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重生)(366)

作者: 伐姝 阅读记录

只这么一问,无论是谁,心里都觉得他得罪了容洛。就是他自己,也都后知后觉地反应了过来。但只想到礼法不可违,有什么后果都是为礼法,他心里也定了许多。

于今日今时的情形,容洛也不是没有预料。凝视这太常寺少卿片刻,容洛问道:“本宫只问你,男子所为,女子是不是就当真永不可为?”

仿佛是承认了,又仿佛不是。没等他答,安太妃抢话反问道:“殿下这样说,难道有意为帝么?”

今日注定是乱的。刚跪下地,容明露听到了这话,立时回以讥讽:“太子年幼,难当大事。陛下足下无成年子嗣,同辈兄弟良莠不齐,大殿下宽待子民,政绩昭著,有何不可?太妃对大殿下有如此大意见,莫不是觉得十五岁的福亲王就堪当大任了?那还真是可惜,明安明竹这些兄弟,又哪一个不比他强?太妃想让他做皇帝,那也得按辈分来!”

容明露帮着容洛说话,咄咄逼人又不是说反话,不说容洛不明白,其他大臣也是一头雾水。南阳王生前与容洛相斗,后来满门被灭,不少人疑心是容洛所为,便连文景帝亦不可免。他在灭门一案后住进白马寺休养,不知多少年才好,怎么想都该是恨容洛才对,帮容洛说话……实在教人搞不明白。

但是不论如何,他也确实说了真话。

太子容知徽年幼,若摄政,辅佐之人不是崔妙仪,便是身为太子太傅的重澈或是早有共理朝政之权的容洛。崔妙仪为皇后,是容明兰所有子嗣的“母亲”,摄政理所应当,可众人也知道,崔妙仪缠绵病榻多时,据悉得知容明兰过世一事,还吐了血,怕也是没有办法辅佐容知徽,如若不然,太妃们怎么敢带着亲王入宫来这一出呢?

而让重澈辅佐容知徽……那与交给容洛又有什么区别?一旦容洛摄政,容知徽禅位,那便是选个良辰吉日的事。

至再说容洛,同辈的兄弟,那还没一个比得上容洛。文景帝在世他们都挣不出多少政绩,到了容明兰登基的时候,能保住性命对他们自己来说便就是最大的功绩了,还想挣功名?

鸦雀无声,杜少卿摇了摇头:“无论如何,臣都觉得此事不合礼法。”

说罢起眼,倏地对上容洛的视线,他心中一跳,下意识向右避开。连没看清身旁是什么人便拜了下去,再抬起头来,他看见重翰云,怔了一阵,左思右想不好露怯,硬着头皮问道:“想来……大公子也是此意吧?”

重翰云看傻子似地睇了杜少卿一会儿,抿了抿唇:“能者居之。”

未论男女,完全不站在杜少卿这厢。杜少卿呼吸停了一阵,因是心里头有准备,也不至于堵得气都喘不上。四顾一圈,他也不再挑那些一看便是容洛党羽的人问话。越过萧咏悬,他看卢清和拢袖似乎有话要说,又琢磨了他卢氏近日的作为,小心道:“……卢氏儒学世家,尚书……想必不能苟同吧?”

倘使说问重翰云是慌不择路,那选择卢清和,便是羊入虎口还不自知。

容洛的视线在这一时收回。卢家目的从未达成,吃瘪多时,想必也不会站在她——“卢氏有永寿帝遗命,从未觉得女子不可为帝。”

思绪未落,惊雷乍起。

重澈与容洛同时扬眼,只一刹那,便看见了一卷泛旧的圣旨。

卢清和本就在思量此事,杜少卿问话问到他,恰恰是推了他一把。深望容洛一眼,他躬身一拜,从怀中取出圣旨,道:“臣卢清和,受永寿帝托付,携旨入京。帝御笔亲书,立文景帝长女容洛,即镇国明崇长公主为帝,印期升泰十二年,不曾有假,天地可鉴,诸臣可鉴。臣愿以命证,请殿下……验旨登基。”

卢清和此举无一人有所防备,容洛亦没想过他会在这样的场合下拿出圣旨。

釜底抽薪,百官惊哗。殿中省的老宦官很快赶来,萧咏悬亦上前验视,多年不见的笔迹再现,二人不敢有一丝怠慢,核验完毕,萧咏悬握着遗旨,向下方诸人颔首。

遗旨为真。

验证结果引来一片喧哗。随之而来的,还有太妃们煞白的面目。根本不待容洛与重澈发话,重翰云便与徐云之等人一道替容洛领受了这道圣旨。

自然,容洛也不是不能插话。卢清和所为,她亦深感愠怒。只是她也清楚——

她需要一个光明正大。

连隐南的遗旨,比武恭帝的圣旨更合适助她坐稳皇位。

她必须有决断,至少此时不能……意气用事。

第213章 0206晋|江独家发表

◎发带。(已替换)◎

连隐南的遗旨公开, 容洛阵营的诸位大臣乍一听便感觉容洛是遭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好运,迫不及待就顺势将容洛推上了帝位,待得听明白了后半截为帝要同卢氏结亲的话后, 登时惊骇且不约而同看向了重澈。

重澈与容洛关系非朝夕成就,近两年来二人愈发亲密,朝臣也多次撞见二人留宿彼此府中。虽未曾公开议论,但二人究竟如何,众人已经心有默契。

容明兰没得太快也太没有征兆,遗旨等等尽未留下, 太子年幼, 诸如容洛这样的洪水猛兽, 从不止一只两只, 眼下也已印证。众臣为保皇, 为各自主子,都已经做下了要争执辩论的准备——没人想过、甚至预料到这棋局初开便会被立刻敲定胜负, 容洛这方精明如斯,一早知道容洛意在皇位,又怎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文景帝已死,容明兰没有遗嘱,连隐南的遗旨,来得实在太及时。

“继承大统”四字入了心里,众人心中惴惴不安渐渐平息, 饶有默契的,都选择在此时遗忘这位权势滔天的尚书令, 以全力争夺下主动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