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以后包子的逆袭(229)
他与助理们对标本进行详细分析和检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反复实验,终于得出了结论,与之前慕晚所说的完全一致。
在山上的时候,慕晚曾与赵志华交流过她上交药方的初衷。她说,一方面是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家乡的繁荣和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
赵志华听后深感钦佩。
经过深入研究和实地考察,他们发现这种珍贵的药材确实只能在老鹰山生长,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慕晚当初所言非虚。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赵志华决定促成这件事。最终,研究院同意在老鹰山建立药植基地,并与当地的药厂展开合作。
只要这事能成功,获得国家的支持,等再久她也愿意。
慕晚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喜悦,“教授,请问您什么时间方便?”
第205章
这精神值得学习
慕晚按照和赵教授约定好的时间来到了阳光酒店,一进酒店的大堂就看到赵教授和其他人正在交谈。
慕晚缓缓地走向赵志华,找了个离他有些距离的地方先坐下。
等赵志华和人谈话结束,起身时才看到慕晚,只见赵志华面带笑容说道:“小慕同学,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呢。”
慕晚站起身向赵教授走去,“看您在忙,就没打扰。”
随后示意慕晚坐在他的对面,又介绍了身边的人,“小慕同学,这是生物科研院技术转移部门的贾易贾主任。此次也随同我前去老鹰山,先看看附近的环境。”
若是想在此建设药植基地,光是实验结论还不够,研究院研讨决定先安排贾易来视察环境。
“贾主任,您好。”慕晚克制内心的激动,族亲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小慕同学你也好,你的事迹我有所耳闻,真不愧是英雄出少年,小小年纪真是智勇双全啊!”赵志华之前提起慕晚只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贾易其实并不相信。
虽然现在的孩子的确很聪明,但是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敢于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果的却是寥寥无几。
贾易对慕晚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她刚一进门并没有上前去打断他与老赵之间的交谈,而是随意地在稍远处找了个位子坐下,显然是不想打扰他们的谈话。这种礼貌而谦逊的态度让贾易心中暗暗点头。
听到贾易的夸奖,慕晚微笑着回答道:“贾主任,您过奖了。”她的声音清澈而坚定,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
赵志华则说道:“你不用谦虚,这次我们来洪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老鹰村附近的地势进行评估。”接下来的话,赵志华相信不用他继续说下去,慕晚也听的懂。
而后他笑着继续补充道:“我们考虑到这次的项目是因你的药方而起,又加上你对村里的熟悉程度,特意邀请你一同前去老鹰村。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这是自然,能为你们提供帮助,是我的荣幸。”
随后几人就安排了出行的时间。
*
从慕晚给出的信息以后,又多方打听,薛国栋借助家里的关系和南药制药厂搭上了线。
南药制药是南省本土老牌制药厂,背靠国家,当时的精湛制药工艺和质量在七八十年代可谓风光无限。到了九十年代南药制药厂却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南药制药厂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被新兴制药企业甩在了身后。
当薛国栋得知军方有意和医药企业合作,并且选择开发的区域就在南省——洪城。
薛国栋凭借多年来沉浸商海中积累的敏锐洞察力,他立刻意识到这个项目不单能满足他当初想第一时间收购优质药材,还能带给他无限商机。
为此,薛国栋专门与他的父亲——薛省长薛伟民展开了深入的对话。
“父亲,我认为这次投资不仅仅关乎我们薛家的长久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将为南省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能够成功注资南药,不仅可以推动南省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我们家族赢得更多的声誉和地位。”
薛伟民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作为一名政治家,这样的投资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如果这个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对于他的政途而言,无疑将增添一笔浓墨重彩的政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薛国栋充分利用他独天得厚的人脉资源,与各方人士沟通交流,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成功地与南药制药厂建立起联系,并顺利完成了注资。
他明白,如果生物科研院想要在洪城兴建药厂和药植基地,那么就必须得到南省的支持和合作。因为药厂和药植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金和人力资源,而这些资源只有通过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才能得到满足。
掌握了先机的他,又有了各方面符合建厂的资质,对此次的合作他也十拿九稳。
薛国栋得知生物研究院已经抵达了洪城,而且已经前往了老鹰山。他本打算也把慕晚一起带去老鹰村的,可谁知电话一打过去没人接。可是时间不等人,他只能带着王厂长去了老鹰山。
刚一到老鹰村,薛国栋就和村里的人打听慕家所在地。
到了所指的地方以后,薛国栋都用不问,一进门就看到慕晚和一群人坐在院子里,刚要进去就听到讨论老鹰村建设药植基地的事。
薛国栋人影刚一出现,慕晚就看到了他。
从北林山回来以后,外公就和她提了薛国栋这位省长公子上门的事,又提到了他现在是南药制药厂的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