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她不敢嗑男女主(67)
远处大些的火堆旁,几人为了吃食忙得热火朝天,反而没人在意到这个小角落发生的事。
秦颐一看着路霁安倒了一碗水稳稳端着走向自己,看着那双黝黑的眼,秦颐一下意识避开了目光。
或许五姐说的对,她对着人有些不同,但始终不到能够与之共同生活的地步。
接过男人端来的水,秦颐一喝了几口。
两人之间陷入沉默,耳边只蕙兰他们那边传来的声音。
“殿下,锅子好了!”蕙兰道。
秦颐一应了一声,轻轻叫醒睡得有些沉的秦颐甄,临走前又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路霁安道:“走吧。”
忙忙碌碌累了一整夜,在吃完东西见众人没有想象中的闹事后,秦颐一便与秦颐甄躺在一张用木板随意搭上,上面铺了一张席子上睡着。
路霁安看了眼睡过去的小公主,眼底映着面前火堆跳跃的火焰,神色意味不明。
大雨倾盆,一直到晚饭时间还不见停。
这时的百姓不再是之前的淡定模样,大部分人见这连绵不绝的大雨,心底已经开始打突。
这雨若是继续这般下下去,那凌河一定会涨,届时家中的房屋一定会被冲毁。
秦颐一等人也看着这大雨,目中担忧。
又过了一日,雨势还是不见减小,天色越发黑沉。
时间越久,众人心底越慌。
此时饶是再固执再不相信会涨水的人也没了之前的争执 ,大家在心中默默祈祷,祈祷大雨能够过去,祈祷灾难不要发生。
但显然事与愿违,下雨的第四日晚,他们便见对面寸早不生的高山忽然下陷一大块。
雨水伴随着黄沙在微微可见的天色里不管不顾地向山下奔去,山下顿时一片混乱。
发现这一幕的人一阵惊呼,人群渐渐骚动。
过了良久,他们便听见了巨大的水流声。
不多时,派去查探的人气喘吁吁道:“禀殿下,城中河水忽然暴涨,许多民居已然被淹。”
秦颐一面色凝重地点头,让人下去好生休息。
有人听闻这个消息,当即失声痛哭。
西北自来贫苦,好些人家为了在城中安家几乎是举全家之力。
可那点安家庇护的东西一夕之间便被洪水毫不留情地毁掉,谁人能够无功于衷?
渐渐有更多哭声传来,秦颐一听在耳中,无力至极。
但她知道,东西没了可以再挣,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这一场雨,足足持续了七日,到第九日一早,天边的太阳总算挣脱云海,渐渐露头,朝阳直直照耀在众人的面上,代表着新生和希望。
又过了两日,待局势稳定后,秦颐一等人指引着百姓回城,这一次,没有人再发出异议,也没有人再顾着自己那点不算重要的东西。
一步步回到昔日的城中,看着面目全非的小城,所有人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
洪涝过后,往日干净的街道堆满泥沙,房屋倒塌,砖瓦飞散,城不像城,家不像家。
有低低的啜泣声传来,使这本就沉默压抑的氛围更加令人窒息。
“诸位,本宫与五姐定会对各位负责到底,在凌河与大家共建家园!”秦颐一回头,拉住秦颐甄有些冰凉的手道。
“诸位不必担忧,朝廷永远是你们坚实的后盾!”秦颐甄反握住秦颐一的手,同样高声道。
第40章
回城第一日,一群人便投入灾后建设,一点点将被洪水毁坏的房屋修缮好。
殷员外率先给官府捐了三万两白银,用于凌河县城重建。
他这一举动引得众百姓感恩戴德,秦颐一等人也深切体会到了殷家在这城中为何这般受人尊重敬仰。
但,有人欢喜有人愁。
百姓们在因着得到殷家的好处而高兴时,其余几家富足地主被殷家架在火上烤。
若捐钱,自己实在舍不得,若不捐,有些败落的殷家都做出表率了,他们这些在周大人眼中富得流油的富商若是不表示,平日里可以找借口推脱,但眼下灾后重建,若是给父母官添堵,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唉,这可如何是好?”
损毁不算严重的一间宅院里,三个中年男人坐在一起,愁眉不展。
其中一个年约四十,脸盘圆润的富商感叹道。
他们虽然去到其他州县避难,但毕竟凌河是自己的根,能够在此生存,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要不,还是咬咬牙捐了吧!”另一个稍显年轻些的富商面带忧色,“不止是周大人那边不好交代。各位可别忘了,如今凌河还有两位手持陛下令牌的公主以及几位京中的贵人,我们若是为了那点银子死活不愿,最后怕是没有好果子吃。”
都说民不与官斗,眼下送去朝廷的报灾的信件或许都还没有抵京,照着之前赈灾粮的事看,朝廷的灾款就算批下来,定也是磨磨蹭蹭。
但灾后重建迫在眉睫,已经有人做了表率,他们这些人再藏着掖着,给本就焦头烂额的县令添堵,那日后定落不着好。
二人长吁短叹一阵,纷纷将目光投向一个尖嘴猴腮,双眼细长,但迟迟不说话的中年男子。
显然,在三人中以他为首。
杨员外见另外两人看向自己,他若有所思道:“这风头可不能让殷家一家抢去,区区三万两,你我又不是拿不出来,若是能够因着这三万两搭上京中的贵人,那日后的好处……”
说着,他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见此,另外两人自然没有异议,就算心中在不愿意白花钱去救那些贱民,还是被杨员外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