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雍正女儿后(21)
佟夫人低头应是,虞燕却又觉得自己心里不痛快起来。
“温宪是朕的爱女,日后不管下降谁家,朕都不会让人欺负她去 。”
康熙一把捞起虞燕,只觉得这丫头似乎比过年的时候又重了不少。
佟夫人肉眼可见的坐立不安。
“舅母难得进宫一次,朕便留下陪您说说话。”康熙乐呵呵道,“札喇芬,你就先带着你小侄女回去继续念书吧。”
五公主温婉应声,牵过虞燕行礼退下。等进了颐和轩的正屋,虞燕爬到圆凳上,案桌上白宣纸印出的字迹看起来略微有些眼熟,似乎是她便宜阿玛的字迹。
“姑姑,你是不是很讨厌那个舜安颜?”
札喇芬低着头翻阅手里的《幼学琼林》,正巧翻到《婚姻》一章上面,开头便是“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几个大字。她思忖片刻,最后还是将书合上丢到一旁。
“都一样。”札喇芬挥挥手示意屋子里的宫人都下去,直到只剩下她们二人时她才接着说道,“舜安颜也好,旁人也罢,总归都不是我自己选的。”
虞燕没想到她这个姑姑的思想居然这么超前,已经发展到了想要自由恋爱的地步,但五公主一开口,她就发现自己还是把人想得太狭隘了。
“咱们出身天横贵胄,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札喇芬将虞燕抱到桌前,握着她的手缓缓写下一个“女”字,“身在皇家,见得最多的就是身不由己四个字。额林珠,姑姑知道你生来早慧,大人说得话你能听懂十之八九,我也不把你当作寻常孩童。”
“我自幼念书,学得速度胜过好几个兄弟,汗阿玛也曾夸我‘弱龄受教,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但我去不了上书房,也不能像四哥他们一样在汗阿玛面前论上两句政事。”札喇芬平和道,“我身为女子,哪怕念再多的书,哪怕比所有的兄弟都聪慧,我的这些优点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一点,最终的归宿依旧是出嫁为人妇。”
“其实我很羡慕穆图尔贺,就是你四姑姑。”札喇芬温婉低头,望向听得聚精会神的虞燕,“她虽远嫁蒙古,可她私底下送给我的书信上却说额驸愿意与她共享一半的权力,她能够一起处理政事,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她的才智得以施展,我的聪慧却永困深闺。”
虞燕怔怔地看着五公主,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在一个封建礼制教育下成长的女子口中听到这么一番话。
“汗阿玛和太后疼我,知道我自幼体弱,想尽办法将我留在京城。”札喇芬摸摸虞燕的软发,“所以,无论是舜安颜,还是别人,最后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虽说如此,额林珠,姑姑还是希望你能多读一些书。”
札喇芬指向她摆放书籍的架子笑弯了眼:“那原本是个多宝阁,后来我托四哥给我搜寻了好多书,书多的根本摆不下,干脆就把放在上面的摆件全部收起来放书,现在看上去已经完全看不出本来的模样。”
“你的聪慧不应该困于深宫。”
第13章
星德天渐渐转凉,秋意渐……
天渐渐转凉,秋意渐浓,陈姑姑她们已经开始给虞燕准备秋冬的袄子,夏季的薄衫基本上都被收得七七八八。
这两三个月虞燕一直乖乖遵循着宁寿宫和南三所的两点一线,五公主讲得书也渐渐从《幼学琼林》变成了与世情相关的《增广贤文》。
要虞燕自己来说的话,《增广贤文》比《幼学琼林》深刻得多,它讲得更多的是世俗阴暗面,可能对于正常的四岁孩子来说太过超前,但对于虞燕这么一个成年灵魂来说还是很好接受的。
“针线房已经把格格的骑装带来了。”越桃捧着鹅黄的骑装进屋,拎起衣裳在虞燕身上比对片刻,“苏公公那里传话来说主子爷让格格今日就先不去宁寿宫念书了,乌珠穆沁草原今年新进了几匹小马,他让您先去挑挑。”
八月初的时候康熙巡视塞外,她阿玛也跟着外出一个多月,回来的时候脸是黑的不说,还将自己闷在屋里待上了许久,一出来二话不说就派人去针线房给虞燕做了好多件骑装。
李氏觉得奇怪,特地让谢嬷嬷跑了一趟去随行的太监宫女那打听,这才得知四爷为何突然要给才四岁的女儿做骑装的原因。
康熙三十一年下嫁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的端静公主竟被额驸虐待得险些寻死,若不是康熙巡行塞外一直没看见自己这个女儿多嘴问了一句,恐怕直到公主死亡都不会有人知道。
那噶尔臧面对康熙的震怒居然还大言不惭地说是公主与侍卫私通,他实在无法忍受才殴打公主以振夫纲。康熙一怒之下寻来端静公主对峙,公主只会怯弱躲在侍女身后,身上全是青一道紫一道都不敢指认额驸,康熙被气得仰倒却又无可奈何。
胤禛随行看完全程,只觉得如今宫中教养公主实在是汉人作风太重。嬷嬷们都是按照如今京城中流行的风气教养公主,一个两个被养得温顺安静还是好的,就怕像端静公主这样一棍子敲下去也没句话,阿玛来了都不敢告状。
他一想到自己的女儿将来也会被养得如此娇弱可欺就觉得血气上涌,一回南三所就把虞燕身边大大小小的宫人全部招呼过去挨个敲打一遍,就怕会步端静后尘。
胤禛想了又想,觉得敲打奴才只是小手段,真正还是得要女儿自己立得住。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奏向康熙讨要了一批乌珠穆沁草原新进的蒙古马,教导女儿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