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雍正女儿后(227)
石阳到底在广州这边打转这么多年,和现任两广总督也打过不少交道,又有虞燕这个炙手可热的雍亲王格格的身份保驾护航,不管是选址还是招收学生,亦或者是聘请师傅授课,基本上一套流程走下来都是很顺畅的。
只是在虞燕看来,女学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到底还是有些狭窄了。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石阳此刻倒是宽慰起了虞燕,“也只有高门大户才有余力让女儿出来念书,往后说亲的时候好歹能得一个知书达礼的好名声。至于那些家中穷苦的女孩……帮着爹娘办事还来不及,哪有闲功夫念书?”
虞燕自然知道她说的有道理,除了双卿是偷摸着跟着在私塾教书的舅舅学了点外,她穿越后这么多年见到的才女基本上都是家中有点底蕴的。
那么多姑娘里面也唯有一个贺双卿。
广州的这座女学选址在天河,门前挂着的对联还是虞燕亲笔提的字。与一般的女学写的都是闺阁训诫不同,她写得却是工工整整的两句诗: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与温宪在京中举办的女学不同,天河区得女学光说规模就比京里大了能有四五倍,学校里的夫子也都是虞燕这段时间千挑万选出来的。
恰恰是因为广州如今与外界交流最多,所以对女子的压迫束缚最小,所以虞燕才尝试着将第一所她印象中的女子学校建立在这里。
课程安排也是她根据记忆中的学校安排来的,除了正儿八经大家闺秀要学的国学外,虞燕还安排了数算、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这些专业课。这些课程的老师不好找,但也并不意味着找不到,虞燕为此还甚至聘请了从欧洲那边远道而来的西洋人坐馆。
而至于女学的校长,她留的是温宪公主的名号。
“格格设立的这些课程,估计真心实意去念的姑娘不多,大多数人还是将这些东西视为奇技淫巧,看不上眼。”石阳转动着虞燕面前的望远镜,心下一叹。
虞燕摇摇头:“很多事情都是要循序渐进的,只要里面出一个愿意去学这些的姑娘,那我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世界上哪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呢?
她自己并不是理科生,但这并不代表虞燕不懂科技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她虽然现在的身份是皇亲国戚,但是并不意味着她就愿意大清国作绵延百年乃至千代万代。
换句话说,虞燕并不喜欢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但是仅凭她一己之力实在没办法推动人人平等时代的到来,唯一能做的只有促进这个时代的发展。
首先确保在历史的滚滚进程中,她的做法能不至于让自己的国家沦落到学过的史书中那样记载的满目疮痍。其次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平民百姓的识字率,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一直实行愚民政策。
只要百姓们愿意思考起来,随着大清对外的交流变多,不出百年就一定会有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运动,只是不知道她有没有机会看到罢了。
因为这往往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虞燕怔怔地看着桌上的化学仪器发呆,直到鸣琅将阿岱送来的书信递到她手里时才收回心神。
信是法保从京城送来的。
她当时将法保留在天津目的就是为了监督廉郡王府中的太监和盐商是否有勾结,结果没想到这小子机灵得很,发现事情有所不对后就立马快马加鞭回京告知雍亲王。
康熙年纪越来越大之后脾性也越来越古怪,尤其是对底下的儿子们更是喜怒不定。胤禛一开始也没有刻意去提盐税的事情,而是利用二十阿哥过生辰为由,内务府的那些盐商为了讨好老爷子送了不少好东西到高庶妃那里。
送礼基本上都是由家中主母操持,结果不知道是哪户包衣人家为了讨好高氏这位如今康熙的宠妃,送了一只五彩玉镯。
这种用的是极其难得的铸金工艺,听说工匠们足足雕刻废了将近两万只玉镯才得了这么一只,除却玉特有的白绿外还衔接着黄、紫、红三种颜色,富贵逼人不说,其珍稀程度绝对算得上罕见。
贩盐虽然赚钱,但是也没有到富可敌国的地步,而那些内务府出去的盐商各个家中过得都堪比皇家,吃穿用度无不奢靡,其中若是没有有鬼他第一个不信。
而这户人家恰是王世昌所在的王家。
这个局具体是怎么做起来的法保的来信里倒是没有详细描述,只是大致说了一下结果:
康熙点了李明修这个刑部侍郎去查具体情况,结果一查就查到了廉郡王头上。
盐税这种东西,就算是当年的太子插手都没有得到什么好果子吃,更不要说现在的廉郡王了。
康熙震怒之下不仅褫夺了廉郡王的爵位,打死了那个替他办事的太监,并且流放了王氏一族,听说还责骂廉郡王卖弄名声狼子野心,反正是骂得要多狠有多狠,八阿哥一回府就病倒了。
“这下朝堂上总归会消停些了。”鸣琅朝着虞燕眨眨眼。
“这才哪到哪儿?被骂一顿罢了,又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事,至少没像大伯一样被剥夺继承皇位的权力,对我这位八叔来说,说不准还是好事一桩。”
虞燕冷眼看着来信:“太子复立后我这几个叔叔伯伯都是牟足劲要把他拉下去,不说八叔,就像三伯、十四叔那些人不也天天在皇玛法面前趁机表现自己吗?只是跳得越高死得更快,他恐怕正是因为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王世昌被查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