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宣妃享乐日常(35)
太皇太后可是希吉尔的大腿,她自然要抱好大腿。
“咳咳。”
希吉尔奉上一张纸条:“这是奶茶的配方,是打算待会拿给皇上的。”
还算有眼色,康熙满意地拿过了纸条,朕就知道后宫中的每个人都爱慕朕。
此时的康熙才执政几年,对于朝廷上的事情如鱼得水,对于情情爱爱却是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这是孝庄特意培养的结果,她只希望康熙把情爱当做一种工具,而不希望康熙像她的的儿子顺治一样沉迷于情爱。
康熙和太子吃饱喝足后就离开咸福宫了,他们两个人都是大忙人,康熙要忙着处理朝政,太子则是一刻不停的学习。
希吉尔马上令渝芳再把奶茶的方子抄写一遍,给宜嫔送过去。给康熙的方子自然不是早早为康熙准备的,那是她要拿给宜嫔的!
下午的时候,渝芳取了一封信回来。
希吉尔查看写信的人是她的二哥。
吾妹,见字如面,您在宫里一切可否安好,如果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应该是我到京城了。
第23章
看戏
你的小红马和猎鹰我都照顾的好好的,如今我来京城,不方便去照料,将它们转由兄长照顾。
它们一如既往的活泼,只是许久不见你,刚开始的时候有些食欲不振,小红马吃的草料明显变少,而猎鹰也不常在家,我偶然见它好像与另一只鹰再生小鹰。
小红马和猎鹰啊,希吉尔也想它们了,那是阿布(爸爸)从小的时候专门给她养的。从小养到大只是希吉尔是要入宫的,不管再多舍不得也只能无奈的把它们放在蒙古,对于它们而言蒙古上的大草原才是它们的归宿。
讲完了希吉尔的宠物在蒙古的一些事情后,二哥又紧接着写,我很庆幸之前我特地请求皇上让我有了考科举的机会,如今我已进京赶考,准备会试,必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成绩。
希吉尔二哥在希吉尔还没有入宫之前,就已经向康熙请求让他可以参与科举。科举只能是户籍为旗人或者是汉人的人参加,蒙古部落并不在其间,是由他大哥达尔罕王向康熙请求,康熙认为这个要求并不影响他的统治,于是就答应了,原本假如希吉尔不进宫的话,他二哥可能也会成为蒙古与清朝交流的桥梁。
况且康熙也少见,不,应该是完全没有看见可以在蒙古安然享受荣华富贵的人要悬梁刺股考科举,他那时候心生趣味的同时还在想旗人怎么就没有这种志气。他给予旗人不同于汉人的尊贵地位,但是他们却沉迷美色醉生梦死。
希吉尔对二哥参与会试取得名次充满信心,二哥身体不同于蒙古人身体的健壮,稍显薄弱,但是二哥的脑子却是希吉尔认为整个科尔沁部第一聪明的人。
每次二哥给希吉尔出谋划策捉弄大哥或者部落的其他人,事后大哥都没有察觉,以为是自己的问题。
但是二哥可能也因为他的脑子在部落受到排挤。虽然蒙古的人都没什么心眼,但是在几个蒙古人挑衅二哥后陆续出了事情,还是敏锐的察觉出了二哥的不好招惹,纷纷远离二哥。
接着二哥说了他在京城的住址,希望希吉尔不要被宫里的烦心事所困扰,他很确信的说,他一定会成为希吉尔的靠山。
希吉尔也写了一封信,压在箱底,没有办法送出去,她希望如果有机会出去见二哥的话,能够把书信全部交给二哥。
内务府由于康熙的命令,虽然对于食物方面不严格,但是对于书信的来往,由于可能泄露宫里的信息,所以管理的十分严格。
看完了二哥给她的信,希吉尔的情绪一度低沉,她想二哥了,想大哥了,想她的小红马和猎鹰,想草原上的一切事物。
这就是思乡的感觉吗?比起孝庄而言,希吉尔在宫里没有待多久,她就如此想念草原上的一切,她忽然可以感觉到太皇太后见到她后那种愧疚和欣喜集结在一起的感觉。
渝芳不想让希吉尔继续情绪沉溺下去:“娘娘,我们来准备太皇太后的礼物吧,您之前不是还说要给太皇太后种满珠席吗?”
希吉尔提起精气,她不想沉溺于思乡的情绪中:“渝芳帮我把满珠席的种子拿上来。对了,还有孜然的种子也一起拿过来。”
孜然的种子,由于蒙古是以肉食为主的,所以都有种植孜然,但是宫中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以米面为主食,竟然没有半点孜然。
希吉尔吃炸鸡时想要让厨子拿点孜然的时候,厨子回答没有,希吉尔感到失落,退而求其次的问有没有辣椒。
厨子又回答在宫廷之中禁止吃辣椒,不仅是因为辣椒是作为贫民的吃食,宫中的贵人看了都感觉跌份儿,而且吃辣椒有很大的可能使人失态,因此连辣椒也没有。
他们顺带还告诉了希吉尔,一个令她悲伤的消息,宫廷中的膳食不准使用重口的调味料。
这岂不是失去了人生的一大趣味。希吉尔叹息却无法改变。
希吉尔带着种子来到了种植番薯的那个房间,现在的温度无法在室外种植,就只能在室内生着火盆,而希吉尔无力再供应两个宫殿的火盆同时燃烧。
但是宫殿内阳光无法照射进来,始终对种植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要不去把玻璃弄出来,在弄一个温室大棚。希吉尔的念头一闪而过。清朝已经有了玻璃,但是属于奢饰品,价格昂贵。也只有达官贵族或者是一些富商才可以使用,并没有奢侈到用玻璃做温室大棚的地步,耗费昂贵。还不如直接在小汤山温泉那边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