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至尊为爱发癫(112)+番外
李显话音一落,便如一颗石头落进湖面,砸出圈圈涟漪来。
有一些耐不住性子的大臣,开始在底下窃窃私语,场面顿时混乱不堪。
户部尚书瞥向斜上方默默不言的王太尉,王太尉抬了抬眼,两道视线在空中交汇。
户部尚书咬咬牙,站出来,“事关皇室血脉,人言可畏,臣斗胆,求陛下彻查。”
康立群脸色变了变,紧抿着唇瞥一眼李奇。
李奇坐在龙椅上,面色如常,稳如泰山。
随着户部尚书打头,其他朝臣接二连三地站出,“恳请陛下彻查。”
李奇左手搭在金龙盘踞的扶手上,指尖一下一下敲击着。
“如众卿所愿,想必齐王应不是无备而来,有什么证据此时便可拿出来,若能在这大殿上审完,就不必麻烦刑部与大理寺了,诸臣皆可做见证,保证公平公正。”
李显完全没料到他会如此泰然。
“陛下六岁那年被送到法恩寺中寄住,受佛前香火养身,十岁回宫。当年负责照料陛下的一位僧人,臣找来了,不妨先听听这名僧人怎么说?”
“传!”李奇十分干脆。
李显道,“此名僧人就在殿外等候。”
康立群焦灼得看了看李奇,李奇抬手示意,他扭过头,高喊,“传僧人进殿。”
没一会儿,一名着灰色僧袍的中年僧人入内,“小僧叩见陛下。”
“师傅请起”,李奇微一抬手,“阔别数年,有悔大师别来无恙?”
有悔掌心合什,“难为陛下还记得小僧。”
李显有些急躁,他寻这秃驴来可不是为了来和李奇叙旧的。
“有悔大师,本王听闻当年寺里有名少年常来与当年还是皇子的陛下作伴,可有此事?”
有悔:“阿弥陀佛!的确有此事。”
“听闻那少年身量相貌都与陛下相似,也是琥珀色眼珠,可有此事?”
有悔:“确有此事。”
“那少年听说烧成了肺病,身子骨孱弱,需常年服药,可有此事?”
有悔:“确有此事。”
李显厉声道,“事关重大,大师最好细细思量后再答。”
有悔脸上现出一抹异色,仍竖起手掌,念了声“阿弥陀佛”后,又道,“出家人不打诳语,那少年名为张文,入寺时也是六岁,时常见着他都是病恹恹的模样,一咳嗽便半天停不下来。”
李显抖了抖宽大的衣袖,“那你认认,堂上坐着的陛下,和当年和那名叫阿文的少年可是同一人。”
谁都没想到李显竟然会如此大胆,堂下又传来模糊不辨的窃窃私语声。
有悔怯怯得挑起眼皮,看了一眼,赶紧垂下,“小僧瞧着……是有些像。”
一石激起千层浪,堂下哗然。
刑司空威风凛凛地站出来,食指怒指有悔,“和尚可知这是什么地方?可知堂上坐着的是何人?污蔑天子乃祸连九族的重罪。”
他原是武将出生,穿上朝服也难掩肃杀气,有悔打了个激灵。
“出家人不打诳语,小僧所言句句属实。”
又有大臣参与进来,“刑司空,事情还未查清楚,就等不及要捂人嘴,不准说话了么?”
“左侍郎此言何意”,刑司空勃然大怒,“不过是让那和尚谨言慎行,如何就成捂嘴了?”
康立群额头紧蹙,挤出厚厚一叠褶子,但看李奇,脸上并无异色。
眼见着两人就要当众吵起来,李显及时插嘴,“当年相士断言,若不将十皇子送入寺庙寄养,十皇子便活不过十岁。但十皇子六岁出宫时,并未诊出什么病灶来,若当年相士的话是真的,过了十岁大坎便该身体康健,为何如今陛下的身子却越来越差。”
这就有些强词夺理了,群臣皆知是陛下听信妖僧的话,拿血供养先皇后的尸身,才导致身体越来越差。但这件事讳莫如深,都不敢当着陛下的面提及。
户部侍郎站出来,“王爷此言过于牵强,陛下十岁回宫时,御医便下了诊断,陛下年纪尚小,寺中无荤腥滋补身体,导致身体没有长好,并非什么肺病。况且,如何证明这和尚说的是实话?他一人所言,不足信。”
李显仿佛早料到会有这一出,扯起唇角,笑道,“自然还有其他人证。”
言云川难得回京一次,年关将至,不得不在朝上禀报边关军情,于李奇性命攸关,他却看得津津有味,就差没摆上瓜子花生了。
贵女打扮的魏雪琼被内侍引着,往含光殿去。
她谨慎地打量着四周,放慢了脚步,“公公,这似乎不是去含光殿的路。”
在前引路的公公回身,笑眯眯道,“王爷说光魏小姐一人恐说服力不强,需要再请上一位。”
魏雪琼仍旧保持着戒心,“公公去请便是,我在这里等候。”
那太监脸上笑意不改,“魏小姐勿要多心,王爷说此人是最重要的人证,但变数极大,需魏小姐先去劝劝。”
魏雪琼暗自沉吟,“莫不是那名疯妇?”
太监颔首,继续笑道,“哪有母亲认不得自己儿子的,要母子如何相认,就看魏小姐的手段了。”
魏雪琼仍旧半信半疑,太监催道,“咱们还是赶紧的吧,莫要误了王爷大事。”
魏雪琼握紧手指,“烦请公公带路。”
一路上,她留意着路径,可她当年入宫的次数也不多,好些地方都没去过,周遭的景象于她十分陌生。
穿过几条幽径,拐入一道长廊,沿着长廊走到尽头,视野开阔明朗,不远处,崇阁巍峨,层楼高起,她注意到屋顶是庑殿式,梁枋上绘有龙凤纹,这规制,不像是寻常人能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