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宣妃享乐日常(52)
但是话说如此,哪有那么简单?
单是那个比例希吉尔就不记得,所以要一次次实验才可以取得成果。
多亏了内务府中的工匠,不嫌苦不嫌累,还个个都是技艺高深的大师傅,在希吉尔如此粗糙的言语之下,经过多次实验竟也成功了。
内务府中,他们还是不敢相信,面面相觑。
玻璃是舶来品,在京城中倒是也售卖,但是价格十分高昂,高昂到到什么地步?三品大臣一年的俸禄,买个玻璃也心疼。虽说这也有康熙时期大臣的俸禄不高的缘故,但是足以见玻璃的昂贵。
他们是完全没有想到,玻璃竟然可以用一堆沙子一般的东西就可以制作成。
虽然目前制作出来的玻璃大块小块的都有,还有点坑坑洼洼。但是在过些时日,熟练了之后,肯定可以制作出媲美西方玻璃的清朝玻璃。
不,甚至我们可以更胜一筹。因为西方的玻璃难免有点颜色附在上面,虽然不知是否他们将玻璃劣品卖向京城,但是在座的工匠都有信心,可以制作出更加优秀的玻璃。
希吉尔看着工匠们兴致勃勃的模样,她卖个关子说道:“你们可知玻璃还可以制作镜子。”
镜子,是铜镜吗?
有一个头脑灵活的工匠听到希吉尔的话就想起了,他大声的说道:“西洋镜。”
诸位工匠顿时都明白了,对了,是西洋镜,同样在京城卖的昂贵的物品之一。
他们顿时又抬起那求知的眼神看向希吉尔,万万没想到,竟只是宫中的一个嫔妃都知晓如此多他们没有知道的东西,那么其他嫔妃呢?
展开联想后,他们忽然想到自己不会要被朝廷丢弃了吧,不然为什么宫中的嫔妃都知道,反而是他们毫无了解。
希吉尔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忐忑不安:“如果要做成西洋镜,只需在这玻璃的后面漆上一层银子粉末即可,亦或者用黑色的布或者纸张将其一面粘住。”
这简单,工匠们马上又拿着一块现成的玻璃制作出一个镜子。
“这就是西洋镜吧!”
旁边的另一个工匠反驳:“不,西洋镜可没有我们制作成的镜子如此清楚!”他像看自己最喜爱的东西一样看着那个镜子。
如此神奇!竟是在玻璃后面蒙上一层东西就可以制作出镜子。
然而他们在此喧哗半天都没有人想起康熙,哪怕是康熙放在内务府的眼线都没有想起来,还是让康熙自己闻声而来。
要不这么说,康熙的眼线遍布后宫。
康熙有备而来:“你们制造成功了?”
工匠们刷刷的跪下请安,他们后知后觉意识到了自己忘记去通知康熙。康熙令工匠们起身,几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要从哪里跟康熙汇报。
最后还是那个最先提出西洋镜的机灵工匠回复康熙:“皇上,吾等通过宣嫔娘娘的指令已经制造成功。”说着那个工匠递上了手中的镜子跟玻璃。
“这又是何?”玻璃康熙知道,希吉尔禀告说要制作的东西,但是另一物,竟能清楚地照射出人脸,康熙看着不似铜镜中模糊泛黄的理脸,要不是他曾经令画师画过自己,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就长这般模样。
还是那名工匠回答:“皇上,此物根据宣嫔娘娘的描述称为镜子,乃是玻璃后加一涂层后制作而成。”紧接着那名工匠又补充了一句:“与西洋镜有过之而无不足。”
西洋镜,康熙周刊发现,只要将它加个繁杂的框架,那便与西洋镜相同。
康熙:“造价几何?”
工匠:“此物乃是一堆砂石磨碎制造而成,因此造价极其低廉 。具体的造价,臣等不知,应询问内务部专管此事之人。”
造价低廉,哈哈,康熙怒极而笑,知道这点就行,虽然不知道内务府玻璃镜子的造价,但是康熙可是知道京城中玻璃和镜子的造价,整个京城,无一人敢在家中全部换上玻璃。
哪怕是宫中,都只是选择性的在一些地方换上玻璃,盖因价格昂贵。
外邦就是如此糊弄朕,康熙也买了不少,来自西洋的玻璃跟镜子。他甚至一瞬间有的念头,把那些西洋人全部驱赶出境。稍想觉得不妥后才取消。
工匠们看着康熙生气的模样,胆战心惊的问道:“皇上可是有所不解?”
愤怒不应该发泄在工匠的身上,康熙回:“无事,朕大大有赏。”
工匠再一次跪在了地上:“臣等不敢,此事最大功劳归于宣嫔娘娘身上,陈等只是做了些微末小事。”
“宣嫔?”康熙原本以为工匠说功劳是宣嫔的,只是谦词,没想到再谈奖赏后,工匠说最大的功劳是宣嫔,应当是无假,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尔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朕同样有奖。”
工匠齐齐拜身:“谢过皇上。”
至于宣嫔,康熙询问:“升你的位分可以吗?”
位分这种东西,希吉尔并不在乎:“皇上可以给予臣妾自由进出宫的权利吗?”
有一句话说,当你想开窗时,别人只会劝阻你,但是假若你要把屋顶掀破,别人就会让你开窗。
希吉尔这一次正是如此,她的主要目的是,在询问康熙后可以进出宫。
倒是从来没有妃嫔敢和康熙提要自由进出宫的权利,但是也没有妃嫔可以久居深宫中,而作出可以丰富康熙国库的东西。康熙可是知道宣嫔之前所做的精油收敛钱财之厉害,单看京城中西洋镜和玻璃的售价,就知道内务府所做的这两样东西,自然也可以为康熙收敛很多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