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重生)(147)

作者: 伐姝 阅读记录

容洛晓得她对自己关怀。一瞬记起许多从前的事,眼眶一涩。轻轻抽了口气压下异状,把春日递来的茶水端到宁杏颜眼前,倾唇赔罪:“往后都给你知道。”

宁杏颜气怒。她说别的都是没有用处的。从前她总觉着不给宁家沾染自己谋算之事是好事,可仔细一想,宁杏颜与她十数年友情,又怎会不知她心思。何况——宁家与她,终究都是摘不开的。

不说宁杏颜与她是好友。便只是宁家军,宁家,她都绝对不会轻易舍弃。

宁家甚少牵扯庙堂斗争。如今虽为皇帝重用,却并未归顺于皇帝此人,仅仅是服从于家国。再者,宁家与各家关系清白,不会出任何猫腻。她如何能不去招揽?

缓缓低眉,容洛心内暗自一叹。倏地手上一轻,宁杏颜接过茶水,手指捻着翁盖一升一放。皱了半会儿脸,凝视着容洛笑道:“姑且原谅你了。以后可不能再瞒着我。”

容洛连声应和。

室中和乐。秋夕站在门外听了好一会儿,松了口气。同齐四海歉疚地一福身,才将他带进了堂内。

齐四海的右掌在偏房时已经重新上药包扎,用的都是最好的药。不过容洛还是过意不去,再三道了谢,宁杏颜又关照了齐四海一番。齐四海不甚在意,与容洛说了正事。

“大殿下邀约,我思索再三已决定答应。”第一次屈膝正经坐在蒲团上。齐四海见容洛目露惊喜,喉头微动,“只是……我欲向殿下借些银钱来安置寨中兄弟。不知可否?”

他一脸踌躇。想必是思考多时,早前不答应招揽应当也是这个缘由。

容洛倒没想到这事。早前他归顺自己时,山南道的寨子已被拔除,只带了一批亲信在身边。此下稍一斟酌,便明白为此为难已久,“是想做营生?”

“我想为兄弟们在长安郊野与襄州置几块地或店铺,让他们从农从商,有个照应。”齐四海实话实说,“诚如殿下所言,匪贼不是出路。我既追随殿下,也该为他们安排好往后。”

看了看容洛,宁杏颜发问:“大约有多少人?”

齐四海早已清算:“除去妇孺,约莫四百六十三人。”

“加上妇孺大约有六百人罢?”微微允首,宁杏颜猜测了一下人数。点着手指快速算过一遍,“安置大约要一二万两,加之替他们照顾诸事,也该花去先生三四月时间。不如这般,宁家军六月招兵,我明日回家中让大哥拟了文书,你带着回去,问一问各位兄弟愿不愿为兵。至于妇孺……明崇,你可有法子?”

齐四海借款时容洛本要答应。宁杏颜陡然抢了话头,直接为那四百多人做了安排。她与齐四海皆不禁怔忪。闻问回神,容洛道:“有家室的定是跟着去了。年长者只能以银钱为她们置办田产做些营生。并不是麻烦之事,晚些让何姑姑拿了票子去银庄取些银两安排便是了。剩余若有孤零幼小者,能与那些老夫人作伴便留在襄州,不能的就接到长安,本宫会寻了寺庙道观暂且托养。”

很妥帖的安排。齐四海听出她对自己的顾及,直言道:“剃发出家亦可。这些孩子本来就生死由命,为僧为尼已是最好的倚仗。”

平民百姓都不会想做僧尼。齐四海所言,算是对容洛坦白这些孩子并不是普通出身。

山南道买卖官职,混乱不波及其他地方,却不是不严重。明了孤儿的身世大约牵扯朝廷罪人,容洛也不做他言。只依着齐四海的心思行事。

垂一垂脖颈。容洛望见书案下的存放名录的银匣,翛然掀眼打断二人言语,明悟道:“暂且搁置安顿。若要此事顺利……还缺了几人。”

【📢作者有话说】

一打开JJ就跳转不可描述的网站,下了三四个浏览器终于登陆上来了!

好希望JJ出一个定时替换功能,到点替换正文_(:з」∠)_

感谢小美人一段香投的1个地雷~

第83章 11.9晋|江独家发表

◎安排。(已替换)◎

容洛陡然冒出这句话, 宁杏颜不禁疑惑:“谁人?”

安排襄州一众并非难事,宁杏颜自认她们已将一切考虑周全。男丁为兵,妇孺为农, 幼小者种种也都妥善安置。只消她回去向宁顾旸请一封招安的文书,容洛再派了人下去发放银钱便可。用的人也就是身旁的亲信,能缺了谁?

唤何姑姑取来笔墨。宁杏颜的想法容洛一目洞穿。笔墨纸砚上到案前,何姑姑添了水到石砚里,执起墨锭磨墨。容洛捻着笔杆,铺开纸张, 缓声道:“为兵自然是好。但齐先生一寨在山南道名声盛大, 一朝一夕没了踪影, 朝廷定会疑心。宁将军管控边疆, 此时虽在长安, 到底也不能越过重重臣子直接招拢四百匪徒。这般不说各州刺史生出异议,陛下心内免不得认为宁家军无视君威。如此时再有人存心跟宁家过不去, 两件事一查,扣个‘私自拥兵,心怀叵测’的名头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眉头蹙起,宁杏颜果然并未考虑到这些。与齐四海相视片时,她看向容洛:“你既说了这番话……应当是有主意了?”

“从匪贼至官兵,身份变一重,才干仍可继续施展。这于寨中兄弟而言是最好亦是最妥帖的照应, 用不着更改。只是如何安排,程序何如, 便需要仔细补充。”提笔在信上写下吏部尚书的名姓, 容洛按着记忆记下诸事, 并未抬首去看齐四海与宁杏颜。也不瞒着她的打算:“此事不能私下进行, 招安仍是必须。不过朝堂经手此事,寨中兄弟是绝绝对对讨不了好。可我有私心,齐先生有道义,为了先生,各位兄弟我都必要安置妥当——亦是这般,招安之事务必经由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