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盲者和他的小可爱们(639)

作者: 末昙 阅读记录

于是, 贤王十二说:“我知道, 我都知道。”

起初,贤王十二只是知道, 绘世会在三天后的下午两点训斥祂的手下,因为祂们干活太倦怠。

32天后的清晨,绘世不小心用开水浇死了贤王十二的月光玫瑰,搞得贤王十二很不开心。

终焉之石不只有撕裂空间的力量, 它还有破坏时间的力量。这一点,一个月前,贤王十二才明白。

未来清晰地铺陈在贤王十二眼前,祂看到的每一件事,必然发生,这或许是预言,但比预言更残酷。

他看到了所有的不幸,所有不幸的细节,由一个个点连成一条线,由一条线旋转成一个面。而不是预言中似是而非、朦朦胧胧的未来,这种感觉就像……

“绘世,你知道了某本小说的结局,你还会看这本小说么?”贤王十二问,同时,祂心中想着:绘世会回答:会。

“会。重要的是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嘛。”

贤王十二:“那你如果知道了小说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转折,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那你还会翻开它么?”

你会愣住几秒,然后回答,那为什么要看。

“那为什么要看?”绘世说,“我已经看过这本小说了么?”

“没有哦,只是提前知道了。”

你将要说,不会,然后担忧地望着我。

“不会。”绘世还是有些茫然,“贤王殿下,您是不是忧思过度?最近死诞者很不安稳。”

贤王十二摇摇头。祂没有忧思过度,相反,祂现在几乎什么都不想,因为祂已经知道了未来的一切。

这种感觉就像小说中的每一个字,已经烙印在祂的心底,而祂还要一页页地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后天你浇花时,要小心点喔。”贤王十二说拨弄着窗台上的花盆,“这盆月光玫瑰我精心养了很久。”

“殿下,后天我不当差。”绘世无奈地笑着。

但那天贤王十二紧急开一个会,会场布置需要大量人手。绘世在会场忙碌,一个笨手笨脚的小仆人,好心把月光玫瑰搬到外面,想让这盆话晒晒月亮。

忙完会场的布置后,绘世到花园里放松,当祂看到花还没浇时,随手拿起了一只壶,倒出了沸水。

想到这儿,贤王十二在花盆上贴了张纸条:不要碰!!不要搬到室外!!

第三天早上,贤王十二看到自己的宝贝花被热水浇死了,气得把所有人叫过来,挨个质问。

“我不是贴了纸条,不要把花搬到室外么?”

小仆从战战兢兢地回答:“我忙昏了头,没仔细看。搬运过程中,把纸条碰掉了,我们在走廊里找到了贤王殿下写的纸条。”

贤王十二:“……”

绘世单膝跪地:“属下的疏忽,请您责罚我。”

“没事。一盆花而已,有很多比花更重要的东西。”贤王十二若有所思的说。更重要的事,比如,祂能看到所有不幸的结局,却不能改变这种结局。

贤王十二能看到的未来,时间跨度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3天内,到后来的30天左右。

现在,贤王十二看到两年后的一天,绘世手底下的人恭维祂,想给祂画一幅肖像,贤王十二很感兴趣,祂说祂要亲自给绘世画肖像。

绘世大惊失色,说这不合规矩,但贤王十二不管,非画不可,祂让绘世坐在贤王的书房里,起了草稿。

草稿画好的第四天,绘世死了。死亡原因是【蒙昧支配者】(也就是后来的贤王十三)袭击黑塔零,绘世为了保护贤王十二,被支配者的虫卵蛀空了身体。

这天的例行晨会结束……贤王十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自从祂跳出时间的坐标,俯瞰生命完整的发展,时间对祂不再重要,每一天对祂来说都是同一天。

晨会结束,贤王十二和绘世在花园里散步,月光如水,竹叶的影子轻轻摇晃。

“绘世,你喜欢太阳么?”贤王十二忽然问,其实祂早已知道绘世该如何回答。

“太阳?那不是表世界的东西么。属下不曾见过。”

贤王十二:“我很喜欢太阳啊。”

“殿下又说笑了,您不曾去过表世界。”绘世轻笑。

阿撒托斯之矛仍在飞来飞去,向空气戳刺。贤王十二坐在一张长椅上,望着那抹不祥的紫色。

“我会去的,很快。”贤王十二说,“在表世界,一个叫木槿隐修院的地方,我会和一个叫隗维的人相遇,但他其实是贤王十一。”

绘世的表情从保持微笑,到笑容消失后的迷茫不解,听到“贤王十一”这四个字时,祂简直有点生气了。

“为什么您会提到贤王十一?”绘世皱着眉问,“隗维又是什么?”

贤王十二说:“贤王十一在表世界啊。他得到了腐生之石,唯一克制我的宝石,你看,阿撒托斯之矛一直对着空气戳来戳去,长矛找不到方向,因为对我最为危险的事物,不在这个世界。”

“至于隗维……”贤王十二望着星空,微笑着,“我不知道他是谁,我所能看到的结局,只是我被困在黑色的、重复的空间。”

这番没头没脑的话,彻底让绘世害怕了,祂很想阻止贤王十二,让祂不要再说下去了,忠仆的本能却让绘世无法开口,祂惊恐地听着贤王十二说着一些越来越奇怪的话。

“和我一起对抗贤王十一的,还有缄默侯爵、堕落天使、牌皇、聆密者……”

不等贤王十二说完,绘世就急切地问:“然后呢,贤王十一死了么?”

“没有哦,但谁知道更远的未来会怎样呢?”贤王十二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能看到的,停留在木槿隐修院倒塌的那一天。”