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主她不敢嗑男女主(2)

作者: 肆氢 阅读记录

三月微风徐徐,轻柔地拂起小公主颊边的乌发,随风飞舞,一双乌溜溜的黑眸狡黠地转动着,虽只年过十一,但那张小脸明眸皓齿,杏眼桃腮,与母亲五分相似的容颜已颇具倾城之姿。

秦颐一一身浅粉色百褶如意月裙,肤白胜雪,眼睛大而圆,看着禁闭的朱红色宫门,面上不显,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这个嫡姐的确是难搞。

或许是被宫中的流言影响颇深,是以,以皇后为主至其余嫔妃包括公主,都对仪华宫她们这对母女十分排斥。

其中,尤其以皇后和皇后所出的嫡五公主对她们母女敌意最大。

这也怪不得她们,原书中,自打她母妃进宫得宠不久,宫中瑾妃嚣张跋扈,不将中宫皇后放在眼中的传言便四处流窜,三人成虎,久而久之,饶是一向贤淑的皇后心里难免留下疙瘩。

是的,她穿书了,胎穿成了一本古早小说中的反派女配。

尤其在她出生后,父皇并未知情,将皇后一开始便属意的烟云纱顺手赐给了母妃,流言甚嚣尘上,后因着几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被有心之人无限放大,母妃跋扈的名声便渐渐流传至民间。

一年前,她因一场高热恢复记忆,才知自己也是穿书大军中

的一员,前世的她不过刚满十九岁便身死,而这十九年中,有近九年缠绵病榻,在医院看惯世间悲欢离合。

想起原书剧情,她国破家亡,死状凄惨。一时间也没空理会那已经不足为奇的糟糕名声。眼下最为要紧的,是如何保住上天开恩给她再活一次的机会。

若单单如此,她也不必刻意亲近女主。

可回望过去十年的记忆,这书中所说的昏庸无道的齐国皇室,似乎也不是那般不堪。想起慈爱的父皇,温柔的母妃,秦颐一觉得,若是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她还是更愿意成为公主,而非前朝遗孤,而更在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日子。

书里,她作为古早小说中的恶毒女配,仗着身份高贵,有着父皇母妃的宠爱,对自己那并不受宠的女主嫡姐颐指气使,处处打压。

尤其在那丰神俊朗的男主出现后,自己更是对男主一见钟情,看与男主“眉来眼去”的嫡姐极为不顺眼,在瑾妃没有出事之时,借势欺之辱之。

女主因着自小受到的挫折及折辱,对昏庸的皇室厌恶至极,恨不得将之亲手摧毁,尤其在皇室因一场洪涝而失去大失民心后,女主更是愤懑。阴差阳错与男主成婚,二人便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而作为反派女配的她,在国破家亡那一日,仍旧痴心不改,在刺杀女主失败后,毅然决然拔剑自刎,不得善终。

作为读者时,她不自觉便会带入女主视角,对这懦弱不堪的皇室、不堪其用的皇子公主甚是唾弃,女主作为嫡出,没有受到该有的尊敬的优待,反而深陷泥沼,被自己的亲人一再伤害。

亲情刀伤人最痛,秦颐一理解女主的选择,甚至在齐国皇室易主之时,还成为让他们这群读者的爽点。

可如今嘛……想到自己死状凄惨,似乎就不那么爽了。

和煦的日光下,小公主原先见到宫门紧闭的面无表情终于破裂,有些稚嫩的面庞露出苦恼和无措。

本想趁着时机跟女主打好关系,不让原书剧情再次上演,谁成想,这女主当真是跟书中写的一般,执拗又固执。

说不愿搭理她,是以哪怕这一年来自己绞尽脑汁,对于改善自己与她的关系,还是收效甚微。

一旁年约十四五的宫女蕙兰看着六公主不复往日的活泼,蔫哒哒的模样不禁有些心疼,口中自发埋怨道:“五公主也真是的,公主您有什么好东西都不忘她这位姐姐,巴巴找上来,可她倒好,总是避而不见。”

秦颐一闻言,略感无奈。

也怪不得书中的秦颐一会变成那般刻薄模样,小小年纪,众星捧月,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父亲宠爱,母亲溺爱,身边的宫女太监更是只有奉承,别说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幼儿,哪怕是已有一套独属于自己评判是非曲直标准的成年人,但凡心智不坚,也会逐渐偏离轨道。

“蕙兰,今日若是母妃在此,你也敢这般肆意妄论主子吗?”秦颐一看似轻飘飘地问了一句,实则原本无措的眉眼已然凌厉几分。

蕙兰看着那与瑾妃娘娘发怒时几分相似的容颜,立即跪下请罪。

她原本是跟在瑾妃身边的宫女,虽不算得宠,但瑾妃娘娘见她聪颖机灵,前不久便将她拨到公主身边伺候。

原以为这小公主骄纵,一切只要顺着她的意思,好好奉承一番便好,没成想,这位公主小小年纪倒是已经有了几分瑾妃娘娘的风范。

“起来吧,若是日后再有这般有失分寸的言语,我定回禀了母妃,让她好好教导你。”秦颐一道,稚嫩白皙的小脸异常严肃,只是因着年纪过小,失了几分气势,但贵为天家皇族的气度已然深入这个原以为只需讨好她便可扶摇直上的宫女心中。

即便公主年幼,气势不足,但蕙兰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原本跪着的背脊更弯曲了几分。

谁人不知六公主就是瑾妃娘娘的心尖子,平日里私下议论甚至不甚惹恼了瑾妃娘娘,或许还能够侥幸逃脱,可要是惹得公主有半点不快,那瑾妃娘娘的手段足以令人胆寒。

加上皇上的偏袒爱护,六公主在这宫中便是无人敢惹。

秦颐一见给足了教训,便将人叫起身。

臭名远扬的声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扭转,这一点,秦颐一深知。而目前最重要的,便是要将身边之人的倨傲姿态以及下意识仗着母妃恃宠生娇的思维纠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