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重生)(24)

作者: 伐姝 阅读记录

当下爽快答应道:“明兰傍晚会派人将图送到明德宫。”

见他应承,容洛宽心。扭首看向谢琅磬,对容明兰道:“只是这事你一人不能成。还需与谢少师共同请旨才是。”

共同请旨就等同于功劳被瓜分。容明兰蹙眉,不解:“此事我一人即可,谢少师一同请旨如何使得?”

他话问得有由头,也并不奇怪。谢琅磬教习他课业是皇帝授命,他无法选。但他深知谢贵妃和皇后不睦,考虑到母子关系和太子头衔避嫌,几乎从不与谢琅磬在私下会面说话。如今要是贸贸然共同上奏请命,皇后那边一定会对他生隙。指他吃里扒外也未可知。

“殿下未曾接触过市井。独自请旨陛下定会疑心。”谢琅磬明白容洛的心思,直白将原因说与他听。可话音落地,又觉得不大对劲。

容明兰与容洛久居深宫,容明兰未曾得交往狂徒,容洛又何尝不是?

她哪里知道的这些九流规矩?

眼下西南灾害才是要事。探究地斜瞅容洛一眼。谢琅磬将心头的疑惑暂时放往一旁。继续对容明兰道:“但要换做你我二人一同献计,这计策便说成是殿下提议用牢犯抗洪,微臣填补细枝末节的管理。如此陛下不会生疑,牵连不到大殿下,也使殿下得偿所愿。是两全之策。”

容明兰颔首,稍许沉默。才考虑到此事可以跟皇后族臣共谋,容洛的声音便娓娓入耳。

“你若想与向氏的臣子一同请旨,厉宝林决然不能回宫,也不能加封。”

伸手格开宁杏颜偷棋子的动作,容洛一字一字笃定地对容明兰:“只要牵连向氏,此事便不会是你的功劳。”

拒外戚入朝,自觉消减宫中银钱充作赈灾银两……皇后向凌竹素来美誉丰盛,堪称贤后。但容洛自小就见识过向凌竹在幕后操控妃嫔与母亲相斗的手段,岂能不知她美人皮下的蛇蝎心肠。

表面上向凌竹国母宽仁,不提携母家。但细看向氏一族中为臣的男子,大到户部度支,小到地方布政,无一任的不是通达南北的肥差;而贤惠的削减宫中银钱充作灾银,转手还不是交到了户部度支的手里。

向凌竹精明。如是这计策被容明兰拿去与向氏族臣分享,转眼大概便会被说成是她的主意。功劳落到她身上,厉宝林的回归与否还是兜转了回来。容明兰便是白忙一场。

提醒敲中容明兰最大顾忌。他也明白容洛所言。向凌竹贤后名号多年,在外朝无人心疑。但他终究是她膝下子嗣。

这被抱养的五年,他不说事情得见巨细,至少向凌竹私护母家、不折手段争夺宠爱二事,他是自己亲眼瞧见了的。

“本宫并非护着谢家。只是在这一事上,谢少师是能与你请旨的最好人选之一。”容洛捻着棋子在棋盘边缘敲了两下。笃笃声揉在容洛温和的劝说当中,颇有些不容拒绝的意味,“外祖从前游离人世,得宠于皇祖母的手下,所通达的世事非寻常人得知。将其经验教与谢少师非怪异之事。且谢少师是你先生,如为你完善计策是为平常。但换做向氏书香门第,提出这般旁门的管制,即使功勋归于向氏,父皇也一定会起疑。”

向凌竹出身文官家世,父亲是正二品特进。家族是科举入仕,最不屑市井。如果容明兰说向氏族臣共同出计,皇帝思及这一条,一定疑心向氏的清白家世,认为向凌竹与江湖勾结。

但换成谢家,则毋须忧心。谢家四朝为臣。元祖是草莽出身的谋士,跟随先帝东征西战,为先帝出谋划策,招揽天下义士。贫贱富贵只要有才学能力,皆一视同仁。

而现今谢家家主谢玄葑,曾受连隐南重用,替她款待江湖人士。又数次任会试考官,市井贫贱的人士广为来往。有这样的父亲,要说谢琅磬为容明兰计策提议用地痞流氓制辖犯人,可谓司空见惯。

在座皆是狐狸。容洛草草两句话吐出,他们立时获知利弊。

顾念皇后疑心而伤害向氏一族,这样轻重倒置的事情险些发生。容明兰听完,只觉寒冰彻骨,愧疚万分。

他本想容洛提议谢少师一同之事是她护佑谢家。可她坦然将好坏与他分析后,推翻了他所有的料想。坦荡荡的大方模样,立显他小肚鸡肠,不识善恶。

“是明兰以小人之心度皇姐君子之腹了。”起身移后一步。容明兰在蒲团上跪下,对容洛长身一揖,满脸惭愧:“还望皇姐恕明兰无知之罪。”

太子只拜天地、父母与先生,如今他拜了容洛,已是极大的礼仪。谢琅磬当时一惊,伸手便欲扶起他。没想容洛全无动作,他亦不能僭越。只得收手。

轻笑一声。容洛没有伸手去挽他起身,言语中柔意款款:“你亦是本宫弟弟,偶尔对本宫撒娇,与本宫述论所想自然是好事。我为何要怪你?”

容明兰与生母分离,即便得收养,到底皇后也不是他生身母亲,哪能全心全意地关爱他?容洛此话暗含关怀,无一丝怪罪,与皇后处处想要操控他的模样乍然生了对比,意外叫容明兰心中一暖。

扬首注视容洛许久,容明兰沉眼下去,羞愧更深:“皇姐海涵。”

容洛笑意温柔,不再说话。

大雨如注。容洛来回又跟宁杏颜下了两盘棋,宁杏颜知她难赢,索性在窗外勾了竹叶进来,教容明辕编蜻蜓。容明兰在那之后与谢琅磬又商量许久。确保计策可行后,二人便身披雨蓑,一齐去面见皇帝。

太傅失了棋友,神色有些恹恹。陡见送大氅来的燕南在看礼记,顿时摇头晃脑的笑话笑话了两句。没想燕南对答如流,让他吓了一跳。与燕南左右再考了两题,他又恢复了精神,在前座指点起燕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