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家流放?亲妈金手指已到账(151)
三口端坐家中,花花放哨,李泽林说起自己所探消息。
“此来钦差出自胶东大族何氏,名何奕,年四十,为礼部尚书,官拜二品,曾为太子少师,为人忠心,虽无贤名,却颇受陛下信重,最重要的是,何家与罗家正有旧怨,曾有一嫡女入宫,死于曾经还是罗嫔的罗贵妃之手,此番这位何大人来,罗家怕是不好应对。”
朝朝与齐暮安,越听李泽林说眼睛越亮,也深觉他们父亲的不易,连这些隐秘都能打探出来。
齐暮安忙起身下炕,对着他敬爱比师傅更甚的岳丈泰山一揖到底。
“如此难事,爹都了如指掌,爹不愧妙算,儿让爹费心了。”
李泽林听的心里熨帖得意,面上端着,一摆手,想到自己归时,何大人被罗家引入将军府发生不愉快消息,李泽林不由说起,转而又问。
“眼下局势,你如何打算?”
站如松柏挺拔般的齐暮安,看了眼葬下师傅的方位,视线越过千山万水遥望东山,不由勾起唇角。
“爹,儿得师教导,得师临死传功,既承师恩,师门之仇怨儿不能不报,望爹海涵,儿也自有分寸。”
“嗯,大丈夫立于世,恩怨分明,可!”
“多谢爹宽容理解,爹,今我师祖师伯乃我师傅亡故,恐都与罗家脱不开关系,儿与罗家,不死不休,既天助我也,暮安自不能白费爹的辛苦,浪费眼下大好机会,儿想设法,把何大人引去东山。”
至于到了东山以后,便是东山被烧光,那位何大人查不出什么,只为师傅临死前口中念念不忘的那个罗,他也得让这明显不是好东西的罗家付出代价!
至于罗晋……若是真没参与,那便……
“好,就按你说的办。”
身边岳父泰山的认同,唤回齐暮安神志,紧跟着,齐暮安就行动起来。
调兵遣将,手下能人尽出。
一方面盯着徒河动向,一边没有放弃追查东山奇异,正想说找个时机把钦差何大人引出来,把事情捅出去。
不想变故突来,徒河线人急送消息,将军府天不亮就动了,罗玄竟是亲自带着何大人,往他们藏起的东山山谷而去。
此事惊了齐暮安,一时间也摸不准罗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为防万一,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齐暮安只得即刻带领亲信出发,准备去东山看看,伺机而动。
结果还未出隘口,突然隘口封闭,隘口城门楼上,曾经只在多年前遇到师傅暮武的那个雪夜响起过的急惊雷,竟是在此刻突如其来。
咚咚咚,咚咚咚……
第132章
战来
鼓声阵阵,擂动人心,一时间整个隘口紧绷起来,小儿哭,妇孺急,所有军士速速归营,枕戈待旦。
如此情况,齐暮安还如何走?
纵是心中沟壑万千,面对金狗大举兴兵来犯,齐暮安等兄弟只能暂时放下仇怨,拿起武器,奔上城关隘口,与袍泽们一起誓死抗敌。
情势之紧迫,齐暮安甚至都没能来得及与朝朝多说一句话,望着城关下黑压压的人头,齐暮安的心沉到谷底。
“将士们,金狗犯禁,扰我边关,为了我父母妻儿,为我身后家园,为了大靖,战!”
“战,战,战!”
城关上,秦将军单手持剑,站立城楼,面向敌军,气势凌然;
城关上下,将士们整齐划一,高举手中武器,声嘶力竭,只为守护;
城关内,少年搀着老人,妇孺护着孩童,一个个望向城关方向,忐忑又期待,各个祷告;
整个隘口随之而动,眼看要奔十五的李长茂,放下手中活计,看了眼身边母亲弟弟,想到此刻身在营中的父亲、妹妹,想到许就在城楼上的二叔与妹夫,李长茂将母亲郑重交托于亲弟。
“长英啊,你也大了,正值生死存亡之际,我们的父亲,我们的叔父,我们的姊妹兄弟此刻就在前方战场,身为儿郎,做哥哥的,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冒险而自己无动于衷?长英啊,我把母亲交托于你,你好好护着她,我……”
“我儿你要作甚?”
没由来的,宋氏心中一慌,忙打断儿子问。
长茂迎上亲娘目光,望着前方士气高昂山呼海啸的隘口,笑了。
“娘,儿大了,爹与叔父就在前方,朝朝与妹夫也在战场,儿堂堂男儿,即将成丁,大敌当前,如何能躲能避,儿要去!要与亲人并肩作战,保家卫国……”,保护亲娘与幼弟,“这是儿的使命!”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宋氏心里清楚,她的大郎长大了,成为雄鹰要飞了。
即便心中万千不舍,在看到儿子挺拔身影,想到曾经朝朝与暮安以年幼之身护他们母子的一幕幕,宋氏泪流满面,却也学会了放手。
“好,我儿长大了,娘心甚为,我儿且去,娘在家等着我儿大胜而归的消息,娘信你,儿定要好生回来,全须全尾,娘盼着。”
“是,娘,儿定好生回来。”
长茂跪下,砰砰与亲娘磕了三个头,一抹泪,转身就走。
他不敢回头,他怕一回头,看到亲娘泪,弟弟唤,脚就再挪不动。
身后传来亲娘殷殷叮嘱:“儿啊,往大营去,寻你妹夫,定要寻你妹夫,你别自己乱闯……”
风把母亲叮嘱远远送进耳中,李长茂强忍着,头也不回,咬紧牙关,汇入万千与自己一般的少年人流,齐齐往前方隘口而去。
此番,他们要为自己,为家园,为亲人,为大靖而战,誓死守卫城关。
“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