前一直和你说想考头名,其实我心里也没什么底气。”
只是如今朝堂局势变化莫测,再过三年又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星德不愿意等那么久,所以才趁着这次机会下场。
“放榜了!”
人群中不知道谁突然一声,楼上原本还端坐着的学子们一下子都坐不住了,一个两个地全部挤到了楼梯口往下跑,虞燕放眼放去贡院前面的人头乌压压一片,把那一片都围得水泄不通。
“咱们也过去看看?”虞燕兴奋地推推星德,提着裙子就往下跑。
星德连忙拉住她的袖子:“现在人太多了,下去看也只能看人头,咱们俩又挤不到前面去,不如再等等。”
有兴奋地满场跑欢呼的青年,自然也有壮志难酬落榜的学子,一个个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被人推推攘攘也呆若木鸡。
大多数人看到自己的名次后都喜气洋洋地回去报喜了,只有少数名落孙山的学子还在贡院门口打转,几个已经年迈的中年人更是无错地在口中念叨着“不可能”、“不可能”。
榜上有名的还是汉人偏多,零零散散的也会冒出来几个满人的名字,但是基本上以小门小户的旁支偏多,像那些八旗勋贵的家中出来科举的还是少数。
虞燕看名次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扫而过,只顾着从上往下看,结果还没等她在思索榜上这些名字中有没有后世熟知的大臣时,星德蓦地开口道:“中了。”
“在哪儿?”虞燕瞪大眼睛看向她。
星德的手轻轻一指,几乎在榜的末端。
京中科举录取约莫一百多名举人,他排九十八。
“星德。”虞燕摩挲着下巴有种非常不真实地感觉,“你知道史上十二岁中举的人有几个吗?”
“前明的杨廷和,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入翰林,最后做到内阁首辅。”星德原本绷直的嘴角忍不住微微弯起。
虞燕长眉飞扬:“你知道十二岁中举就算在文风盛行的江南也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么?”
“额林珠,你要知道能进上书房教书的夫子不管人品如何,又是否参与党争,至少他们的学问是实打实的。”
星德眉眼弯弯:“况且京中的乡试内容基本上都是按照朝廷实事来出卷的,咱们在上书房的时候写得相关策论还少么?更不要说这次卷子的策论写得还是水利方面的事情,有关河工的事务每年夫子都会出不知道多少篇策论,这么些年写下来早就熟得不能再熟了。”
他和其他那些阿哥身边的伴读不一样,能进上书房都是沾了额林珠的光,他们有家中亲眷帮忙想前程,他却只有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不能努力借着上书房这条藤蔓往上爬,他未免就太不识好歹了一点。
“可是你十二岁中举诶!”虞燕两颊的酒窝若隐若现,“夫子们教导得好是一个原因,但是你自己每天都能那么早起床,在弘昱他们趁着晨读睡觉的时候认认真真背书练字,难道不是因为你自己本身也很努力么!”
“走,我请你去顺泰楼好好吃一顿!”
“就我们两个吗?”
星德抿着嘴顿住了脚步。
虞燕摸了摸下巴犹豫道:“按照道理说这样的喜事应该给你好好庆祝一顿的,但是我琢磨着乌拉那拉氏那边的人你肯定是不耐烦应付的……有容的话,她如今是待选秀女,除了每日去上书房念书外一回家就被舅母抓去练宫里的规矩了,这几天忙得很。”
她一摊手无辜道:“你不想和我吃饭吗?”
“怎么会。”星德下意识摇头,随后见虞燕有些揶揄地看着他,无故地感觉自己的脸有些烧,连忙将头撇到一边定定心神,“求之不得。”
最后的四个字他说得轻轻的,几乎像气音一样随风飘散,就连虞燕也没有听清。
顺泰楼的价钱贵有贵的道理,里面什么鲁菜川菜苏菜要什么有什么,虞燕是听说里头最近来了几个川渝那边来的厨子,特地点了一桌微辣口味的菜上来——不是她吃不起辣,而是
正儿八经的川厨做出来的菜放的辣椒再少也辣得人嘴巴疼,她还不想和星德两个人吃顿饭吃得眼泪汪汪。
“说起来你先前不是说有一个考乡试的朋友么?他考得如何?”星德夹了两筷子水煮鱼片后猛灌了一大口凉茶。
虞燕吃辣子吃得满脸通红,闷了一身汗出来:“还不知道呢,京里是今日放的榜,徽州那边应该也一样吧,等他那边的信传到京里估计也要一个多月后了,到时候就知道了。”
“不过他比你大两岁呢,就算一样考上了,那也没你厉害。”
星德夹鱼肉的手顿了一下,过了几秒后把剔好骨头的鱼肉放进虞燕的碗里,却没说话,也有可能是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吃顿饭自然用不了多久时间,虞燕她们两个从顺泰楼出去的时候外面天色也就刚刚暗下来,深秋本就天黑得快,戊时都还没到伸手都快看不清五指了。
“那你是不是还要准备明年的春闱?”虞燕好奇道。
星德摇摇头:“春闱要比秋闱更难,况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夫子先前就劝说过我不要做揠苗助长的事,等再过三年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